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造“合伙人模式”,在孵化中体现价值
截止目前,GHIC 平台支持的企业有图湃、超目、富伯、未磁、华卫恒源等高精尖在孵企业20余家,其中有很多项目都是从最初成立到后期的快速发展都是和GHIC一起的。例如最早加入GHIC的项目图湃医疗(曾用名:图湃影像)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王竟菁主任笑着说:“想当年去看图湃3D打印出来的最早模型时,他们的首席科学家都说看起来像个‘狗骨头’,而现在成立三年来,图湃医疗已经在技术上、成像质量上到产品的成熟度上都有着难以想象的提升。”
图湃医疗成立于2017年10月,专注于高端眼科医疗设备以及核心光电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公司源自清华尖端技术成果转化,由多位清华校友发起成立,经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共同孵化。
截至目前,图湃医疗已研发完成多款“超高速眼科扫频OCT”产品,其中既有面向高端市场的“北溟·鲲”系列产品,也有面向主流市场的“瑶光·星”系列产品;另外,还有包括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光纤OCT内窥镜手术导航系统在内的多个眼科高端医疗设备产品线,且即将进入到产品注册阶段。据悉,其中第一代“瑶光·星”产品已于2020年底取得注册证并上市销售,已经进行了批量生产。
“还有超目科技,当时超目来到平台只有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王乐金教授和他的CEO两个人,到现在已经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加入超目,产品也已经初步定型,生产厂房也将在近期进行使用。” 王竟菁主任补充道。
2018年6月,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团队成员均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工业大学等顶尖高校和机构。首款产品植入式眼球震颤电刺激器,解决了被世界眼科学界称为“不治之症”的难题——先天性眼球震颤。目前已成功完成8例人体实验,并获得全球发明专利。植入式青光眼引流泵产品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项目,眼球震颤电刺激器工业样机以及青光眼微引流泵原理机已研发成功,预计2023年实现上市销售。两款新增产品,斜视手术系统、角膜和后巩膜交联镜在研中。
王竟菁主任坦言,“其实创新项目就是这个创新生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合伙人就是要优势互补,就是要共度难关,所以我们和项目之间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项目也会给平台带来很多的资源,这样才让这个大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繁荣。”
自成立以来,GHIC建设了有独立的办公科研环境和满足医疗器械项目孵化需求的实验环境,能够支撑数十家医疗创新企业完成从研发、实验、测试到证照政策的全产业链条孵化平台。先后成立了不同的行业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检测支撑平台以及不同大小的超净间(万级) 实验平台。
王竟菁告诉动脉网,“来到GHIC的多是初创型企业,还有很多创业团队最初进来时只有两三个人,甚至有时仅有一个创业的想法,我们给创业者们提供办公环境,后续的培育指导,帮助他们注册公司,提供资金的支持,再加上资源的导入,通过这样的全链条服务,帮助创业公司慢慢成长、壮大。随着项目的发展、中心核心资源的建立,GHIC也在发展和壮大。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的伙伴加入我们,大家一起来为医疗创新助力。”
五、科研成果转化之路道阻且长
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披露,2018年,我国320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达177.3亿元,同比增长52.2%,其中转化合同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单位有32 家,同比增长14.3%,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2家过亿的项目中有12个是医疗类项目,可以预见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在未来的巨大价值。
虽然未来一片光明,但立足于眼前,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一方面是各司其职,发挥协同效应。科研成果转化看似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其实它非常讲究团队协作,并不是一场孤军奋战的战役,而是需要科研人员、临床医生、科研转化机构、企业等不同维度的从业者一起来做有共同目标的事情。
除此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也非常需要耐心,因为这并不是一件一朝一日或凭一时的意气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与医疗领域的根本属性一样,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付诸努力并且等待时间的沉淀。
以当前的视角来看,医学科研成果转算得上是一件苦差事,其一是时期周期长,另外一点则是需要直面的难题层出不穷,但愈是艰难的事情我们就更应该感到兴奋,因为人类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是挑战,一定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情,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的价值。
在这条路上,GHIC已经开始行动。
作者: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