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的时候多幸福,挨打的时候就多痛苦。
这可能是全球大药厂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大众认知里,那些大药厂几乎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存在,年营收动辄千亿,但它们成长得越多,需要获得的成长就越多,否则就会遭到“反噬”。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二级市场股价。去年全年辉瑞股价下跌41%,百时美施贵宝下跌26%,艾伯维微涨0.11%,默沙东微涨0.98%,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了24%。也就是说,这些巨头连大盘也没有跑赢。
你可能会说,2023是生物医药寒冬,但美国生科ETF(XBI)全年也有7%的涨幅。各有各的问题,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在经历与专利悬崖相伴的企业周期之痛。
这就是行业的残酷之处。无论是谁,无论规模有多大,药企都必须一直保持高产效的研发,或是精准的BD。而这恰恰是最难的事情。
当然,大药厂们有着超越行业均值的资金、资源,尽管阵痛强烈,腾挪空间也足够。这使得后来者的阶级跃迁变得极其困难。
这也是行业的另一大残酷真相。
/ 01 / 填坑大计
专利到期是一个药品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节点,也是所有药企必然要面对的挑战。医药企业的周期决定,重磅峰值有多高、专利悬崖就有多深。
药品的专利药到期后,由于没有研发投入,仿制药价发起的骨折式价格战,原研药厂无力招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对于大药厂来说,如果是销售占比很大的明星药品遭遇专利悬崖,又没有新产品能够衔接,收入会迅速下滑;
即便有新产品衔接,但一些巨头由于此前大单品过于亮眼,在老明星产品进入衰退阶段后,往往只能进入“填坑”阶段。
上届药王修美乐的拥有者,艾伯维便正在填坑。
摆在艾伯维面前的,是业内有史以来最陡峭的专利悬崖。从2012年算起,修美乐已经做了10年的药王,为艾伯维带来的收入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
2022年修美乐巅峰销售额212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艾伯维需要面对的是一个超200亿美元的巨坑。
当然,在如此陡峭的专利悬崖反衬下,艾伯维的业绩下滑显得温和了许多。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艾伯维的营收接连下滑,但全年总营收543亿美元,同比减少6.44%,到了今年一季度更是止跌回升,微涨0.7%。这超出了市场预期。
因为,CVS Caremark从主要配方中删除了修美乐,仿制药正在加速蚕食修美乐的市场份额。一季度,修美乐销售额22.7亿美元,同比下降35%。而自4月开始,竞争激增,因为在CVS Caremark的动作,修美乐仿制药的新处方增加了36%。这也意味着,接下来,修美乐的销售额或许将加速下滑。
好在另外两款自免产品IL-23单抗Skyrizi和JAK1抑制剂Rinvoq,正在迅速填补修美乐销售额的下降。
一季度,Skyrizi全球收入超过20亿美元,同比增长47%;Rinvoq则为其带来10.9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9%。
Skyrizi、Rinvoq合计收入超过3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两者的适应症比修美乐还多,这意味着这两款药物的销售峰值合计也会超过修美乐。去年,艾伯维总裁Rob Michael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按照这样的增速,Skyrizi和Rinvoq这两种疗法的总收入有望在2027年超过修美乐的销售峰值。
新药势头迅猛,让艾伯维的业绩企稳。就连艾伯维首席运营官也在声明中直言,业绩远远超出了预期。
但反过来说,Skyrizi和Rinvoq表现如此亮眼,目前也只能将将填补修美乐留下的坑,艾伯维想要重回昔日两位数的业绩增速,绝非易事。难以想象,日后K药等新药王砸下的坑,该有多难填。
/ 02 / 山还是悬崖
2023年,默沙东的王牌产品K药销售额达250亿美元,成为新药王。
今年一季度,K药继续高增长,销售额达69.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
但不容忽视的是,K药销售额占总营收的比例已超过40%。而其关键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多款生物类似药虎视眈眈,还有同靶点新药正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这意味着,一旦专利到期,摆在默沙东面前的将是比修美乐还要陡峭的专利悬崖。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K药。而默沙东CEO在2023JPM大会上表示,K药的前路是山不是悬崖,“非常专注于如何让(这座)山尽可能小地倾斜,尽可能快地恢复增长”,并且“已经做好了长期持续增长的准备”。
K药之所以能成为“药王”,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获批适应证的不断扩容,过去几年,K药几乎每年都有新适应证获批,在临床用药上也开始更多向早期一线用药转移。
事实上,自十年前K药首次获批以来,默沙东不曾停下拓展该药适应症的脚步。
截至2024年1月,K药已在美获批39个适应症,在中国获批12个适应症。其适应症已覆盖包括黑色素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胃癌、食管癌、肾癌、乳腺癌、肝癌等19个癌种,涵盖一线、二线和辅助治疗,远超其他已上市PD-1产品们。
此外,默沙东还在1600多项试验中研究K药各种治疗方案在不同癌症中的作用。包括与ADC、溶瘤病毒疗法、mRNA癌症疫苗等不同新分子联合使用。
但是这些并不能带走默沙东的焦虑。因为,在专利到期之前,目前其管线中能够媲美K药的潜力选手,仍没有出现。
为了提前应对专利悬崖,药企往往要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去年,默沙东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成为史上第一烧钱药企。除了大力开发K药联合疗法,推进更多三期临床,默沙东在并购、合作层面花费了165亿美元。
比如,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获得了TL1A抗体PRA023,在IBD领域卡住了身位;再比如,以40亿美元预付款、220亿美元总价,打包拿下了第一三共的HER3-DXd、I-DXd、R-DXd三款ADC药物权益。
尽管默沙东认为K药的前路是山不是悬崖,但透过如此大力度的研发投入,依然能感受到其十足的危机感。
/ 03 / 残酷真相
对于默沙东来说,巨坑何以填补?大概率是N多个40~200亿级的收购,或者一个几百亿的大型并购来降低K药的比例。
这就是创新药的残酷真相。
无论是谁,无论规模有多大,药企都必须一直保持高产效的研发,或是精准的BD。对于大药厂来说,买买买是扩充管线最简单的动作,但也是最难完成的预期。毕竟,谁都不能保证,1+1真的能够大于2。
因此,尽管去年在并购交易层面花掉了165亿美元,但默沙东表示,仍在市场上寻找1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的交易机会。
当然,默沙东并不是最惨的。
如果从股价表现来看,曾经的宇宙大药厂辉瑞,无疑是最惨的。2022年至今股价接近腰斩,市值蒸发1380亿美元。
2023年,辉瑞营收下滑41.7%,今年一季度继续下滑19.5%。传统7大畅销药大多因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等问题,处于下滑及下滑的边缘;未来3年,辉瑞有6款药物专利到期,均为支柱管线。
虽然新冠产品为其带来巨额现金,但在这之后,留下的巨坑在投资者心中也很难一时填平。加之管线青黄不接,辉瑞的业绩增长压力在一众Bigpharma中几乎是最大的。
当然,辉瑞千亿美元市值的底蕴摆在那里,相较水深火热的biotech,腾挪空间依然足够。目前,辉瑞对于业绩展望主题,已经转变为“买买买”,要在2030年之前买来250亿美元收入,其中Seagen贡献100亿美元,Arena/ReViral/Biohaven/GBT贡献100亿美元。
但也正因其规模巨大,辉瑞所承受的阵痛更加强烈。
对比礼来的表现,你会深刻感受到,有没有一款潜力无限、预期无限的重磅药,对药企有多么重要。
自2023年以来,因其在减肥、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领域频传佳绩,大大拉升了投资人的预期,礼来市值一路扶摇直上,频频刷新纯制药企业的市值记录。
从去年8月公布半年报后的5000亿美元,到11月Zepbound获FDA批准减肥适应症后的6000亿美元,再到如今的7365亿美元,礼来只用了9个月。
回到专利悬崖层面来说,几乎所有大药企都在不断寻找“重磅炸弹”,为自己的未来增加筹码,并试图让投资者相信,下一个营收断层到来时,不会像看起来那么糟糕。
即使是形势大好的礼来也不敢停下脚步。2023年其研发费用达9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
回到国内来说,尽管尚未到专利悬崖阶段,但所有药企都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自己长期跑赢时间。
药企生来就要学会奔跑,与时间赛跑,即使规模再大的药企,也必须不停的研发、并购。因为,背后的驱动,是一个永远追求增长的世界。
原文标题 : 创新药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