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 CEO 李想因 2024 年 “年薪 6.39 亿” 引发热议。
媒体对此与理想汽车进行核实,理想汽车回应称,这一说法不准确,李想实际薪酬为 266 万元。
6 亿高薪只是账面数字
事情起源于大家关注了根据理想汽车 2024 年财报,发现李想薪资林林总总加和有 6.39 亿元。
薪资结构是:266 万元薪金 + 16 万元退休金 + 6.36 亿元股权激励。
如此天价高薪一下击醒了瓜田里的众猹,大家开始琢磨起了这家企业的道道,眼看快把打倒土豪分田地的那群丛林斗士召唤过来。
理想汽车赶紧给大家上了堂财务课 —— “期权不算实际薪酬”。
按照美股上市公司会计记账标准,李总实际到手只有 266 万元税前薪金这部分。
根据计划,李想要获得 6 亿多股权激励部分,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 2024 年理想汽车销量达到 50 万辆;二是以 29.26 美元 / ADS 的价格购买股票。(行权价定的很高)
目前,理想汽车股价约为 25 美元/ADS。李想若要执行该期权方案,需要倒贴 3200 万美元,也就是人民币 2.3 亿元,补齐约定的「对赌」差价部分。
并且,李想目前还未为此掏过钱,因此未实际获得相关股权收益。
新势力多采用“低薪+高股权”模式
其实,梳理其他车企财报,可以发现 “低薪 + 高股权” 的模式在造车新势力高管中已成标配。
这个套路很好理解,通过设置股权激励给高管打工人画个大饼,缓解企业短期财务压力的同时,将其个人利益与公司长期价值深度捆绑,结成利益共同体。
举例来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年薪 167.6 万元;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年薪 811.9 万元(比其副总裁低);蔚来董事长李斌更是对外透露,其年度薪酬不到百万元,低于蔚来其他一些高管。
再说回李想,其近三年的年薪分别为 156.6 万元、176.5 万元和 266.5 万元,整体呈上涨态势,但均不算高,实际到手部分的年薪只有总裁马东辉的 1/15。
因 2024 年理想汽车年销超 50 万辆,拿下新势力年度销冠,因而触发了 “里程碑式激励” 条款,产生了 6 亿多元的激励费用。
但是,因为行权价条件高高的,当前市场股价够不着,想拿到这部分还要小小出血 —— 倒贴 2.3 亿元撬动 6.36 亿元。
最要紧的是,倒贴翘杠杆也烫手,这部分钱是给当事人看的,不是给人用的。 提现一点无伤大雅可以,提现多了就会被质疑 “干完一票提桶跑路”,然后就是黑稿满天飞,自家和对家齐下场踩几脚,消费者担惊受怕碰到短视企业,以后还要不要在圈里混了?
可见,所谓 “低薪 + 高股权” 本质是资本游戏,美股会计准则什么的说辞,只是维稳求顺的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