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系国运,中远海控如何成为一支力量强大的商船队?

巨潮商业评论
关注

03

重回风口

“上半年无货可运,下半年一箱难求。”

2015年,中国远洋发布重组方案,以人民币11.4亿元收购中海集运33家经营网络,租入并经营中海集运集装箱船舶和集装箱;以人民币67.7亿元出售干散货航运资产予中远集团,成为专注于集装箱航运服务的上市平台。

次年,中国远洋更名为中远海控。

此次重组,中远海控最核心的动作便是剥离干散货运输业务,整合集装箱运输。截止2016年底,中远海控已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自营运力312艘、168.88万标准箱,运力规模同比增长85.9%。

集运业务的特点使得其对经济波动的反应会小得多。

一方面,集运业务的买方极为分散,多为各地发货人,而卖方为掌握着大多数运力的集装箱班轮公司,产业话语权集中于卖方;另一方面,集运有极高的进入门槛,需要布局航线以及与港口签订靠船合同等,头部企业的优势很难被替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波动对集运业务也并不是全无影响。最典型的表现则是马士基的股价依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因此,在2016年之后的几年内,中远海控的利润表现也并没有太大亮点。

不过,集运行业近年同样出现了一些关键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则是行业发生了多起大规模并购重组,集中度明显提升,集运联盟自律性增强,比如通过“空白航行”(承运人取消的航行,取消某些港口的停靠,以削减供应)等方式防止了海运费暴跌。

举个例子,2019年旺季时,由于持续的中美关税争端,联盟预计会带来旺季的疲软,因此协调各承运人利用跨太平洋的“空白航行”提前削减了运力,防止了运价暴跌。

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新冠疫情爆发后,集运行业呈现“一箱难求”的态势。现任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这么形容道:“2020年全年集运市场表示是:上半年无货可运,下半年一箱难求。”

这一现象今年也并未好转,中远海控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730亿元,超过前十年的利润总和,甚至直到现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依然没有出现下滑的态势。

04

告别周期?

“制海权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因素,为了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商船队。”

对于中远海控未来的走势,资本市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方认为,集运联盟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现在的东西方贸易仅由三个联盟控制,这种极端整合足以驯服周期;

另一方认为,集运联盟既面临着反垄断的压力,也面临着非联盟成员的大举进军(如3月全球排名第10位的万海航运起首开美西定期航线),因而不能抚平航运周期。而随着新冠疫情的消散与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中远海控只能重回周期循环。

这两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理论界、投资界已经有非常多的争论,巨潮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结果,也不想判驳,我们想从一个更宏大的命题论述这件事:航运系国运。

19世纪末,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认为制海权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因素,为了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商船队。

遍阅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最早的葡萄牙,还是近代的英国,亦或者现在的美国,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都印证了马汉的观点:拥有一支强大的商船队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

因此,世界大国无不对海运业实行特殊的政策,可能具体政策存在差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扶持和保护本国的海运业,确保拥有一支国家控制、力量强大的商船队。

抛开所谓的航运周期,这或许才是中远海控所必须面对的、最大的大势,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航运联盟之间的对抗。

参考资料

1.《决策者说:中远的两次“突破”》,央视国际,

2.《大国企:共和国长子们的风雨六十年》,韦三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从大到伟大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刘俏,机械工业出版社

4.《大浪淘沙:中国治腐启示录》,凤凰周刊

5.《集运复盘:潮起潮落总有时,扬帆搏浪尚可期》,国海证券

本文系巨潮商业评论原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