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淄博国家高新区设立。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创新发展,淄博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端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已发展成为一座高端产业之城、科技创新之城、人才集聚之城。
淄博高新区先后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科技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科技服务业试点园区,拥有393家高企,126家上市挂牌企业,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近3年在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进10名,位列第43位。通过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打造上市公司,淄博高新区跻身前列。8个企业A股上市,一年内5个企业加速IPO,反映出淄博高新区勠力打造的“创新生态”正显示出威力,“黑马经济”强势崛起。
聚焦新赛道,力促产业集群大发展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底气,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淄博高新区突出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确立“一核、两城、三区”总体空间布局,加快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聚焦产业新“赛道”,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支撑。强化“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金融科技、高端物流“3+2”主导产业,聚力打造智能微系统、“双碳”绿能、生物医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新材料、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医疗健康、创新创意、绿能汽车等专业园区,加速推进老旧园区改造提升,聚力打造“最美硬环境”和“最优软环境”,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环境更有吸引力。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创新赋能行动,加快布局高能级科研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淄博科学城,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微系统和人工智能科学城。此外,淄博高新区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锚定了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农业、数字文旅、新金融、智慧物流、电商与新零售、数字医疗、在线教育等11条产业“新赛道”,作为全市新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传统产业大转型
淄博高新区以装备升级、工艺流程再造、智能化改造、绿色提升为重点,鼓励企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在淄博高新区的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监拍设备是主角。创始人刘国永说:“利用这些设备,我们为供电设施安上了‘千里眼’,更连上了智慧分析的AI‘大脑’。”在电力行业,传统的人工巡视周期长、效率低,大量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而新技术攻克了这一痛点。此举不但将刘国永带上了独特的创业赛道,使其持续收获技术红利,更推动了智洋创新的鸣锣上市。
相对于刘国永的15年创业史,山东则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以的创始人贺敦伟只用了5年时间便从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毕业”,并迅速成为业内焦点。先后在葛兰素史克、强生等跨国企业工作十余年之后,贺敦伟创建了则正医药。贺敦伟选择进入自己擅长的领域——聚焦药物递送系统。在细分领域的创新作为,让则正医药在今年2月份完成了逾亿元融资,为自身发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智洋创新、则正医药的快速发展,只是淄博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的缩影。在淄博高新区补全拉长产业链的同时,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也不断涌现。
吸聚人给,形成近悦远来“强磁场”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淄博高新区以有解思维、平台思维、生态思维,精雕细琢人才发展“微环境”,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系统,逐渐形成近悦远来的强磁场,区域发展环境更具吸引力。
淄博高新区坚持“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真金白银”助人才、“制度环境”留人才,大气魄、大手笔推出“淄博人才金政37条”“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25条”等一揽子硬核政策,近悦远来的“磁吸”效应持续放大。淄博市委副书记马晓磊表示“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有望提前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实现人口净增长、上榜“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这些成绩无一不彰显着淄博正在成为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和创业之地。
沿着“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理念一路奔跑,淄博高新区已逐步将蓝图变成了现实。站在时代的新起点,淄博高新区将以更高的眼界标杆,为城市的发展谋划更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