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走出新旧动能转换误区

青记智库
关注

◎文 | 江禾◎编辑 | 小木

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原材料的钢铁和化工等传统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今年8月16日,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官方发布其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的决定》的决定,中止了其于10年前针对四片区内工业布局调整的立法决定,并再次重申了传统产业的支柱作用。‍

十年前,2014年4月,南京以立法的形式对辖区四个重工业企业聚集的区域进行产业调整规划,要求南钢、梅钢、金陵石化等大型工业企业均需搬迁。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获悉上述政策变动后,当地一家龙头钢铁企业人士说,“舒了一口气,不用再搬了”。2021年,南京市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将汽车、钢铁、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称为“四大支柱产业”。

作为对比,此前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则认为金融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同样的重视和转变也出现在山东。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修订石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争取更多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年底前高端化工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

而此前,山东传统产业占比大的问题一直被诟病不已。青记在《山东最擅长制造什么?》中分析表示,从山东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山东制造呈现鲜明的重工业属性、农产品属性,优势产品多集中在石化、钢铁等重工业领域以及原盐、啤酒等食品制造领域。过去五年,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下,纺织、水泥、印刷等低端、高污染高耗能产品产量在逐步下降,化工领域相关工业品产量还在稳步上升,同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布局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距离成为上规模的产业集群尚需时日。

这里面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误区是,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是要限制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的产能,而是要提高这些传统产业集聚度和精细度。尤其是和广东、江苏等工业强省对比,山东省营收规模前五的传统产业,包括营收规模最高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集中度并不高,基本在万亿级左右。而广东和江苏营收规模最高的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分别达到了4.6万亿和2.2万亿。

同时,江苏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也分别达到了1.2万亿和1.1万亿,跟山东同类产业相比并不逊色。通过与广东、江苏、浙江对比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分析,更能进一步发现山东工业产品的优势和不足。

1

根据2022中国统计年鉴列出的36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广东产量居首位的产品有汽车、轿车、冰箱、空调、手机、电脑、电视、成品糖、乙烯等,多集中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江苏产量居首位的产品有生铁、粗钢、钢材、洗衣机、集成电路等,多集中于钢铁、集成电路领域。

山东产量居首位的产品有原盐、啤酒、纸制品、焦炭、烧碱、硫酸、大中型拖拉机等,多集中于石化、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以及农产品领域。

浙江产量居首位的产品有布、化学纤维、金属切削机床等,多集中于纺织等轻工业领域。从四省主要工业产品占全国比重来看,广东电视(53%)、手机(40.3%)、空调(30.8%)占比最高。

江苏省集成电路(33%)、洗衣机(29.1%)、化学纤维(24.2%)占比最高。

并且,广东、江苏占全国比重TOP10的工业产品,其占比都超过了10%,显示出两省雄厚的工业实力,产业发展均衡。山东大中型拖拉机(47%)、烧碱(26.8%)、原盐(20.2%)占比最高。

浙江化学纤维(47.8%)、金属切削机床(28.4%)、布(24.6%)占比最高。

工业产品产量全国领先,背后是当地企业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比如广东省,拥有华为、vivo、OPPO、中兴等手机企业,美的、格力、TCL、海信家电等家电企业,东风汽车、比亚迪、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汽车企业。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拥有长电科技、中芯集成、太极实业、永鼎股份、国电南瑞、华润微、芯朋微、敏芯股份等70余家上市公司,集成电路实力突出。

2

工业产品产量还反映着各省的产业集聚程度。根据四省2022年统计年鉴,广东营收规模前五位产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6395.14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9904.06亿元),汽车制造业(9646.22亿元),金属制品业(8598.9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8392.28亿元)。

江苏营收前五位产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158.7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7522.52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855.16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040.12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10177.67亿元)。山东营收前五位产业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1979.54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813.6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305.09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8014.4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076.26亿元)。

浙江营收前五位产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258.76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76.9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7466.2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428.32亿元),汽车制造业(6372.44亿元)。

可以发现,山东省营收规模前五的产业,均为传统产业,营收规模最高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集中度并不高,在万亿级左右。

而广东、江苏、浙江,营收规模前五位的产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产业结构更优。其中,广东、江苏两省营收规模最高的产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产业规模分别达到了46395.14亿元、22158.7亿元,优势十分突出。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都比较强势,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9904.06亿元、17522.52亿元、11258.76亿元。相比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附加值不高、对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整合作用不强。

尽管山东石化、钢铁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优势,但受限于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纵深不够等短板,整体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利润不高。比如山东的铝业,三大民营铝企业魏桥、信发、南山,占着中国铝业的半壁江山。这些企业技术设备先进,但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链条短,氧化铝、电解铝都在上游,产业链条难以进一步延伸。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1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增速分别为9%、13%、9.6%、12.9%,山东工业增速不靠前。从规上工业利润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别为11278.35亿元、9586.47亿元、5394.75亿元、7019.47亿元,山东在四省中垫底,甚至不足广东的一半。

从规上工业利润率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别为6.49%、6.23%、5.2%、7%,山东同样是最低的。2023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五年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但山东省传统产业集聚和新兴产业全面爆发仍然需要同时发力。

3

去年9月2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山东的具体支持措施主要体现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层面,尤其是对于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前两条分别是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产业。

意见特别提出,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标识解析体系层次和应用深度,积极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管理等新模式。

就在8月31日,山东高规格召开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山东省委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山东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是赢得新一轮发展竞争的历史性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才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4个月前,山东顶格召开数字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把数字强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成为会议“强音”。从中不难看出,山东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加速一跃。积极的一面是,山东目前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首位,可以说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扎实。

对于山东来说,最为迫切的应该是,围绕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加快工业互联网改造步伐。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主导的局面,但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管理更高效、能耗更低、亩均产出更高等,这些传统产业也能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培育一大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产业链企业,真正将国家赋予山东的绿色低碳转型落到实处。相关阅读:‍‍‍山东最擅长制造什么?

       原文标题 : 山东走出新旧动能转换误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