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龙光集团走进生死时速。
在化解境外债这件事上,日前,龙光集团掌门人纪海鹏使出浑身解数,拿出了最大诚意——削债、展期、自掏腰包借钱给公司,甚至要为债权人支付同意费。
上述措施出台后,已赢得了51%的债权人的认可,但要突破75%的支持率,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据联交所上市企业债务重组规则,须超过75%的债权人同意重组方案,才有可能成功化解。
对于纪海鹏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距离下一次聆讯,不到15个工作日。
从汕头到深圳20多年,龙光集团的狼性基因迸发,吃到了行业红利,一脚踏进千亿俱乐部。
行业盛宴过后,龙光集团不可避免地成为出险房企,在债务中辗转腾挪。纪海鹏早已让女儿纪凯婷淡出公司,自己重回一线。
不过,公司距离真正上岸的日子,恐怕还很远。
还差一步
还差一步,龙光集团(03380.HK)就能逃出生天。
继1月12日披露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后,公司1月15日公告,相关呈请人已在当日聆讯中申请撤销香港呈请。另外,应公司另一债权人团体的要求,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将聆讯进一步延期至2月12日后首个聆讯日期。
受此影响,15日当天公司股价盘中一度涨至13%,至收盘涨幅5%。
1月18日,龙光集团再次公告,安迈融资顾问加入公司境外债务重组团队,加速推进境外债务整体重组达成一致意见。
当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获51%的债权人同意之后,说服余下摇摆不定的债权人,成为公司工作的重心。
此前,考虑到不同类型债权人的利益诉求,龙光集团掌门人纪海鹏为债权人提供了既温和,又实用的化债方案,即运用强制可转债、以部分现金偿债,以及债务展期等多种方式,实现削债和展期。根据公开方案,此举将为公司整体削债26亿美元至30亿美元。
根据1月12日披露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公司将重组的境外债务本金66.49亿美元,连同股东提供的贷款13.46亿美元,合计79.95亿美元。
在化债方面,纪海鹏拿出的诚意,远比孙宏斌之于融创的力度还要大。
纪海鹏家族累计已向公司提供约13.46亿美元股东贷款。其中,4亿美元参与本次境外债重组方案,余下的转为年利率2%长期票据。极低票据利率,纪海鹏又让了一步。
不仅如此,纪海鹏还表示,将向今年3月28日前同意该方案的债权人支付0.2%的同意费。
不断地让步示好,纪海鹏或将失去绝对控制权。据测算,在极限之下,纪海鹏家族在公司持股比例将由75.08%降至51%。不过,在目前的境况下,为公司赢得一线生机,比什么都更重要。
活下去
龙光集团曾以高举高打的风格,在地产行业刮起了小旋风,成为业界黑马。2021年,公司销售规模达到巅峰,为1402亿元,位列克而瑞百强榜单第23位。
高光时刻没有维系多久,次年“三道红线”出台后,流动性危机显现,公司销售状况急转直下。2022年,降至419.2亿元,去年再降至230.7亿元,在克而瑞的排名,由第36位降至第61位。
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82.9亿元、416.2亿元和13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75亿元、-85.24亿元和-19.13亿元。
楼市缓慢复苏的现状,进一步影响到公司资产的变现,此前拿下的优质地块无人接盘。去年底,公司位于深圳南山留仙洞一处地块,被摆上货架,起拍价52.69亿元,因无人问津而流拍。这处地块,为公司2021年斥资69亿元竞得。
公司与合景泰富在香港联手打造的凯玥豪宅项目销售也不顺,这个货值超过300亿港元的项目,入市1年仅4套成交,合计7亿港元。
处置资产不畅,销售回血难,公司尽可能地压缩费用开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行政支出同比减少2.43亿元、销售及营销支出同比减少2.12亿元。
尽管资金链紧绷,但龙光集团还是有一定家底。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土地储备建筑面积2706.68万平方米,48.2%位于大湾区。另外,还持有写字楼、购物中心等物业51处。
公司预计,境内外债务重组时期,公司通过开发、城市更新等预计实现销售额约65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可用于偿还境外债务现金总额40亿美元至47亿美元。
“地王”往事
龙光集团发迹之地在广东汕头。
纪海鹏早年靠建材和医疗器械生意赚得第一桶金,后来涉足房地产行业。
1998年,纪海鹏在汕头投资开发阳光花园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售罄,成为当地的样板项目。不到3年,公司前身龙光建安,就成为汕头当地的头部房企。
在汕头站稳脚跟之后,纪海鹏敏锐地发现,往南300多公里外深圳的商业机会,比起汕头,简直不是一个量级。
于是,他带领公司挥师南下,在深圳开启一场轰轰烈烈的夺地大战。
2003年,拍得宝安区首个地王地块,开发出天悦龙庭项目。
在土地市场,龙光集团大杀四方。2004年拿下佛山天湖郦都,2006年将南宁普罗旺斯项目揽入怀中,这些都是当地的“地王”项目。
公司主要业务所在的深圳,寸土寸金,是各路地产企业角逐的中心。龙光集团作为一个外来者,频频亮出肌肉,一度让外界惊诧不已。
2014年白石龙某地块、2015年龙光红山地块、2016年光明新区一核心商住地块,仅这3宗地块,总价就接近300亿元。它们或是深圳总价“地王”,或是全国总价“地王”。
即使2021年行业普遍降杠杆背景之下,龙光集团仍拿出80亿元参与深圳首轮集中供地,将两处地块收入囊中。
可能连纪海鹏也没料到的是,行业调整的飓风来得这么猛烈,企业刚刚攀上高峰,马上滑落低谷。
原文标题 : 龙光集团生死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