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T引领数字化转型,未来5年总支出或超2万亿美元

粤讯 中字

目前的一个趋势是,无论行业类型,无论企业大小,在不确定性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里,所有的选择浓缩为:加入数字化转型队列,否则将迎接淘汰。这也意味着,汹涌澎湃的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正在呼啸而来。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中国数字化转型市场预测,2021-2026:通过应用场景践行数字化优先策略》研究报告,从市场环境、支出规模、未来预测等方面分析指出,未来五年是数字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说,这一趋势与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为表里。

可以断定,随着数字化“黄金时期”的加快到来与持续深入,作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必备工具包的新IT,也将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燎原之势渐行渐近,无限可期。

新IT引领数字化转型,未来5年总支出或超2万亿美元

步入“黄金期”,新IT燎原

IDC报告显示,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的相关规划,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与资金保障,预计未来5年数字经济相关总投资在15-20万亿元人民币之间。

年初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与此同时,为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资金扶持。

同时叠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相关调研数据表明,85%的中国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投资使得财务收入改善超过5%,改善超过10%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8%。2022年,将有超过50%的经济发展基于数字化或受数字化影响,中国2022-2026年数字化转型总支出将达到2.38万亿美元。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福华也认为,今后5到10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先世界指日可待。

报告还指出,在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中,硬件占比最大,未来5年将一直保持48.6%左右的市场份额。另外软件和云部署模式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前者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4.5%,后者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31.5%。

可以看出,在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各个企业日益认清数字化转型必要性的背景下,中国数字化转型软硬兼备的特点愈发明显。

新IT引领数字化转型,未来5年总支出或超2万亿美元

在数字化转型的黄金时期,这一特点要求作为数字化转型主体的企业同时具备硬件实力与软件创新能力。《“新IT”赋能实体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范式跃迁》的报告也指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而该基础设施已不再仅是硬件设备,而是包括物联网设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应用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包含实施、运维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优先不是单纯的技术或商业模式,而是企业的一种远景,一种对数字技术价值的认可、期待和行动,数字化优先时代要求规模化创新可持续化、情景化、实时化。数字化优先也在重新定义数字化的价值:财务价值、客户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

据悉,在行业用户支出最高的战略应用场景领域中,制造行业相关的战略应用场景占主导地位,以客户为中心一直是刚需,全渠道商务渗透所有行业、基于软件的数字化创新很关键,高速连接与未来工作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5G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数据的增长和算力的发展,加速了行业智能化变革的进程,原来的“云-管-端”IT架构变得力不从心,从而催生出新IT架构。

联想领军新IT,推动产业升级

何为“新IT”?“所谓新IT,就是企业智能化转型所必备的一套工具包。”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新IT包括五大要素——端-边-云-网-智,“端”就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就是边缘计算,“云”就是云计算,“网”就是5G网络,“智”就是行业智能。“这五大要素结合起来,将会给我们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带来整套的解决方案。”

新IT的“新”,首先是它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再是“单兵作战”,而必须是“端-边-云-网-智”全要素的“团队作战”,比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生活,就形成了一个个非常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第二个“新”,则是价值导向,就是从以硬件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迁移。智能化转型不是把设备买过来“拼乐高”,而是基于场景的智能化服务,或者是包括智能化转型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在内的整套“新IT”服务方案。

“一旦新IT跟中国的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讲的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的融合,也叫‘数实融合’,就能够大大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任泽平指出,新IT将以高质量的供给刺激新消费和投资需求,推动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

新IT引领数字化转型,未来5年总支出或超2万亿美元

在新IT的架构上,联想集团无疑是最为突出的,可谓卓越的领军者。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导企业,联想集团早在2016年便开始对外输出智能化技术和智能化转型方案,并于2019年第一次提出了“端-边-云-网-智”的新IT全要素架构体系,多年来持续从技术引擎、全栈服务能力双向入手,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底座。

一方面,联想打造了智能IT引擎“擎天”。经过不断创新和实践,持续推进“3S”(智能产品、智能基础设施、智慧服务)战略转型,并且基于端-边-云-网-智的新IT架构,联想集团在实践中沉淀打磨出了智能IT引擎——擎天。擎天作为“新IT”架构的内核,包含了技术中台和通用业务中台的GPaaS层,以及面向不同行业领域的VPaaS层,并且具有云原生、中台化、AI智能三大技术特征。

另一方面,联想构建了全栈方案服务能力。基于擎天,联想集团将数据中心、边缘计算、混合云等一系列技术融合形成智能解决方案,以全栈式方案服务,综合、全面地助力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如今,联想新IT的数字化底座能力已得到市场充分验证,并在互联网、教育,制造等行业取得多个市场突破。

比如,在教育客户领域,联想集团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教育行业智慧水平、深化教育行业影响力。从实际来看,联想集团已经服务过全国2000多所学校,真正通过技术、智能来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难题,解决教育客户的痛点。例如,在罗湖未来学校项目中,联想集团提供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实现校园数据的采集、分析、管理、报表输出、可视化展示,还提供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方案。

新IT引领数字化转型,未来5年总支出或超2万亿美元

联想集团首个智慧校园项目——深圳罗湖未来学校

在农业领域,联想集团构建起一套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智慧农业服务体系——“Le 农” 体系。如国家级战略储备粮生产基地阳曲县,在“Le 农3+2” 解决方案的帮助下,搭建了中台,打通了数据,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同时,联想集团还将智慧服务延伸至智慧文旅管理、智慧便民服务等领域,带动阳曲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在交通领域,联想集团为广州打造了公共交通安全智慧服务体系,覆盖了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城轨等多种公共交通场景,涉及广州全城6个主要区的1800万人次,实现了用数据驱动公共交通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保障了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安全。

技术创新为先,护航穿越新周期

从扩张、触顶、下滑、触底,再到重新扩张,是每一个成功企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螺旋式上升周期。随着数字化黄金期的加速到来和自身智能化转型战略的深入,联想集团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前,在2022/23财年誓师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表示,新财年里联想集团面对的首要课题是如何成功穿越周期。

对于联想集团而言,成功穿越周期,即在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时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力争在下一轮周期开始时,成为一个创新能力更强、利润水平更高、创造社会价值更大、能够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联想。为此,联想集团提出要打造三大支柱。

技术创新的第一支柱地位,从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力度可窥一二。按照规划,至23/24财年结束,联想集团的研发投入将在20/21财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未来五年,研发总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据联想集团财报显示,2021/22 年,公司研发投入130亿人民币,同比提升43%,完成研发人才招聘近5000人。

新IT引领数字化转型,未来5年总支出或超2万亿美元

穿越周期要建立的另一个增长引擎是业务模式升级,即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实现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将使联想集团完成由硬件产品厂商向高科技驱动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升级,使其由运营驱动增长进入到新的增长阶段。

另外,作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践行者,联想集团在需求侧激发和满足新需求,为扩大内需注入动力,同时继续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做好国内、国际循环的枢纽,在扎根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把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带到全球。

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将迎来加速期。这个过程,将催生出更多降本增效、便捷服务、降低能耗等需求,让新IT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对于牢牢把握住新IT优势的联想集团而言,这一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将更加坚定其以服务为导向的智能化转型,在抓住技术创新突破口和产业革命风口的前提下,以创新驱动增长,打造全栈式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夯实数字化转型能力,为其穿越新周期保驾护航,并以稳中求进的姿态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