普华资本闭门会:关于精准医学,这些科学家创业者说了些什么

多肽链
关注

image.png

2018年被称为免疫诊疗的元年。从诊断到治疗,治疗技术手段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转化。技术、商业模式、市场走向如何?

2018年9月15日,“普华资本光华学院精准医学私享会”在京举行。普华资本创始人沈琴华、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密、普华资本合伙人汪军、贝壳社创始人王学刚、博远资本创始人陈鹏辉、百度风投副总裁李硕冉、百度风投医疗组负责人任博冰等投资人以及专家参会。

此次闭门会,荟萃宸安生物、赛诺特、梅傲生物、佰辰诊断、裕策生物、艾吉泰康、百凌生物、微基因、普恩瑞、百普赛斯等高新医疗企业,涵盖分子诊断、生物医药、医学智能、工业制造等多个方向。

《多肽链》受邀列席,并对私享会进行专访报道。以下为普华资本私享会嘉宾分享内容摘要节选:

寻找医疗市场的护城河

普华资本创始人沈琴华分析,2018年经济形势相对复杂,未来几年趋势不容乐观。中美贸易摩擦更加深入,生物和科技领域影响尤甚。

但相对于其他领域,医疗产业抗周期性强。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去找到确定的因素,包括变化的技术、变化的产品、变化的客户需求等,才能提升竞争优势。

从历史上看,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医学的诊疗手段,个体化医疗近几年进展迅猛,“现在应该是精准医学和个体化诊疗的时代。”沈琴华说。

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密补充,普华资本一直在医疗领域垂直深耕,理应在不断变化的资本环境下,坚持专业,守正出奇。

这次因为是私享会,参与的伙伴也都是医疗和资本领域的专家,相当于为被投企业开了一次小型的融资路演,期待投资前辈以及创业者互相都有所收获。

普华资本合伙人汪军表示:“普华一直在精准医疗行业布局上下游,发现公司相互之间资源和知识的协同性很好”。

普华资本医疗投资总监李杨主持了本次私享会,她介绍普华资本私享会系列包括行业分享(科技、企业服务、精准医学),以及投后服务(架构搭建和股权激励),目的是在大环境下帮助企业沟通互动,寻找更好的突破。

博远资本创始人陈鹏辉分享了国内精准医疗投资心得:学药出身的他曾创办CRO领域四大金刚之一的尚华医药,并完成创业到投资的转型。

陈鹏辉分别在12和13年投资了华大基因、贝达药业,经历了精准医学元年,以及诊断行业从平台到垂直化过渡的发展历程,“几乎在每一个大家想到的,比较大的疾病领域,我们都看见至少一到两家基因检测的公司出现”他说。

他还表示,除了在诊断上的创新,药物研发领域,也完成化学药-单抗药-细胞治疗-ADC-个体化治疗等一系列新机理、新技术平台的发展。

但中国市场也有自身特点:1、赛道拥挤;2、需要极强市场营销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背后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连续融资能力,这也是一个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中国特色”。

百度风投副总裁李硕冉是百度创投美国的负责人,她分享了国外精准医疗投资的理念。目前百度风投在美国和欧洲的投资方向主要是早期、平台化的诊疗新技术,不会细分到某个病种,会非常关注数据维度。

李硕冉说,基于AI的新型检测技术,在未来也会是一个趋势。

贝壳社创始人王学刚曾担任过华大基因CEO,对现场的分享进行了点评。

王学刚认为生命科学落地到产业目前已经相当细分化,医学本身有其客观规律,市场需求、临床的需求都天然存在,要更快、更准、性价比更好。

无论创业还是应用技术,还是要回归到医学本身上。过去我们用进化论来解释一系列的物种变化,现在我们有机会从分子甚至更微观的层面来观察。

多组学数据、多维度创新是方向

宸安生物创始人王宇翀以《单细胞诊断在免疫疗法中的应用》为主题发表了见解。王宇翀说之所以落脚在单细胞层面,是因为肿瘤的分析和诊断离不开其细胞本身的特性,以及系统微环境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单细胞诊断可以帮助加速新疗法的临床实验,拓展适应症,保证治疗质量,对患者的进展进行密切评估,避免恶劣的临床事件发生。

宸安生物针对免疫治疗核心需求开发了一套单细胞和微环境分析系统,从检测到分析的数据积累已初步完成。

梅傲生物创始人朱炜焰讲述了“IP”的转化之路。在朱炜焰看来,IP 的定义是几个关键词——专利,技术平台,研究方案和数据,算法,源代码,“Know-how”等。

朱炜焰说现在重点关注肿瘤和心血管方面,已经成功转化了三个项目。“IP”转化并不是凭空论证,而是分析IP在中国的进驻策略后,倒过来看,临床有没有痛点?痛点能不能被这个产品解决?临床研究、技术如何转移落地?如何做市场定位?

裕策生物合伙人吴东方点出肿瘤精准免疫诊疗现状与趋势。肿瘤免疫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它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三波浪潮。

2013年,免疫疗法被评为当年十大科技突破之首,作为一个代表性的事件,开启了免疫治疗世纪性的发展机遇。

同时,免疫治疗区别于其他普世疗法,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免疫诊疗更有效?吴东方认为,要做到三点:1、优势人群的筛选;2、联合疗法;3、个性化定制用药。第三种就是裕策生物正在做的特异性新生抗原方向。

吴东方还表达,肿瘤免疫治疗其实是免疫系统和肿瘤系统在对抗,要小心翼翼用正确的技术路径去解决问题。医疗创业是游走在死亡边缘,必须平衡好商业化和核心技术的关系。

百凌生物创始人路进峰发表了主题为《医学之本的中国“芯”》的分享。路进峰指出关于病理的奇特现象,即“病理是医学之本,但它在医院科室却是科室之末”。病理行业除了需要提高地位,更需要去除国外企业垄断。

比如组织诊断里面,所有的试剂都被国外大公司垄断,国内的研发、生产几乎是空白。中国有大约两千台设备,但一千台来自罗氏,700台是莱卡的,400台属于Dako。

百凌生物现在在产品升级的基础上做进口替代,从国产替代到国产创新,最后通过资本和并购发展壮大。

精准医疗进入私人订制时代

赛诺特创始人齐华发表了题为《肿瘤病理诊断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的分享。传统的病理诊断是组织学的诊断,随着细胞技术、免疫技术的提升,病理诊断也在快速发展。目前赛诺特河南公司正在搭建全数字化和云端化的病理科。

“我们想让它变成没有围墙的病理科。”齐华说,从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再到数字病理和智能诊断,是未来病理诊断的发展路径。

百普赛斯创始人陈宜顶介绍了目前公司的业务,以重组蛋白为基础,CRO服务跟进,目前业务遍布65个国家,客户基数多至2500家,其中80%的客户为制药公司。

2013年开始70%的库存移至美国。主要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未来预在细分领域拓出平台化的商业模式。

佰辰诊断创始人吴颖介绍了精准质谱检测平台的探索和实践。吴颖说基因是前端,质谱是后因。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做对标的时候,可以基因组学质谱来对比。

目前佰辰聚焦在妇儿、药物浓度、肿瘤和重大慢病四大领域,主要的营收是来自妇儿领域。未来重点开发的是重大慢病和药物毒素。吴颖说:“我相信质谱这个技术发挥特长的时代即将到来。”

普恩瑞联合创始人郝艳鹏分享了《肿瘤精准治疗的“阿凡达”时代》,当前肿瘤发病的形势险峻,是机遇也是挑战,一线的化疗治疗率只有不到50%。

目前普恩瑞研究的PDTX的操作模式,是在新药在做临床研究的同时,建立PDTX模型,同期进行新药的筛选,一旦单药效果不好,随时调整优化方案,保证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以开启肿瘤精准诊疗的私人定制大众化时代,并且推出了15天反馈的超级PDTX模型。

基因检测行业经历新一轮洗牌

艾吉泰康创始人杭兴宜讲了基因测序行业快速发展中的新机遇。人类基因组有31个外显子,基因捕获的优势是在高通量上。

2018年,艾吉泰康受益最大的正是捕获测序在医疗上面的应用进展,现在已经将接近60%的市场份额。

杭兴宜表示目前艾吉泰康正处在商业发展期——基因捕获技术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产品。

“从技术到商业化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要打好基础、做研发、做体系、做测试、落地。”向病原鉴定、公安刑侦、司法鉴定、基因身份证等领域发展。

微基因创始人陈钢透过现象看未来,从消费级基因检测看群体基因组学的发展和机会。陈钢认为基因组数据有价值,数据积累对于数据驱动商业化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从学术角度来看,个人基因组的绝大部分应用,都是群体基因学的某一种应用而已。基因组数据本身的生产依靠成熟的工业和实验室完成,而目前的主要困境是基因组数据的实际质量与后续发掘。

陈钢以23andMe和凯撒医疗为例,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队列研究和后续发展方向。“微基因目前也在和科研院所合作,已经投出去4篇论文”,他介绍道。

而不管是学术研究价值,还是商业价值,虽然市场很热,但目前这部分数据价值仍然是被低估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