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政策、资本与技术交织的全球化竞跑。
文/北野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最近宣布将建造全球第七座迪士尼公园,再次确定了阿联酋位于中东全球消费十字路口的地位。阿布扎比距离阿联酋经济引擎的核心亚斯岛只有20分钟路程,这个以一半海水、一半沙漠自然奇观而闻名的金融之都,拥有着诸多世界级的娱乐项目、创新惊奇的辉煌建筑和奢华无比的酒店,是世界首选的旅游胜地之一。
近年来,这座城市的街头新添了一道未来感十足的科技风景线。如果此时你正站在扎耶德国际机场的门口,只需在Uber上叫一辆Robotaxi,就能完成一次由人工智能领航的亚斯岛或萨迪亚特岛的巡游。配备着雷达、摄像头以及安全员的Robotaxi承载着阿布扎比未来10年的城市新蓝图:希望到2040年,将无人驾驶汽车的出行比例提高到总出行量的25%,减少15%的碳排放和18%的道路交通事故。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纯无人”Robotaxi就将行驶在阿布扎比的公路上,没有司机、没有安全员,只有乘客、开阔的道路和自动驾驶的汽车。
#01 “抢滩”进行时
5月16日,Robotaxi第一股文远知行宣布,要打造中东地区第一支纯无人Robotaxi车队,计划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在阿布扎比开启试运营。
文远知行是最早在阿布扎比着陆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自2021年在该地区拓展Robotaxi出行服务以来,依靠先发优势,文远知行在2023年7月拿到了阿联酋首个自动驾驶牌照,这也是中东地区首个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及运营的国家级“通行证”。
去年年底,文远知行联手全球网约车巨头Uber在阿布扎比正式落地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仅仅经过四个月的磨合,双方就将这一合作模式复制到了迪拜。
Uber在沙特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其旗下的Careem应用是中东地区最受欢迎的叫车应用之一,在整个王国的26个城市运营。这种“技术+平台”的联动模式大大加速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
5月以来,已有多家自动驾驶企业选择Uber结伴出海。早在月初,国内自动驾驶黑马Momenta就与Uber达成合作,计划在明年开始在欧洲启动商业化服务;文远知行则进一步加深与Uber的捆绑,宣布计划未来五年新增15座国际城市;近期传出赴港上市风闻的小马智行,也牵手Uber将Robotaxi出海服务的风向标指向了中东市场。
另一方面,中东市场正成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抢滩”的重要试验场。除了早有布局的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外,自动驾驶“元老级”玩家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也在3月连入迪拜和阿布扎比两城。
尽管缺少了些先发优势,但萝卜快跑凭借着自身规模化落地能力,仅仅过去月余就相继在迪拜、阿布扎比取得实质性业务进展:
3月,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约,双方计划在迪拜部署超过1000辆全无人驾驶汽车,另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达成战略合作,为阿布扎比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4月,再与RTA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迪拜开启大规模无人驾驶业务布局。
瞄准中东市场的不止是中国智驾企业,5月举行的一场沙特投资论坛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公开表示了希望将特斯拉Robotaxi引入沙特阿拉伯的想法,不过和其去年刚亮相的Cybercab一样,没有提供任何细节,也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表。
今年来看,中国头部Robotaxi企业正迎来规模化落地的爆发期,出海不仅是为了实现技术积累,更是为了进一步得到商业验证。
#02 “黄金试验场”
为什么是中东?不少人可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石油土豪有钱任性”。
阿联酋是阿拉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首都阿布扎比拥有阿联酋90%的石油储量,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来自石油。但事实上,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阿布扎比一直在积极寻求新的经济机会,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亚斯岛便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之一。
相比之下,迪拜的原油储量虽相形见绌,实现经济多元化方面却一直走在前列。阿联酋的经济计划目标是将石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至40%以下,因此它需要一个新的产业动力来推动消费经济的持续增长,智能交通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过去几年,阿联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与落地探索上给予了很大支持,这也为中国智驾企业的技术输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2年底,由阿布扎比市政和交通部综合交通中心(ITC)牵头的无人驾驶快速交通系统(ART)在亚斯岛启动。改进后的ART无需轨道即可运行,最多可搭载240名乘客,服务路线覆盖亚斯岛上所有商业枢纽和旅游景点。
次年6月,由文远知行与当地上市公司Bayanat合作推出的“TXAI”亮相阿扎布比街头,往返于亚斯岛和萨迪亚特岛,这是阿联酋的首批全自动无人驾驶出租车。
为了加速智能交通计划的落地,阿联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包括阿布扎比交通管理战略、地面交通整体规划、迪拜自主交通战略等政策,同时为企业研发测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便利条件。
从企业角度出发,阿联酋基建情况较好,人车分离度高,再加上政策的开放与支持,非常适合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测试与运营。
同样渴望在智能交通领域有所建树的中东国家还有沙特阿拉伯。作为“2030愿景”的一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在融入沙特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在利雅得、吉达和即将落成的沙特新未来城(NEOM)等主要城市。
沙特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5%的公共交通车辆实现自动驾驶。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指出,沙特是Uber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已在20个城市开展业务,并宣布公司计划今年在沙特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服务。
最后是资本层面,在出海中东的中国智驾公司背后,往往都不乏中东投资机构的身影。如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在2022年都曾D获得中阿基金的投资,后者在2023年10月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签订合作协议,加入在马斯达尔城建设的阿布扎比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集群(SAVI),同月获得了NEOM及旗下投资基金NIF的1亿美元投资。
作为中国智驾企业的出海首站,中东市场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试验场”。
#03商业拉力赛
不久前,市场传出小马智行拟以保密形式申请香港上市的消息,将业界目光又聚焦到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商业价值上。
尽管小马智行方面对二次上市计划“不予置评”,但从其去年11月赴美敲钟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来看,小马智行正在面临着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之间的深层博弈。
财报显示,小马智行2024年全年营收达5.48亿元(约7503万美元),较2023年的5.1亿元增长4.3%,连续三年保持营收增长。然而,其营业成本的增长速度为15.6%,明显要快于营收增速,这也直接导致其毛利下滑、亏损持续扩大:
公司毛利率为15.2%,同比下滑8.3个百分点;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达2.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7亿元),同比扩大119.63%。
这一财务表现反映出公司在技术领域的激进投入,小马智行首席财务官王皓俊在当天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这种波动在短期内还将继续”。
同样历经商业化拷问的还有Robotaxi第一股文远知行。这已经是文远知行连续第二年收入下滑:2024年实现全年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10.1%;毛利为1.1亿元,同比下降39%;2024年净亏损为25.17亿元,亏损金额同比扩大29%。
文远知行亦选择了高研发投入、短期业绩承压的打法——文远知行过去一年的营业费用为22.8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研发费用占比近半为10.9亿元。
也正是高投入下,让文远知行在业务发展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L4级自动驾驶行驶4000万公里,L4级自动驾驶车队超过1000支。同时,继今年3月拿到法国路测运营牌照后,已经拥有包括中国、阿联酋、美国、新加坡在内的五国自动驾驶牌照。
当下,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大都处于盈利前的大规模投入阶段,意味着自动驾驶行业规模化盈利将是一场持久的商业拉力赛。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不久前表示,小马智行何时盈利,取决于投放Robotaxi的数量,公司预计在2028、2029年左右实现盈亏平衡。
可以看到,近年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高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的降低单车运营成本,为盈利做准备。以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为例,成本较前一代降价幅度达到60%以上,价格仅为20.46万元,成本还不到Waymo无人车的1/7。
此前小马智行公布的信息,第七代Robotaxi的硬件成本较前代降低70%,单车目标成本控制在27万元以内,而该公司副总裁、Robotaxi业务负责人张宁近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从第七代车型开始,全车的传感器和算力成本加在一起,预计会控制在15万元人民币以内,车的折旧摊销会从一天几百元降至百元内。
如此看来,盈利之前规模化会是当前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需要跨过的第一道难关。目前全球已经具备规模化落地能力的公司,唯有美国谷歌旗下的Waymo和中国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两个元老级玩家。
自动驾驶公司的出海潮背后,同样暗合着规模化加速落地的生存需求,海外市场也并非一片明朗,企业需要面临着政策变动、安全性监管、服务本土化等诸多挑战。因此国内自动驾驶公司“闯”中东,既是一次“中国智驾方案”的输出,也可能会改写全球Robotaxi的规则,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中东为何成了无人驾驶的“黄金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