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进账8亿,顺风车生意占9成
从滴滴指缝长出来的小巨头
冲击“网约车第一股”,嘀嗒出行凭什么?
最新上市申请显示,嘀嗒出行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移动出行平台,采用双轮驱动的策略,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发展。作为国内顺风车赛道的早期玩家,嘀嗒出行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同时,嘀嗒出行在出租车网约市场中排名也达到第二。
招股书显示,2020年,嘀嗒出行全年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5.81亿元增加至7.91亿元,2018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9%。同时,2019年及2020年,嘀嗒出行经调整净利润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3.16亿元和3.43亿元。
其中,嘀嗒顺风车服务所得收益为7.056亿元,出租车网约服务所得收益为0.389亿元,提供广告及其他服务所得收益为0.469亿元。三者的对应占比从2019年的91.9%、1.1%、7.0%,变为2020年的89.2%、4.9%、5.9%。换言之,这家公司靠的就是顺风车业务。
随着疫情好转,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嘀嗒出行的交易总额及订单量恢复了增长态势。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2018年、2019年、2020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0.482亿份、1.785亿份和1.463亿份,同期交易总额分别约为19亿、85亿及81亿。
此外,嘀嗒的用户群体也在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的注册用户数由2020年6月30日的1.8亿,增加到2.05亿;认证私家车主数由980万增至1080万;顺风车累计搭乘乘客数从3670万增加至4200万。
但安全性问题仍然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2020年12月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涉及问题主要是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并存在部分安全风险隐患。
对此,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中指出,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该等变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随着新版上市申请的递交,嘀嗒出行背后的投资方阵容也浮出水面。据不完全统计,嘀嗒出行成立至今已公开完成4轮融资,其中仅在2014年9月至次年4月的8个月时间内,就先后获得了3轮融资。
IPO前,宋中杰等5位联合创始人通过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4.43%,为嘀嗒出行大股东。而宋中杰、李金龙、李跃军、朱敏及段剑波分别拥有5brothers Limited的59.33%、10.87%、10.87%、10.87%及8.06%权益。
机构投资方持股情况方面,招股书显示,蔚来资本持股为21.60%,IDG资本持股为10.23%,崇德投资旗下Eastnor Castle Limited持股为7.15%,易车持股为4.95%,高瓴资本旗下HH SPR-IV Holdings Limited持股4.14%,京东旗下Sumptuous持股4.14%,携程持股2.86%;Trustbridge Partners V, L.P.持股为1.47%。
作为易车网、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对嘀嗒出行尤为看好。“见李斌之前我没有报太大期望。”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曾回忆,“他的易车网是媒体和交易,我做的是拼车出行,当时觉得不太靠谱。”但事实却出乎意料,双方在北京东三环的昆仑饭店只谈了一个小时,李斌就决定出手投资,告诉宋中杰“那就干吧”。
在此之后,李斌又通过易车网、蔚来资本对嘀嗒出行连续加注。虽然据招股书披露,李斌仅在嘀嗒担任非执行董事,但实际上,与其惺惺相惜的宋中杰曾在2018年邀请他加盟嘀嗒出任董事长一职。
另一重要机构投资方IDG资本,与嘀嗒团队的渊源更深。早在嘀嗒团时期,IDG资本就曾对其进行了A轮投资。资本寒冬导致嘀嗒团预想的B轮融资打了水漂, IDG资本则是雪中送炭,提供了数百万的过桥贷款。虽然在O2O的烧钱大战中,嘀嗒团还是败下阵来,最终与洛维网合并,但IDG资本却对嘀嗒团队持续看好,继续投资了嘀嗒拼车。
谈及IDG资本,宋中杰感触颇深,他曾表示:“如果我之后有什么赚钱的项目,我会愿意先找IDG资本,让IDG资本获利。我相信很多IDG资本投资的企业,大部分都会有这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