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的背后,是对风口的执念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

小米造车,不是一个长时间的战略过程的结果,更多的是跟随风口的冲动决策,不过,以小米的庞大粉丝为基础,小米汽车能分一杯羹,但是能否进入前三,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情怀上,雷军押上全部声誉造车,必须给他一些掌声。

作者 | 方文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小米正式宣布进入汽车业务

3月30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公告小米电动车正式立项。

官方公告表示,小米电动车为小米科技全资子公司,由小米科技负责所有投资,首期投资100亿元(注册资本);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挂帅小米汽车CEO,保障小米科技资源与小米汽车业务互联互通。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发布会上,雷军立下誓言,要赌上他前半生的荣耀,带领小米投入100亿美元造车。

作为雷军来说,既然孤注一掷要打造小米汽车,自然是期待汽车业务能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然而,这条路对于雷军来说却是最困难的。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雷军的风口情结不会错过造车

雷军之所以要投入造车,可能这与雷军本人的风口情结相关。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他相信顺势而为,只要顺着未来的风口布局,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这种对风口的执念以及对顺势而为的坚定信念让雷军相信电动汽车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增长点。

过去一年的电动汽车市场,显露出强大的生命力,增长势头肉眼可见,是毋庸置疑、不容错失的大风口,此前从恒大到百度,都曾因官宣造车而股价大涨。

加之国内政策性利好,许多城市放宽新能源牌照,大量补贴刺激,也鼓励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这种风口型利好也推动各个造车企业股价高歌猛进。

小米虽然没造车经验,但是从国内来看,从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国内的产业基础已经相对成熟了。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手机赛道的过度拥挤

据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2020年10月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单月和年度累计都达到同比20%以上的降幅,单月同比降幅27%,年度累计同比降幅22%。

回看2019年,手机市场的出货量降幅在10%。从数据来看,手机市场的饱和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一条道走到底,对于一家需要不断讲出新故事的科技公司来说,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2020年的小米手机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三位,表现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欧洲市场,在华为退出欧洲市场之后,小米的表现堪称出色,接管了相当大一部分华为的市场,避免了让苹果和三星,尤其是苹果获取所有华为退出的欧洲市场份额。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看着老对手们或明或暗地转型,再加上手机市场饱和以及股价被持续低估的现实,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小米不得不谋划的未来。

与造车新势力们不断吸引资本和多方关注不同,智能手机的增长天花板触手可及,同质化、价格战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近两年陷入停滞。

汽车作为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设备,也必然成为这些头部手机厂商寻求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因此,小米等作为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具备天然敏感性,这也正是其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拓展AIoT生态链,提升小米业务增长空间

2019年,小米提出了“手机 x AIoT”战略,布局智能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与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智能交互和协同效应。

2020年度业绩公告显示,目前小米的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量已达到3.25亿台。

而智能电动汽车作为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不仅可以打通和完善小米AIoT的物联网生态,还能借助生态链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如此一来或能产生1+1>2的效益,助力小米打开更多的增长空间,实现双赢局面。

可以说,“手机×AIoT”让小米通过智能手机这一与人连接最为紧密的载体,覆盖了数以亿计的用户。

如果再打通车联网这一环,它将串联起手机、家居与出行交通工具,形成闭环生态链。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短期为生存空间,长远谋“三屏联动”

手机行业从2017年四季度出现顶部特征,销量到了历史高位并缓慢下滑,必须找更大的市场。

之前布局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空冰洗和小家电、智能家居市场,但打包起来跟手机差不多,这次想以车为核心,打造多屏和全场景,必须要做。

小米造车实际是智能化的延续。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智能电动车不低于总销量20%,保守估计大概500-800万辆,现在是130万辆。

2035年规划销售主流车2000万辆左右,空间非常大。智能电动车是跨界产品,是传统汽车业和互联网界的交叉,小米本身有现实的生存考虑和瓶颈。

小米选择直接造车,在总量不大、都在亏损的市场中,确实是场豪赌,机会与风险并存。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小米造车会沿袭造手机的模式吗?

小米手机以低端和性价比在前期快速扩张市场,如今分离品牌试图往高端走。

低端车和高端车在汽车市场上目前都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中端车由于和燃油车市场形成竞争,目前市场空间还比较大。

小米在手机端建立起来的粉丝社群,也极有可能转化成汽车消费用户,但是这个可能性有多大不得而知,毕竟手机跟汽车不是一种量级的消费品。

所以小米造车的核心问题在于,那些无从下手并且又是短期无法靠资金解决的问题,如自动驾驶技术、供应链成本管理、品控、品牌力这些,才是小米需要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解决的难题。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狂欢”之后回归理性

小米造车的优势似乎很明晰:有钱、有生态、有用户群,且小米在整合产业链上有其独到的优势。

把造车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对小米来说确实更容易收获一批感性的用户,让用户与品牌之间产生情感联系。

但造车本身毕竟是一件理性的事情,汽车产业和手机、互联网都不一样,它载客的属性决定了品质与安全始终是其最重要的属性。

不管智能化发展到何种程度,汽车如何安全、舒适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的基本属性不会变。

与同赛道的其他巨头比,小米唯一的技术优势或许就在于智能驾驶系统。正如雷军所言,小米拥有最好的智能生态。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而通观小米涉车专利,主要的公开项也多涉及控制系统。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有有效专利6758项,其中专利名称、专利摘要包含“发动机、导航、车、驾驶、雷达、行驶”的专利有211项。

但时间并不一定是小米的朋友,按照雷军5-10年的规划,到 2024-2025 年首款小米汽车诞生的时候,业界预计已经实现 L3 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普及,车辆智能座舱的发展也会日新月异。

AI芯天下丨深度丨小米造车的背后,对风口的执念与顺势而为

结尾

所有人都替雷军操心,其实雷军已经想好了。他和小米的长项,就是利用好每一个噱头,每一次机会,达到最好的效果。精明的雷军,在造车的路上,仅仅只是开始。

相信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也能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产品,填补市场的空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