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公司不确定性较大,东风集团业绩受拖累

汽车K线
关注

精彩导读:有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两大合资公司护航,即便神龙汽车2017年亏损严重,东风集团最终还是交出了一张盈利答卷。而东风集团管理层表示神龙汽车“已经好转”,2018年或将恢复盈利。

法系车在2017年遭遇的困境,最终体现在了东风集团的业绩上。

3月27日,东风集团股份发布2017年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为1250.2亿元,同比增长2%;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63亿元,同比增长5.4%;基本每股盈利1.63元,同比增长5.2%。

东风集团股份称,2017年东风集团股份收入增加主要来自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2017年,东风集团销量为328.42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乘用车销售282.92万辆,同比增长1.5%;商用车销售45.50万辆,同比增长23.9%。

2017年,东风集团商用车业务营业收入为598.26亿元,同比增长38.17%;乘用车业务收入则因神龙汽车亏损而下滑,乘用车业务营业收入为617.32亿元,同比下滑19.47%,乘用车净利润亏损20.14亿元。

在财报发布业绩会上,东风集团股份管理层表示,去年乘用车毛利亏损最主要是受神龙影响,2017年神龙处于调整期,2018年神龙将“重回赛道”,销量会有一定的恢复,并强调神龙今年一定会盈利。

从财报来看,东风集团与其他几大上市汽车集团类似,都主要依靠合资企业盈利,自主业务无法支撑集团整体业绩。而对东风集团来说,除了自主仍待发展,今年合资或许也会有些更大麻烦。

神龙待复苏,东风本田神话破灭

入华多年,法系车从未如2017年一样狼狈过。据法方数据,神龙汽车和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2017年净利润亏损6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65亿元);其中东风集团股份应占净利润亏损3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32亿元)。

2017年,神龙汽车销量为37.75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6.85%,为挽救销量,神龙汽车终端促销力度加大,这导致其亏损增加。在业绩沟通会上,东风集团管理层也坦承了这一点。其管理层表示,神龙汽车出现的问题是企业自身体系能力,没有跟上企业规模发展。

不过,神龙汽车去年已经开始调整,其管理层透露去年上半年神龙汽车每个月销量同比和环比都是负增长,但通过一系列措施,从2017年8月开始,每月销售环比都实现正增长;到年底,神龙汽车单月开始盈利。但该公司两个商务部搬回武汉的影响并没消散。

由此,东风集团表示2018年神龙汽车有望恢复盈利。没了神龙的拖累,再加上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目前依然强势的表现,有投资机构认为东风集团股份2018年业绩有望取得更好表现。

同时,东风集团股份2017年派息率提升至21%,达到21.54亿元,高过自2009年以来持续的12%-15%比率。该公司管理层表示未来下降股息率的机会非常小。因此,汇证认为未来东风集团股份股息回报有较高吸引力,给予“买入”评级。

不过,国泰君安认为2018年东风集团股份增长预计有限。2018年东风集团股份销量目标增长10%至362.6万辆,但受产能影响,其主要利润来源东风本田2018年销量预计只有约2%的增长。且不少大机构担心,“机油门”事件或影响东风本田全年表现。

对此,东风集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第三厂的建设,预计2019年4月份投产,设计年产能24万辆,将有效缓解东风本田的产能困境,而这印证了机构对于东风本田2018年产能仍受限的判断。

自主羸弱,机构担忧政策影响

东风集团自主业务仍是短板,2017年东风汽车集团自主品牌销量为96.2万辆,同比增长约6.2%;其中乘用车全年销量为52.08万辆,同比下降5.2%;商用车全年销量为44.12万辆,同比增长23.8%。

财报显示,2017年东风集团股份存货为102.07亿元,同比增长16.85%;乘用车分部存货跌价准备为2.2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超10倍;乘用车分部减值亏损也大幅提升至1.73亿元。

然而,从东风集团销售数据来看,旗下几大合资品牌产销量相差不大,库存不多,东风集团股份明显上升的存货大部分来自于自主品牌,而由此引发的存货跌价准备、减值亏损同样大部分来自于自主品牌。

国泰君安表示,2017年东风集团商用车分部销售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被自主乘用车疲弱的销售所抵消;2018年东风自主品牌预计将持续面临挑战,并在这几年遭受销售的下滑。因此,国泰君安调低了东风集团股份的目标价,并给出“中性”评级。

此外,合资车企股比放开的政策变化,给中国汽车行业也带来了一定冲击,机构由此担忧自主业务羸弱的东风集团会受到影响。在东风集团股份业绩发布后,国泰君安、摩根大通、麦格理等投资机构,都给出“中性”评级。

业绩发布后,东风集团股份股价也出现明显下滑,业绩发布后首个交易日,东风集团股份股价大跌6.93%,并连续四个交易日股价下跌,累计跌幅超过13%。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