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不少消费者发现,逛新能源车门店时,曾经铺天盖地的 “智能驾驶” 宣传语,如今换了话术低调推销。甚至有的品牌,你不主动问,销售都不怎么提。
典型如小米,直接在新车定购页面,把 “智驾” 改成了 “辅助驾驶” —— “小米智驾 Pro” 变成了 “小米辅助驾驶 Pro” 。
这一变化,源于 4 月 16 日工信部新规,严禁用 “自动驾驶” “智驾” 等易误导词汇,需以 “智驾等级 + 辅助驾驶” 描述,像 “L2 级辅助驾驶”,“代客泊车” 等说法也被禁。
以往,“智能驾驶” 是新能源汽车宣传焦点,车企常用 “准 L3 能力” 吸睛。但随着宣传不规范引发的争议增多,比如有人误以为开启智驾后就能放手不管,导致事故。
现在,多数车企销售不再主推辅助驾驶,转而介绍驾驶体验、空间配置等。介绍辅助驾驶时,也会反复强调驾驶员要保持警惕,手不离方向盘。
比如理想,销售会说他们不主打智能驾驶,更强调家庭用户需求、舒适性和空间;小米门店销售则把重点放在车辆设计、驾驶性能上;阿维塔对智驾系统细节不再主动宣传;蔚来会区分不同车型的功能,像萤火虫车型就不强调智驾。小鹏虽然还鼓励试驾导航辅助功能,但销售也会提醒消费者要保持注意力,必要时手动接管,甚至还推出 “智驾险” 来保障。
当然,也有例外,鸿蒙智行的问界品牌还在完整介绍智能驾驶功能,不过也明确告知消费者功能的限制和责任划分。
车企宣传话术变化,是响应监管,也是重新审视技术与市场。毕竟多数 “智能驾驶” 还在 L2 级辅助阶段。消费者买车时,要了解真实功能水平和限制,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