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术
大众在江淮和国轩高科身上投入这么多钱,醉翁之意不止一点。可以说,大众在这场收购案中,将制衡之术演绎到了极致。
于产业层面来看,试想大众为什么能够首次参与到地方国企的混改中来?还顺利地拿到江淮大众75%的股权?从两会结束后直接签约就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到地方,肯定是极力推动这项合作的。
大众在脖子上挂着MEB平台和1500万辆电动车产销量的规划,诱惑力极大,能将其导入到中国,依托于中国市场进行发展,这背后带来是是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完美顺应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大方向。也正如30年前大众进入中国拉开合资大幕之时,甚至可以说没有大众,就难有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蓬勃的汽车市场。
可以猜想,也许下一步就是要牵制特斯拉。当下,特斯拉一骑绝尘,在市场上几乎还没有对手,而大众才是唯一一个能够与特斯拉相抗衡的那个,无论是从体量、实力、技术投入和品牌认知上。
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是万万不可被特斯拉一家独大甚至牵着鼻子走的,而大众最有可能成为特斯拉的克星。还有一点,特斯拉背后是美国,大众背后是德国,从中美关系和中德关系的走势就一目了然。
当然,最重要的在利润和话语权方面,大众多么希望能够多拿点股份啊。还记得逐步放开股比,然后宝马在增持华晨宝马之后大众的蠢蠢欲动吗?可要拿点股份回去谈何容易?就连大众想在上汽投放奥迪,就被一汽那边闹得不可开交,险些丢失了市场份额,大众怕了,大象也难转身。
说白了,大众想要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要手握多个砝码,才能具备十足的谈判条件。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大众大可在江淮大众这一边大展拳脚,开启新的新能源之路,与燃油车两条路线并行发展,同时在与上汽和一汽谈判时,也多了江淮大众这个制衡点。
这场棋局,看似是产业改革,但背后却是处心积虑老谋深算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