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电子签护城河:杀下半场,跑在“本土化”之上

产业家
关注

二、独立还是捆绑,电子签的“三条路”

风口之下,电子签赛道的玩家也在呈现几何增长趋势。但从企业类型来看,整体行业可以分为三类玩家。

首先是以法大大、e签宝、上上签等为代表的头部初创电子签SaaS厂商。

对于电子签SaaS厂商来说,他们通常入局较早。例如e签宝成立于2002年,发展至今已经近20年;法大大成立于2014年,发展也近10年。因此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长时间的行业沉淀也让此类厂商专业度更高。另外,此类厂商在安全资质和牌照方面也会更加完善。

但毕竟电子签赛道是一个新兴赛道,一方面现在企业需要的是更综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单纯的电子签功能很难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启动点,因此获客一直是此类厂商的痛点。

其次是以腾讯、字节、阿里、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

比起电子签SaaS厂商,互联网巨头的优势显而易见,常年深耕于互联网,有着稳固的市场份额和强大的实力,这也是互联网巨头在这边方面布局的优势所在。

具体来看,阿里和腾讯的策略相同,都是选择电子签公司进行绑定,从而引入到自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里,比如阿里和e签宝的绑定,腾讯和法大大的绑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合作双方都基于各自的优势构成行业解决方案的形成。

字节和京东则是另外一类。即企业内部有专门研发电子签业务的团队,比如字节的电子牵,京东的智臻链电子合同平台,企业均是在内部建立了电子签产品研发团队,通过自身的产品设计进而与其它业务方案进行协同。

总体来说,互联网巨头有自身的优势,不论是从产业资源方面,还是上游企业布局层面,其对应的都是强悍的复合数字化服务能力,而电子签则是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触点对数字化方案进行补齐。

最后则是以传统软件厂商转型而来的电子签厂商,如泛微(契约锁)、数字认证、安证通(一签通)、金格等。

不同于SaaS厂商和互联网巨头,这些定位传统软件厂商的电子签企业,更加侧重于大型客户,主要服务模式是帮助企业做定制化以及垂直行业的软硬件产品、服务。

例如,在勘察设计行业,安证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钢铁、大型施工企业也有着超过60%的市场份额;在医疗教育行业,数字认证占据着高达60%以上的市场份额;契约锁则致力于大型政企的电子签名与印控管理需求。

但就传统软件厂商来说,交付模式数据属于绝对私有(软件安装在客户公司指定的地方,其拥有100%的管控权),需要持续投入人员和资源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所以交付模式一直是极重。

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IDC《2020年中国电子签名软件市场份额》显示,法大大以26.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上上签以19.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e签宝以12.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契约锁以8.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京东云以5.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锚定本地化:电子签杀入下半场

不难看出,可以发现,以法大大、上上签、e签宝为代表的SaaS厂商,占领了市场份额的57.9%,是电子签市场的半壁江山。即目前电子签赛道,资源还是主要集中在电子签SaaS服务商手里。

三、规模化落地的竞争力困局

但尽管在风口,就当下而言,中国的电子签企业仍然正逐渐陷入“同质化”的困局。

对标美国电子签赛道的DocuSign,其目前在全球电子签名市场中,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过去三年DocuSign的收入年均增速超过40%,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

如今,DocuSign市值高达167亿美元,这远远超过我国研究机构统计的中国电子签市场规模。

SaaS的服务模式本身起源于美国,长久以来,中国的电子签SaaS企业一直想做到的是通过“复制赛道”再造一个中国版DocuSign。

但现实却不然。

深挖DocuSign的成功路径,不难发现其抓住了T-Mobile、Salesforce、MorganStanley(摩根史丹利)以及BankofAmerica(美国银行)等头部客户,然后凭借出色的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迅速跑马圈地。

所以从产品路径来看,国外的电子合同使用客户群体往往是从以传统大型公司开始,逐步覆盖到各行各业。

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产品属性,即电子签约本身就一种双向或多向行为,假如上下游合作伙伴都在使用A平台,客户就不可能使用B平台,所以DocuSign的策略是从大客户做起,从上往下渗透。

但国内缺乏这样的土壤。一方面电子合同本身就是基于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开始电子合同第一批“尝试者”普遍是从互联网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引入的。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从下向上”的DocuSign路径走不通。

此外,就目前而言,国内的中大型企业对数据安全比较担忧,尤其涉及到核心的合同交易信息,电子签企业很难撬动重大企业的门锁。

换言之,中国电子签SaaS面临的是更大的获客成本。

在客户获取之外,这种中美电子签发展环境的差异还体现在商业诚信体系方面。

在美国,商业纠纷引发的司法协议,没有签字盖章的文件可以被美国法院采信。因此,美国电子签SaaS厂商,在B端市场的获客成本更低,企业在推动B端合作时也能因此省下不少的推广和公证费用,这也是DocuSign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外在驱动力。

而在中国,情况却大不一样。

由于国内商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因此电子签企业在做业务过程中,必须要配合前端的数据认证和后端的法律公证才能达成业务目标。未签字文件很难获得法院支持。

具体表现在,签约前需要跟公安部门、工商部门通过人脸识别完成数据认证,从而确定个人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签约中需要判断签约主体意愿,以防盗用他人名义签署;签约后需要跟公证处、司法鉴定、仲裁等机构对接,做完整的法律服务。

因此,中国电子签行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有较强的依赖性。中国电子签厂商要想将业务做的更通畅,就必须要渗透到CA领域或者与CA机构合作,这无形增加了中国电子签厂商的进入门槛,也让其“重资产”特征尤其明显。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对于客户而言,电子签名的核心价值其一是提升销效率与降低成本,其二是安全性与法律保障性。

就这两点而言,沿袭DocuSign的路径,电子签企业在中国很难跑通。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