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联网到工业智联网

智车科技IV
关注

首先说“三层”。

第一层即上图中最底下这一层,实际上把泛在网络、各种与交通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把信号变成信息。

第二层利用智能边缘计算,因为以后的汽车,都可以实现工业化跟信息化两化融合,而其中最大的赋能技术是5G,5G+新能源汽车,就可以质变到工业物联网,在这样一个大网络里面都可以放一个超级计算,汽车终端的计算就属于边缘计算。有了智能边缘计算以后就可以实现由信息到知识,而且是可信的知识。

到了第三层我们真的能够实现智慧的决策和服务,就是完全多样化。

因此,简单总结来看,第一层是泛化的感知,第二层是边缘的网络化计算,第三层是无所不在的智慧服务。

支撑这三大层需要什么技术呢?这就要讲到“四片”。

首先是能够自组织,这种分布式的阶层要要能自己组织起来,另外要可信和安全,还要能够自然交互,最后能给达到群智和优化。

实现“三层四片”以后,我们交通就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最终实现时间分配准——分钟级、空间分配精——米级、服务分配优——个人级。

比如我们转乘交通工具先我们转乘的交通工具都是按小时计,以后都是分钟计;我们的转乘转地铁都是几百米,坐共享单车、打的也得几十米,以后到米级;以后我们享受的服务不再是一个航班几百人,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定制化的服务。

这里详细讲解一下定制化服务的这三大特性。

定制化服务特性之——准

柔性计划、多元融合

怎么做到“准”呢?如果有了柔性计划、多元融合,我们采用大区域的气象、交通状态信息也可以实时获取以后,通过大数据系统的计算,我们就可以进行多元计划的融合,我们出行计划就可以进行动态分级调整。因此就可以实现陆海空天一体的时间的智能化分配。最终使得我们出行计划的分辨率就可以从天计/小时计到分钟计。这就是从时间上来说比较“准”。

定制化服务特性之——精

按需匹配、跨界使用

第二个定制服务要实现空间上的“精”,利用智能技术将铁路、公路、水运赋能,都让他们实现智能化或无人化,如无人汽车、无人货车、无人飞机等等,这些智能化或无人化的交通工具,可以进行协同智能、多式联运智能实现全程一体化精准匹配。最终打通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出行行程空间分辨率由步行距离千米级到米级。

小尺度(气象、交通状态)感知 -> 知识图谱构建 -> 载运工具索引

定制化服务特性之——优

组合优化、人机交互实现个性化

第三个定制服务为“优”,这里把交通对象智能优化,实现线上线下个性化推荐,以及多样化交互,我们就有可能实现个性化定制的交通系统适应人的目标,在出行选择服务分辨率上实现由群体级向个人级的跨越。

从车联网到智联网

正如刚才所讲,人工智能跟车联网结合以后,颠覆了我们对交通的再认识,原来我们是人适应交通系统,现在我们可以交通系统适应人。交通系统适应人以后,我们的转乘时间到分钟级,步行距离到米级,我们的出行由群体到个性化,每个人都打得起飞的。这就是人工智能对车联网的影响。

能不能做到?能,从车联网到最后自主交通阶段即可实现。这里有一个视频演示比较直观的展示了未来交通智联网系统运行情况。

工业智联网

下面讲一下工业智联网,工业智联网不是我的本行,这里讲的快一点。

首先看一下工业网联技术主要阶段,如下图

技术发展聚焦于工业现场的过程信息化与自动化

目前工业智联网的用处还比较遥远,但是跟交通领域的结合是最快的用途。所以我们就会想智联网跟车联网有什么样的最大公约数呢?

我们讲的工业互联网都是从消费领域进入到工业领域,原来我们在交通领域叫人车路,到了工业领域叫人、设备、数据,两者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三个要素,这个是最大公约数。

这里我们还得看三个层,即网络、计算、服务。

但不管是感知采集、设备管理、数据服务,但是工业互联网确实有问题,不能按需连接、缺乏知识分析、服务能力也不足,这些问题该怎么办?深度融合等这里就不说了。

下图是我自己原创的,包括网络、计算、服务三个层面,网络采集感知完数据以后加上智能计算就得到信息,这就是智能化的感知信息;第二层是计算,计算都应该是自动化的,如果加上感知计算,把感知的信息事先把有的知识融入,就介意把这种边缘计算从信息变成了知识;第三层是服务,服务大多数谈的都是应用,如果把智能服务和应用结合就形成了智慧。所以我们就从网络感知到知识到服务,就变成了信息、知识、智慧。因此,这里认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联网最大的区别四个字,一个是更强调知识,一个更强调智能,这是两个最大的区别。

看下面这张图,这张图跟车联网是不是高度相似?这是因为我是研究综合交通的,所以我觉得车联网和智联网如何找到最大公约数,支撑我们的智联网就可以了。

因此,我把刚才的三层四片就改成了A1到A3,B1到B4。A1到A3还是网络、计算和服务,但是这时候已经发生了变化,网络变成了智能感知,计算变成了知识计算,服务变成了智慧服务。

什么叫做感知?感知就是宽带泛在的网和分布式智能感知;智能边缘计算和自主知识获取是知识计算;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智慧服务就是智慧服务。

怎么能够达到呢?还要解决四个关键技术,B1是网络与信息的自组织,B2是信息可信,B3是自然交互与虚实交互,现在我们的交互也是一个大问题,B4是群智决策。所以工业智联网的核心是什么?是无所不在的智能与自主。

A1网络为宽带泛在网与分布式智能感知,即工业智联网的基层为宽带、泛在、自主感知;A2计算为边缘智能计算与自主知识获取,即工业智联网的计算特征为数据到知识;A3服务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智慧服务,即工业智联网的目标:提供个性化智慧服务;B1为网络与信息的自组织,即工业智联网物理层为资源自组织;B2为信息可信,即工业智联网可信环境,可用区块链;B3为自然交互虚实交互,即工业智联网智能表现形式: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交互;B4为群智决策,即智联网的本质特征为人机物环融合。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