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禾
编辑 | 小木
登陆资本市场的前一刻,富景中国突然急刹车。
12月5日晚间,富景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富景中国”)发布公告称:鉴于现行市况,经征询联席整体协调人及联席全球协调人后,公司已决定推迟且不会根据招股章程的时间表进行股份发售,并将于12月8日退还公开发售申请股款。此外,不进行股份发售的决定并不影响公司目前的业务,而公司仍致力于发展及扩充业务。
而就在11月29日,港交所官网披露,富景中国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按照富景中国此前的公告,公司预期定价日为12月6日,预计于12月8日上市。股份代号为“2497”。
随着富景中国的推迟上市,莱西实现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愿望也暂时泡汤。
除了富景中国,青岛今年的港股上市公司也都波折不断。
11月27日,康大食品(00834.HK)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会得悉公司暂时无法与方宇(本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取得联系。
同一天,11月27日晚间,嘉年华国际发布公告,2023年11月27日,公司收到联交所发出的信函,当中提及公司的股份的最后上市日期为2023年12月6日;公司的上市地位将于2023年12月7日上午九时正起取消。而实际上,嘉年华国际已于2022年2月25日上午9时正起在联交所暂停买卖。
从推迟上市,到董事局主席失联,再到破产退市,青岛港股上市公司的低迷也是2023年资本市场表现的一个缩影。
相比于过去两年的热潮,青岛今年新增上市公司步伐有所放缓。
截止目前,青岛2023年新增本土上市公司数量不过4家,其中仅有豪江智能、盘古智能两家在深交所。
从全国同类城市看,不止青岛,上市“慢下来”的还有宁波。
截至11月底,宁波今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家,无新增境外上市公司,这一增量是宁波近三年来最低的。
随着政策层面对IPO审核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企业IPO机会窗口收窄,上市速度放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200家企业终止IPO。尤其是8月底证监会发文明确表态“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并提出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沪深交易所有近30家企业宣布终止IPO。
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深圳、苏州、无锡等新兴产业强市,仍然保持着高昂的上市势头,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市值高、创新能力强的上市公司。
1
先来看青岛今年新增的4家上市公司。
3月29日,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股船舶管理第一股”;
6月9日,青岛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7月14日,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9月25日,乐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从所属行业来看,4家上市公司集中在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
尤其在物流业领域,洲际船务、乐舱物流不到半年时间里先后登陆港交所。而在此之前,青岛物流业上市公司仅有中创物流、海程邦达两家公司。
主营业务方面,洲际船务是一家综合航运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海运业价值链上的一站式航运解决方案;乐舱物流是一体化跨境物流服务提供商,覆盖跨境物流的各个主要环节,包括揽件、仓储分拣、清关、跨境海运、仓储中转及尾程配送。
2
此外,青岛市级和各区市国资还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公司的增量突破。
4月26日,思路迪医药上市主体及全球总部落成仪式在青岛市南区举行,思路迪医药全球总部落户市南。
迁址仪式上,思路迪医药与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以思路迪医药落户为契机,将进一步整合青岛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加速走向高端化。
11月28日晚间,百洋股份(002696.SZ)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实际情况,结合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拟将注册地址从广西迁至青岛即墨蓝谷。
12月13日,*ST凯撒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青岛市市北区国有资产运营发展中心。
根据“三民”活动中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的信息,今年以来青岛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8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5家,稳居全省首位。
据青岛证监局数据,截至11月底,青岛共有27家拟上市公司,其中歌尔微、日日顺供应链IPO已过会,距离上市比较近。
从过往经验看,从IPO过会直至公司上市,往往需要数月至一年多,不过也不排除IPO终止的可能。
3
这几年,资本市场的一大趋势是,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热,国家层面也出台政策,支持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创类企业上市。
这也是深圳、苏州、无锡等城市上市公司数量持续保持增加的原因所在。
截至11月底,深圳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1家,苏州新增17家(9月数据),无锡新增9家,遥遥领先青岛。
具体看这些公司,新兴企业同样是主力,并且多属于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各市优势产业。
比如深圳21家上市公司,8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10家属于工业与商业服务领域,占比接近九成;苏州17家上市公司,3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10家属于工业与商业服务领域,占比近8成。
此外,不少公司已成长为“市值王”,资本吸引力强劲。
如苏州的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于6月9日登陆科创板,市值已达到474.3亿元。
阿特斯是全球头部光伏组件和大型储能系统制造商之一,核心业务为晶硅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大型储能系统制造和系统解决方案,由清华学子瞿晓铧博士创办。2006年,阿特斯母公司CSIQ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阿特斯位列第364位。
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9日登陆科创板,市值达到249.60亿元。
中科飞测是一家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公司,专注于检测和量测两大类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陈鲁博士于2014年创办。在我国半导体量测检测设备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中科飞测在国内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深圳中电港(162.3亿元)、云天励飞(165.7亿元)、固高科技(162.4亿元)、赛维时代(132.6亿元)等公司市值超过了百亿。
深圳、苏州还涌现了一批央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
如深圳主板上市公司中电港,实控人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电港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业务范围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和产业数据服务。
苏州创业板上市公司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苏州市规划设计院,系苏州市城市规划局下属单位。
此外,深圳中科飞测、光大同创,苏州信音电子等公司背后,都有央国企投资的身影。
另一座工业强市宁波,今年仅新增2家上市公司,数量最低。不过,宁波拟上市公司力量充足。截至10月底,宁波共有81家拟上市公司,其中主板注册生效2家,创业板注册生效2家、已过会4家。
股市注册制下,“注册生效”意味着企业距上市仅有一步之遥,宁波或将迎来一波企业上市小高潮。
原文标题 : 莱西第一股,突然急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