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副主任肖兴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与发展

OFweek智能制造网 中字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简称“促进中心”)副主任肖兴华,深入了解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简称“平台”)的建设背景、功能定位、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数字化升级浪潮下,大湾区正迎来发展契机

       从习近平总书记于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所做的强调,到中央深改委颁布的指导意见,乃至“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出台,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予以了高度的关注。

       深圳市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这一领域同样处于领先位置。2020年7月,深圳市公布了有关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平台归入全市新基建的重大项目清单之中。另外,在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1年工作纲要里,也清晰地提到要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塑造具备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促进中心。

专访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副主任肖兴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与发展

       在促进中心副主任肖兴华的眼中,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建是对国家政策号召的响应,其目的在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

       平台“一体两中心”赋能湾区数字化转型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它们凭借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更推动了产业升级与行业转型。此外,政策的有力推动与产业支持,以及数据集成与安全保障的加强,都使得这一进程更加稳健。

       提及此,肖兴华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国内首个由5G引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综合性平台,其规划以“1点-1圈-1网”为蓝图,核心位于深圳,旨在为整个大湾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服务。该平台将通过建立特定产业的子平台,构建一个“块状区域公共服务平台群”,并计划将此创新模式推广至国内其他制造业核心区域,从而激发产业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的全面升级。

专访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副主任肖兴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与发展

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副主任肖兴华

       当前,全球范围内对工业数字化转型已形成战略共识。在工业界,数字化转型的实质在于ICT技术与工业系统的深度融合。肖兴华表示,如何有效采集、开放共享和分析工业数据,形成行业知识中心,并将其融入新产品线与工艺流程,以不断提升中国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此,肖兴华进一步阐述了平台所构建的“一体两中心”架构,即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涵盖中试验证中心和行业知识中心,以及基于IT混合云的基础设施底座。其中,中试验证中心以5G试制工厂为核心,提供试制、测试、认证、体验等四大公共服务,旨在突破工业数据汇集与产业升级的瓶颈,推动统一标准的制定、行业解决方案的熟化以及智能终端的集成。

       行业知识中心则依托工业数据与AI创新平台、行业知识库以及工业APP引擎平台,构建了庞大的工业3D模型库,极大地促进了工业数据的共享与应用,提升了工业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的效率。

       同时,基础设施底座包含一个由60个以上标准机柜构成的云数据中心,其中部署了一套混合云基础设施。这不仅满足了软件快速部署和网络信息安全的高标准,还能高效处理、存储和备份相关产业的工业数据,为数据驱动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些基础设施为中试验证中心、行业知识中心以及接入平台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了稳定、高效、 安全的IT支持,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肖兴华还透露,平台不仅提供技术服务,还将与各类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人才培训,涉及创新研究、科技孵化、标准应用推广等一系列服务。未来,平台还将进一步拓展诸如产融对接等更多服务。

然而,他也坦言,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从平台项目立项、获得批复到招投标、项目建设,整个周期长达三年,展现了项目落地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秉持开放理念,多方参与共建

        目前,平台的建设与初期运营由政府投入资金并提供保障,同时融合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遵循“以用促建,以用促运”的理念。肖兴华称:“平台将坚守公共性、开放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原则,开展高效运营。”

       据悉,在建设的初始阶段,平台重点面向模具、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复合材料加工、PCB、3C 电子检测等关键的制造业领域。其致力于凭借中试、验证、测试、认证以及知识服务等核心能力,为企业给予全方位且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肖兴华还提到,伴随发展的不断深入,平台将会持续扩大服务范畴,涵盖更多制造业的细分领域,逐步构建起一个综合性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今年1月,平台的专业化运营机构促进中心完成了正式注册。当下,促进中心已经联合了像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华为、联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众多优势企业与科研机构,通过发布联合创新伙伴计划、设立联创实验室等方式,携手推进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在未来还会持续优化并与产业实现实时联动。

专访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副主任肖兴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展望:将平台打造成大湾区一张名片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占营收的1%-2%和<1%的分别占50.4%和40.3%。2024年,超80%的中小企业计划增加或维持此投入,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中国企业间正逐渐成熟。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展现出先进工业网络“四化”、传统工业体系架构扁平化等趋势,但同时也遭遇标准体系不完善、行业数据与知识汇聚难、解决方案和智能终端不成熟、应用技术转化缺少试验田等挑战。肖兴华认为,针对期望借助工业互联网达成数字化转型、增强竞争力的企业,在开展数据管理、注重人才培养等“内修”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持续创新。

       而按照平台目标构想,其将以基础运营服务为核心,以公共技术专业服务为关键,以示范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牵引,以产业生态运营服务为源头,为广大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提高区域数字化能力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水平,构建新型产业创新载体。

       肖兴华称:“我们促进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凭借行业服务商和制造企业的知识积累,为大湾区中小型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并向全国辐射。我们的目标是把平台打造成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影响力大、显示度高的标杆性项目和标志性新名片,展现体制优势、深圳魅力以及中国特色、深圳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通过此次专访,我们深切体会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在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定位作用与目标愿景。相信在未来,该平台会持续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全新动力。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