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LC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加工厂,自然PLC的使用量也巨大。在国内PLC市场中,以欧美和日系为主。
欧美品牌方面,以西门子、罗克韦尔和施耐德为代表,其中西门子在小、中、大型产品表现均很优异,成为国内PLC市场主要供应商,仅2016年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40.7%;罗克韦尔在大型PLC市场上保持着领先位置,占有率为10.1%;施耐德作为老牌PLC供应商,占有率一直维持在9%左右。日系方面,代表企业为三菱与欧姆龙,凭借着性价比和市场渠道优势,在国内保持较高的竞争水平。
除此之外,台资的台达以高性价比优势,深挖OEM市场,同时坚持走PLC与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相互配合解决方案,市场销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在本土PLC方面,其发展有近40年历史,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80-90年代的导入期,此时市面上的PLC均为海外品牌,90年代到200年,是本土工控企业初创期,本土PLC品牌开始出现。2000年之后,是本土PLC品牌发展期。
本土品牌从技术门槛较低的小型PLC入手,并且有着本土化优势实现快速增长。近年来,本土的中型PLC市场有所突破。例如:汇川技术推出的AM系列中型PLC,在拓展点数、通讯功能、程序容量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信捷电气在推出XG系列中型PLC,能够支持20轴伺服控制,同时支持标准型PLC的全部功能,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
结语
PLC是工厂自动化和工业过程控制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智能制造时代对PLC性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是必然的,那么就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它,包括高性能控制、互联互通、安全通信、跨平台操作,以及不过时性。从市场角度看,PLC具有销售渠道壁垒,工业自动化企业单一PLC产品的市场,通常有着隐形天花板。以国外高端品牌为例:首先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合适切入点;其次,得到客户认可后,逐渐完善产业链产品研发,由单一供应商变成方案解商;最后,利用技术沉淀和品牌优势,成为横跨中高端市场的综合性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