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给投资人讲了一个完美的故事。
在恒大集团2020年年度业绩会上,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谈及话题不断的“恒驰汽车”时表示:今年年底将进行试生产,明年会大量交付。
这意味着,想坐上恒大造的车,我们还需要等大半年时间。
而距离恒大第一次宣布造车,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阿里、华为、小米等新玩家相继入局抢占赛道,吉利、长安、上汽等老玩家也开始着手发力。
但“一车未造”的恒大汽车似乎并没有被这些来势汹汹的对手“吓退”,反而一跃成为港股第二大汽车公司。
恒大造车,造车领域的异类
随便打开一个股票资讯App,恒大汽车都被划归到“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板块。
这也不难理解,恒大汽车的前身变是主营健康产品的恒大健康,并且实现了借壳上市。
直到现在,恒大汽车98.79%营收来自医疗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只有1.21%营收来自新能源汽车。
从营收比例来看,恒大汽车怎么都不像一个造汽车的企业。
但另一方面,恒大在造车布局上一点不输给传统车企。
在宣布造车前夕,恒大健康先是以9.3亿美元收购国能汽车新能源(NEVS)51%股权,从而获得造车资质,随后入手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持股58%。
接着又花1.5亿欧元入股著名跑车品牌柯尼塞格,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获得柯尼塞格部分知识和工业产权。
在产业链方面,恒大还入股了泰特机电、广汇集团等企业,成立了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更令人惊叹的是,恒大一口气签约了15位造型设计大师,这才有恒驰发布会上6款“外形奇特”的新车。
如果把造车势力分成三类——传统车企、新势力、互联网企业,恒大汽车似乎与哪个都不沾边。
作为一名“门外汉”,恒大汽车既没有选择直接购买汽车生产线,也没有选择与传统车企成立合资公司,而是在收购国能的造车资质后,直接上马恒大汽车生产基地。
对于外界而言,恒大汽车就仿佛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和之前投资养老、布局足球一样,刚入局就是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