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市与创新生态的共生,本质上是硬环境与软网络的化学反应。
当城市能够像生命体一样自我进化,企业能在生态位中找到独特价值时,就会诞生如硅谷与苹果、深圳与华为这样的传奇组合。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杭州已形成围绕算力的新三角模式
随着DeepSeek在通用大型模型领域的崛起,以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央视舞台上的亮相,人们逐渐意识到,杭州的创新版图已经悄然超越了其传统的[电商之都]形象。
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壮大不仅促进了电商、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培养了大量数字经济人才,形成了所谓的[阿里系]创业群体。
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消退时,杭州率先实现了从[软创新]向[硬核创新]的转变。
自2017年之江实验室的成立,到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再到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杭州已经形成了[算力基础设施-算法研发-应用场景落地]的新三角模式。
DeepSeek的崛起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产业环境:其创始团队源自浙江大学CAD实验室,依托阿里云所提供的算力基础,在大模型时代,杭州的产业环境已经孕育出新的养分层次。
底层是阿里云构建的算力基础,中间层是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企业积累的视觉识别与边缘计算技术,应用层则有钉钉这样的亿级用户平台。
DeepSeek正是这种[芯片设计-算力集群-应用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条的体现。
正如宇树科技选择在杭州设立伺服电机研发中心,看中的是这里既能与上海张江的芯片资源对接,又能触及义乌的供应链网络。
与北京的[国家队]和深圳的[创投系]相比,杭州的资本生态更显共生特性:既有阿里巴巴战投、蚂蚁金服这样的产业资本,也有银杏谷、元璟等专注于硬科技的基金,还有大量从传统制造业溢出的民间资本。
这种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既为宇树科技这样的硬件创新提供了耐心的资本支持,也为DeepSeek这样的基础研究保留了试错的空间。
未来创新的三大基石在杭州的案例中得到了体现,揭示了创新生态建设的黄金三角:
数字基础设施的迭代能力(从4G到算力网络)、要素配置的敏捷性(人才、资本、数据的自由流动)、文化基因的适应性(传统商业智慧的技术转化)。
这种生态的培育需要三个支点:容忍失败的制度设计(杭州创业失败者可申领18个月的失业保险)、跨代际的知识传承(阿里技术中台向初创企业开放)、虚实融合的创新场景(城市大脑为AI提供试验场)。
杭州发布新政策想要培养更多DeepSeek
近期,杭州市政府发布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公布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当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政策。
政策明确指出,将重点倾斜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培育更多顶尖企业。
杭州市政府推出了被称为新一轮[8+4]经济政策的8个政策包。
特别强调的是,市级财政资金将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至502亿元,并专门统筹15%的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兴产业,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科教人才政策包]中提出,构建科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确保全市重大科技项目中有80%由企业主导参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大力构建科创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等。
[先进制造业政策包]中提出,对新兴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提升传统产业政策和经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加金融支持、工业用地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等。
[交通投资政策包]中提出,支持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计划建设10个无人机公共起降场,新增100条低空航线,并组建30亿元规模的低空产业基金。
[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包]中提出,激发民间投资,推动产业基金、用地、用能等要素向民间投资项目倾斜,力争在2024年基础上,将相关比重提升至[3个80%]。
基于杭州的科技和产业基础,杭州将围绕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潜力产业以及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科技、先进能源、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无人驾驶等若干前沿领域,打造[5+X]未来产业培育体系。
此前,杭州已编制《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力争到2026年底,建成核心技术源头供给的创新高地,做强未来产业集群的关键引擎,形成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的赋能格局,营造要素集聚、开放活跃的产业生态。
结尾:[活跃民营经济]的城市基因与投资支撑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市共有42家企业荣登榜单,连续21年保持全国城市首位。
该市上榜企业数量较排名第二的深圳市(27家)多出15家,相较于排名第三的苏州市(26家)则多出16家。
民营经济在杭州市的投资中占据了51%的份额,贡献了61%的地区GDP、65%的税收、72%的出口额,并且构成了95%的市场主体(2022年数据)。
可以明确地说,民营企业构成了杭州市经济的坚实基础,并且是推动该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鉴于此,杭州的LP并不倾向于直接参与投资。
杭州市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更倾向于信赖市场主体的专业能力,认为VC所关注的领域,其敏锐度远超政府的决策。
尽管直接投资较少,但杭州的LP在资金投入方面却毫不吝啬。
以管理着2000亿产业投资基金的杭州资本为例,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杭州资本已批准的总规模超过1850亿元,成功撬动社会资本约1350亿元,累计投资金额达到725亿元。
由此可见,杭州LP的定位十分明确,致力于成为发掘人才的伯乐,以弥补市场信心的不足,而不是取代市场自身的决策。
国资LP的定位,自然体现了杭州的城市态度:若伟大难以预测,便任其自由发展。
部分资料参考:投中网:《杭州,批量制造[首富]》,新京报评论:《[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该怎么答好DeepSeek之问》,冰川思享号:《DeepSeek爆火,杭州做对了什么》,瞭望:《DeepSeek爆火,[六小龙]出圈,为什么是杭州?》,红星资本局:《红星资本局问DeepSeek:为何选择在杭州发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DeepSeek等[六小龙]企业为何出现在杭州?》,决策杂志:《杭州为何让很多城市[彻夜难眠]?》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科创丨重回创新之都再加码,杭州想培养更多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