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城市发展,并真正为百姓实实在在做实事。
疫情暴露智慧城市短板
在面对疫情时,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暴露出了许多短板,如数据孤岛,底层信息化基础差,重硬件轻运营等问题严重凸显。
①由于追求“高大上”的智慧城市,很多城市在设计之初就缺乏社区的有效反馈,其问题仍旧在于诸多城市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②我国大部分的智慧城市还只是处于数据化阶段,只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于数据分析结果的执行能力还有待提升。
③国内很多城市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之时,考虑最多的便是硬件设施的搭建,但如何高效的运营硬件系统,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难以通过绩效进行量化考核,这便导致系统和机制都已经建成,但不发挥作用。
智慧城市已走过十年光阴
在2011年,上海、南京等城市就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同时,中央、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与智慧城市发展相关的政策,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
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至今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而根据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数据显示,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支出规模将达到124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支出仅次于美国。
新基建成最有力抓手
新基建之所以称之为基建,其主要作用是作为基础建设去服务其他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则是新基建最大的服务对象。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对新兴技术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也是新基建最大的应用场景集合,构建基于新基建的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公共品”属性,又决定其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未来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基建的兴起,将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有了好的新基建作为发展载体,智慧城市建设将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