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2017之高科技领袖年会 携手高科技顶尖专家共探智能未来

OFweek人工智能网 中字

11月13日,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高科会主办的“OFweek2017中国高科技产业大会(CHIC2017)”在深圳隆重开启。会议分为主论坛中国高科技领袖年会、分论坛(人工智能大会、医疗科技大会、LED照明产业峰会、锂电产业峰会、太阳能光伏产业峰会),以及“OFweek财富之夜”贵宾欢迎晚宴暨OFweek 2017“维科杯”中国高科技产业年度评选颁奖盛典。全天的会议吸引了一千多名观众现场参会,共同打造了一场科技界万众瞩目的跨界盛会。

 活动即将开始 嘉宾排队签到

在首日高科技产业大会的中国高科技领袖年会上,全球顶尖专家云集,共同探讨高科技领域前沿话题,包括IEEE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副理事长蔡自兴先生;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先生;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高科会Fellow会员张元亭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建荣先生等。此外,包括亚马逊、图灵机器人、科大讯飞、华大基因、华为、金蝶医疗、比亚迪、大族激光等企业高层及主管代表也出席会议,聚焦高科技技术最新应用。

会议现场嘉宾满座

会议开始,OFweek CEO、高科会常务副会长李晓阳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详述了本次会议的主旨:“当前全球正处在高科技快速变革的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传统行业面临颠覆性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到来。为此,本届高科技产业大会以‘智能感知、创新驱动’为主题,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光伏、锂电、智慧照明等行业,以及产业升级、跨界共赢等话题,探讨高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格局及未来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发起并成立了中国高科技领袖平台高科会,致力于为中国高科技领导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为高科技研究者、管理者、参与者、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和合作的纽带”。李晓阳先生希望中国乃至全球的高科技领袖人物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引领和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开场结束后,在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的主持下,领袖年会正式进入到专家主题报告环节。首先带来演讲报告的是蔡自兴院士,他的演讲主题是“以人为本 拥抱人工智能新时代”。

 蔡教授赠送书籍给现场观众


IEEE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副理事长蔡自兴演讲

    蔡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强势登场。在他看来,判断人工智能即将成为未来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人工智能的领域研究已经从简单地建立智能系统转变成建立具有人类意识的、值得信赖的智能系统,这是技术基础;2、理论层面,机器学习,由其是深度学习的逐渐成熟也在推动着人工智能革命;3、除了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和理论之外,在外延层面,信息处理算法的进步伴随着硬件科技上基本操作的重大进展,以及平台和数据驱动新产品的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等,这些共同促进了人工智能驱动技术的到来。

演讲中,蔡教授诠释了一组数字,让现场嘉宾对人工智能未来有可能的发展程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说:“人类智商平均是100,如果达到100就可以了,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90,世界上最高智商的有200多的,但是人工智能的智商在不久后将达到10000,这是在质量方面;而从数量来看,现在全世界的工业机器人大概是200万台,再过5年可能就有1000万台,而服务机器人现在已经有几千万台。保守估计到2030年,包括服务机器人的机器人总台数会超过人类。目前人类一共有60多亿,到2030年也不会超过100亿,但机器人的数量未来会超过100亿,这说明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人工智能都会超过人类。”

在核心优势层面,蔡教授认为,计算能力、数据、算法,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如何突破以及突破路径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速度的主要衡量指标。

此外,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核心的人才问题,蔡教授拿出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跟大学研究院联合调查下所得出的数据——目前全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100万,从而说明未来人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蔡院士还从国际大势所趋、国家战略驱动、国内发展需求、智力资源优势、产业初步基础,以及金融资本助力等六个方面说明为什么中国赶上了人工智能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及目前他所带领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的发展情况。

 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先生演讲

接下来,张建伟教授通过介绍最近央视录制的《机智过人》栏目,生动形象的开启了他的主题演讲。

    在张建伟看来,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挑战,是从虚拟世界到真正的物理世界,从机器人能够识别人脸、能够下棋到真正的能够在医疗、制造、机器人领域实现物理世界的应用。他认为:“人工智能和物理世界的结合,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人工智能最具有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应用领域。”

   在基础研究支持应用层面,张教授指出,包括人脑计算、统计学习,还有大数据、知识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基础的人工智能研究,支持了上层各种各样垂直领域的应用。而在中间层,现在正在努力攻克的关键技术模块,包括图象理解、人机对话、自然语言理解、人机安全和多传感器的控制等等,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之间开发的公共模块。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专业公司,或是人工智能研究院来做好,比如以开源软件的形式、系统演示的形式等等来实现。将它们和垂直领域进行系统的结合,来创造出新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新的公司。

“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垂直领域各方面的应用,在今天和明天的会上将会有更多人工智能医疗、制造和其它垂直领域的结合案例。”张教授强调说。

在人工智能对未来学科领域即将产生的影响方面,张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未来在心理学、脑科学方面将有广泛的影响,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和提高人的行为控制功能。

此外,人工智能对多传感器融合的机理也将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包括未来的人机系统,自动驾驶汽车、人脑控制、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交互,以及未来助理人的系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现在这个系统对我们未来的产业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人机交互、自动驾驶和工业4.0,中德很多著名的公司都对我们的项目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资助。

最后,张教授带来了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学习案例分析,进一步诠释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医疗技术的融合”演讲主题。

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高科会Fellow会员张元亭先生演讲

紧接着,张元亭院士发表了可穿戴设备方面的最前沿研究的报告。

张元亭院士认为:“健康工程用英文讲就是‘Convergence of Sicences engineering  and  for  health’,进一步说,健康工程是重大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预测、早期干预为方向的从分子到系统化学科的分型学科,终极目的就是把现在的科学工程、医学融合的这一块结合健康问题。所以融合人工智能有人的一部分,它可以从健康工程的角度,来探测人工智能,最终就是融合人和机器的智慧,这个融合应该是人和健康工程的其中一部分。”

在他看来,健康工程的需求非常简单,最明显的是老龄化相关的疾病,还有人的智能方面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人正在失去自己的智能,像老年痴呆症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在今年早一些时候,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很强势的政策,要求各国必须制定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有效机制。那么,如果在我们研究智能的时候,从人的角度研究,就有可能不光提高了机器的智能,还可能解决人类的重大疾病,比如痴呆症的问题。

此外,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走向高潮,张教授认为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应用面很广,人工智能在方方面面(医疗、汽车、能源)都有应用,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社会上对人工智能够高热起来。还有一个促进因素,因为它是在模仿人的大脑,这两个原因驱使着我们很容易把人工智能推上高潮。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建荣先生演讲

最后,上午会议压轴出场的是谭建荣院士,他给现场嘉宾分享的内容主题是“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在他看来,作为物质载体,制造业是承载人工智能的最重要产业。

“没有制造业就没有信息技术,也就没有人工智能。”他继续对这一逻辑做出了解释:“制造业做出了计算机芯片、互联网光纤、以及计算机本身,所以信息技术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制造业发展的结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信息技术没有硬件,再好的技术都等于零。”

接下来,他继续介绍说:“世界各国对制造业都高度重视,出台了振兴制造业的计划,其中有三大战略比较著名:首先是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它主要强调三大优先突破技术,包括先进制造的感知控制技术、智能制造的技术平台和先进材料制造。与此同时,德国也推出了工业4.0,强调三大主题,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

而正是在世界性的智能制造背景下,通过中国工程院的建议和推动,中国也开始推行中国制造2025。其中,包括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三大核心技术。

那么,谭教授对于未来智能制造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为以下四点:1、搞智能制造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包括智能芯片,也包括高灵敏度的传感器;2、智能算法的提升,我们现在用深度学习算法、增强学习算法,很多优化的算法某种程度都有一定的智能性,但这些算法很多都不是自己提出的,算法是智能提升的基础,需要不断加强;3、智能人才的培养需重视;4、智能应用拓展。

随后,在现场提问环节,嘉宾提出了关于“算法和数据孰轻孰重”、“人类是否会被AI取代”、“人工智能在情绪管理和情感疾病方面的应用”、“在拥有大数据、云计算优势的大企业垄断信息的情况下,初创企业是否还有发展机会”等问题,专家分别给出了细致详尽的解读。

现场观众提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吴健康教授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更多会议精彩内容,请关注后续专题报道!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