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禾 ◎编辑 | 小木
在中国商业航天全面爆发之际,今年1月,“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成功发射,让山东拿下了全国商业航天竞争版图中极具分量的一席。
算上2023年成功发射火箭的星河动力、星际荣耀、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5家商业航天企业,“引力一号”的缔造者山东企业东方空间,由此成为了全国第6家成功发射火箭的商业航天企业。
从另一个维度对比,更能体现出山东此番的重大突破——前5家企业,都来自北京,普遍成立于2016年前后,已是圈内赫赫有名的“大佬”。东方空间来自烟台,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在6家公司中“最年轻”。也就是说,这家山东企业,仅在三年多时间便“卷”出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一举打破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世界首型海上发射的捆绑型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跻身行业领先梯队。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商业航天更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迎来国家鼎力支持。从2014年国务院发文首次打破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政策门槛、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文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业内认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起步阶段已于2023年结束,2024年开始步入成长阶段。与此同时,2024年,来自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计划“星网工程”的部分卫星即将陆续升空,最终计划在10年内形成拥有1.3万颗星的巨型星座,国内商业航天迎来重大市场机遇。
商业航天也是山东全力抓住的新兴赛道。2024年2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点名”烟台商业航天产业,并定下“到2030年建成东方航天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到2035年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跻身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等目标。
1
全球商业航天版图中,美国和中国已形成明显领先优势。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共进行了116次航天发射,之后为中国67次,俄罗斯19次排在第三,此外还有印度7次,欧洲、朝鲜和日本各3次,韩国和伊朗各2次,以色列1次。具体看商业航天发射,美国仅SpaceX一家公司便进行了96次发射。SpaceX的发射任务主要是运送该公司的“星链”互联网卫星星座入轨,同时也承接了其他发射任务,例如欧洲航天局的“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就于2023年7月1日搭乘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升空。
中国67次发射中,商业航天公司有13次,商发数量、发射份额、发射成功率等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星河动力发射次数最多,共进行7次发射,之后为星际荣耀、蓝箭航天各进行2次发射,中科宇航、天兵科技各进行1次发射。再从发射卫星数量看,SpaceX更是一骑绝尘。尤其在“一箭多星”技术方面,2023年,SpaceX进行了一箭114星、一箭113星、一箭72星、一箭51星、一箭40星的发射任务。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与SpaceX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2023年发射次数最多的星河动力,全年大约成功发射20颗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的是8月10日谷神星一号火箭搭载的“一箭七星”。当前,SpaceX已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开启了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国际竞争局面,在高效、低成本的海量卫星星座建设、配套业务及市场规模方面领跑全球。以液体可复用火箭为例,国内目前成功入轨的箭型还都是一次性消费品,而SpaceX“猎鹰9号”在2022年全年61次发射与回收中就达到了100%成功率。
截至2023年6月的“一箭47星”发射,SpaceX已成功回收火箭202次,重复使用一级火箭175次,极大降低公司成本。2从某种程度看,SpaceX成为美国航天发射主力,也传递出全球航天产业由国家主导向市场运作发展的信号。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要从2015年算起。这一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此后中国航天开始由政府主导向市场推动转变。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第一批商业航天企业都在这一时期成立。但此时距离马斯克创立SpaceX,已过去13年。奋起直追下,中国商业航天不断突破,迎来了一个个发展的里程碑。比如北京亦庄,已聚集星河动力等国内头部商业航天企业,产业集群化已显现。今年4月,“北京火箭大街共性科研生产基地项目”将正式开建,到2028年,亦庄将形成500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而凭借“引力一号”今年1月的成功发射,山东商业航天产业也已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引力一号”的缔造者东方空间,也从幕后走上台前,为人所知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空间创始团队普遍年轻化,并且多是技术出身的“学霸”。比如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布向伟,2010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工作,曾参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另一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姚颂,出生于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21年10月加入东方空间。从早年创立AI公司深鉴科技,到之后担任经纬中国的风险合伙人、发起SEE Fund无限基金帮助清华大学成果转化,尽管加入公司时仅有29岁,姚颂已积攒了丰富的技术创业和创投履历。姚颂的加入,为东方空间带来了更多资本市场的视野和商业化平衡。信息显示,东方空间三年多时间里已累计拿到融资约17亿元,成为这几年创投圈为数不多的现象级项目。今年1月,东方空间完成近6亿元B轮融资,将用于其自研的“原力-85”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发与生产工作,加速“引力二号”的研制。
3
坐拥全国首个海上火箭发射母港的烟台海阳市,也成为了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主阵地”。从地理位置看,海阳港位置独立、安全,可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具备发展航天产业的天然优势。据了解,自2019年6月1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海阳成功发射以来,海阳东方航天港已成功组织保障海上发射任务9次,累计发射卫星48颗。
这其中,不少为商业火箭发射。比如2023年9月5日发射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由星河动力研制,将天启星座21星-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当前,海阳正以海上发射为牵引,全力推进东方航天港建设,打造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一方面,通过引进九天行歌液体火箭核心部件产业基地、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心、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海阳已形成较完备的固体火箭总装总测能力,2023年共实现总装火箭12发,出厂10发。而且,海阳发射场和总装厂集聚布局,可使企业大幅缩短转运距离,降低物流和时间成本。
如东方空间“引力一号”火箭,5公里内便可完成火箭子级总装总测、全箭垂直总装总测、港口登船等流程。另一方面,海阳在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关产业在机械、电控、液压、材料等环节与航天产业有很强的复用性,可就地转化为航天配套体系,迅速做大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如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海上卫星发射及回收”项目,2021年10月,该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开工建设。据了解,该船可通过配置专业化功能系统模块和集成化发射支持设备,满足当前在役及在研大中型固体运载火箭、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与回收等需求,目前已建造完成。
4
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全面爆发之际,山东接下来如何布局、抢占万亿级新赛道?目前来看,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市都已开展航空航天产业布局,以全省“一盘棋”思维做强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将是山东一大着力点。并且,从各市的优势领域看,彼此间也存在互补,具有较高的契合点。其中,青岛在科研资源方面优势显著,如“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为国内先进吸气式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青岛还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已开展卫星系统、空天动力及飞行器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济南卫星产业化优势突出,已拥有空天信息产业相关企业60余家,年营收超百亿元,涵盖卫星平台及载荷研发、卫星总装、卫星测试、卫星运营等环节的卫星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烟台海阳则拥有优越的海上发射母港,全力打造火箭技术准备、星箭对接、码头合练、远控测发、测控通信、出海转运全链条功能模块,形成“前港后厂、北固南液、系统集成、出厂即发射”的能力布局。今年以来,山东研制卫星已完成多次发射。2月3日,由浙江时空道宇有限公司旗下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和运营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个轨道面,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发射。同一天,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成功将9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便包括4颗山东的卫星“济高科创号”、“烟台二号”、“威海壹号”。再往前,济南高新区已发射各类卫星10余颗,今年将围绕“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布局,陆续发射20余颗卫星。
业内一般将商业航天产业链可简单分为上游制造、中游发射、下游应用与运营。卫星在空中组网,提供大量数据,实现信号的全球覆盖,构建卫星互联网,是当前商业航天最清晰可见的盈利场景。目前来看,山东依托东方航天港的卫星发射优势与本土商业航天企业的联动、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都还有很大空间。
原文标题 : 山东全力竞逐中国商业航天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