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集团首席技术官:氢能的主要挑战不是供应,而是……

角马能源
关注

BP集团首席技术官:氢能的主要挑战不是供应,而是……

氢能的市场应该是被重型交通行业以及工业应用

6月5日,BP集团首席技术官大卫·艾顿在北京参加“未来能源大会”期间接受包括「角马能源」在内的媒体专访。

在谈及氢能时,这位技术大拿说,氢能利用的瓶颈不是氢气的供应,主要挑战是存储、运输和使用。

两个月前,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在接受「角马能源」专访时也曾提及氢能。他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已经实现了氢能的商业化应用。

在中国,氢能已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成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随着氢能的爆发式发展,全国各地对氢能产业的规划布局正在提速。

据「角马能源」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安徽、江苏、广东、浙江、山西等地对氢能的投资预计超过1600亿元。

根据中长期规划,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值将会超过5100亿元,最终发展成万亿市场。

但部分业内专家对中国当前氢能发展过热趋势表示担忧。

对此,大卫·艾顿认为,从长期的能源系统角度来讲,中国应该发展氢能。

“我也非常倡导氢能在中国大步的发展,因为氢能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

除了谈及氢能,大卫·艾顿还谈及了BP集团的转型、投资等话题。

以下是访谈实录(节选):

问:2006年,BP在北京建了第一座加氢站。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全球也有很多氢能的项目,您如何看待未来氢能汽车的发展前景?

大卫·艾顿:BP十几年前就开启了氢能项目,当时是很有远见的,因为你能供应氢能,并不意味着大家就会买氢能。

但是十几年以后的今天,在使用氢能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当时只是一个示范性的项目。

今天,在化工业务和炼化业务中,BP使用了许多氢,也生产了许多氢。所以,造氢、用氢不是挑战,挑战是如何使用氢,并且高性价比的安全的使用氢。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趋势,我们在德国也建了加氢站,但需求并不大,特别是氢能汽车方面的需求并不大,所以我们没有大范围开展业务。

我们有看到氢能燃料电池做得更好了。因为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所以我们不知道能不能有一个长期的稳定性。

就像当时很多人也在关心电池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是不是会越用越差,就像大家的手机一样,用久了电池就不行了。

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但氢能的燃料电池还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随着这个技术的成熟,需求也会不断加大。

问:两个月前,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来中国时谈到氢能商业化的问题。他的回答是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氢能的商业化,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中国氢能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投资额也非常大,氢能的技术瓶颈到底在哪里?

大卫·艾顿:瓶颈肯定不是氢气的供应,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建了加氢站,所以供应肯定不是瓶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生产氢能,比如水、天然气。

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存储、运输和使用。短距离的氢能运输已经有管道,在美国、荷兰等国家都有管道铺设。

但是要将氢进行液化,就跟天然气的情况一样,需要在零下260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非常冷的环境。

天然气是零下160度,液化氢还要再低100度。所以这种流程我们现在的了解还不足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其他人也提到过,可以通过金属罐的方式来存储氢。在大的储能罐上我们知道如何进行氢的储备,但是其他方式的氢储存方面还面临着挑战,而且很多储存方式还是比较昂贵的。

这是一个方面的挑战。

另外一方面,在氢的使用上,我们知道燃料电池是非常有效的,它们也是主要取决于氢能燃料。

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耐久性以及电池可靠性上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很多公司在氢能燃料电池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如果我们要燃烧氢能就需要有不同的燃烧属性。燃烧氢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因为它对温度要求比较高。

现在已经开展这种研究了,听上去未来1-2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管道运输和产氢、供应氢已经不是问题了。

问:短期内BP在中国有氢能领域的投资计划吗?您刚才谈到BP在全球新能源投资领域中国有两个项目,我们是不是可以总结出BP在汽车燃料方面,您对电动比氢能更有信心?

大卫·艾顿:要支持电动汽车,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因为它更成熟,也是BP不断增长的业务。

BP是英国电动汽车充电的最大供应商,所以这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和业务。在中国,BP才刚刚开始这方面的业务,但是很明显,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所以,通过中国的业务我们能够学到更多,也希望能够支持中国电动汽车的生态系统。不仅仅让中国的消费者受益,也让全球的人都能从中学习。

氢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不像电动汽车产业链已经非常完整了,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氢能的应用。

大家提出这些问题,意味着氢能将会面临与电动汽车同样的市场,但是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

如果你想要开一辆电动自行车,你肯定不会想把氢加进去,因为电动汽车已经是很好的短距离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没有必要把氢加进去。

但是在中国还有其它的领域,比如液化天然气现在有了很大的增长,应用到了卡车当中,因为它更清洁,比柴油的价格也更低。未来它就可以被氢能所替代。

所以,氢能的市场应该是被重型交通行业以及工业使用。比如一些煤的工业可以用氢来替代,这可能是未来20年、30年氢能的发展趋势。

因此,我们的定位是更多地应对这些行业,而不是现有的氢能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当然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还不太一样,我不认为它和电动汽车产生同样的竞争。

问:去年以来氢能大热,很多人说2018年是氢能的元年,您认为中国有没有必要走氢能这条路?

大卫·艾顿:我们所生活的世界,80%的能源系统都是化石燃料。不管生活在城市里,还是生活在农村里,化石燃料都是非常便于使用和运输的一种能源,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存储的一种能源,成本较低。

而要转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因为很多人会生活在城市里,所以如何实现分布式的储存,从分布式的储存实现技术性的供应,所以储能是很大的问题,未来要实现大量的能源存储是成本较高的。

长期来看,氢能会是全世界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进一步平衡各种各样的分布式储存的能源。

我们有集中型的能源需求,还有分布式的储存,在中间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氢能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零碳或者净零碳,氢能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长期来说作用更大。

中国是不是应该在氢能领域进行投资或者走向氢能的发展方向,我的经验是中国要有长期的布局,我觉得中国应该是对氢能感兴趣的。

从长期的能源系统角度来讲,中国应该发展氢能,我也非常倡导氢能在中国大步的发展,因为氢能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的一些国家领导也是希望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布局。

问:BP作为传统的油气公司也在转型,能不能讲一讲BP中长期转型的目标和具体的路径?

大卫·艾顿: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股东在上上周召开的BP年度股东大会上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决议,提到了我们未来的转型方向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战略是什么,现在在BP内部还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之前讨论所提到的是我们会制定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降低生产运营中的排放,优化我们的产品以助力客户减少排放,开拓低碳业务。

这就是我们未来专注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制定了一个目标,在2025年之前实现这个目标,OGCI投资就是朝着这个路径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回答实现全面转型的这个问题,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全世界我们都非常清楚,在本世纪的后50年,我们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希望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全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即低碳业务的发展。

我们也要了解长期的发展战略。首先,BP第一个战略就是上游发展天然气和高竞争力石油;其次,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下游业务增长;第三,多领域开展风投与低碳业务;第四,推动全集团现代化进程,特别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们现在有很多资产可以进行投资,会投资于低碳的业务,也进一步提高核心业务的业绩,也会借助先进的技术提高各种经营业务的方式。

我们也可以通过技术授权所获得的利润未来进行低碳的投资。

所以我们的变革是正在进行的。我们也要在董事会上回答董事们的问题,他们问的问题和你们是一样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