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是渐进式的

深几度
关注

【深几度·智慧城市系列】

撰稿|吴俊宇

审阅|梁欣婷

「摘要:新基建虽然是潮流,但是并不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一拥而上,它需要根据城市实际需求展开,甚至是通过小切口的方式去带动城市数字化。广州恰恰是这样的代表。」

中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智慧化建设思路各有不同。

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中心,强调社会管理和市民服务。深圳没有历史包袱,作为大湾区建设重点,具备政策、技术、产业优势,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田。

上海政府管理体制完善,城市内生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长三角区域协同的需要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

全国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往往围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热门概念展开。各地政府对新技术有迫切诉求,在与相关企业合作时,时常出现超前建设的现象。

广州历史积淀深厚,城市格局稳定,具有完备且成熟的产业基础,市民生活原本就务实安逸。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中最务实、内敛的老城,其智慧城市建设有自身特点。

  • 基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展开,强调制造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 在政府部门、城市片区进行局部试点,在不打破原有格局的情况下渐进式变革;

  • 遵循过往城市建设规划,延续性较强,重视社区便民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

这种总体审慎、局部试点、注重产业和服务的总体思路也是目前日本在东京等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普遍做法,而且得到了实践验证。

在目前中国城市普遍信息化程度有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进行大规模智慧城市建设是不切实际的。

广州的选择对正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其他城市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1

广州为何特殊

在海外建筑与环境研究机构Future Distributed 2020年9月一篇名为《Smart Cities in China》的报告中,广州被列在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榜单之中。

广州上榜的原因是:政府对云重视,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程序可以承载诸多公共服务功能。

广东省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原本就较为开放,形成了覆盖省、市、区的建设共识。

此外,华为、腾讯、平安等头部企业以及更多生态合作伙伴企业在广东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形成了体系化配合。在应用层,已经有诸多产品落地到市民生活之中。

不过,Future Distributed对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停留应用层产品上。智慧城市涉及工业化和信息化,作为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桥头堡,广州真正的优势在于几块。

开放务实的政府管理体制;它使得广州的城市建设延续性较强,且注重市民的实际需求,落地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往往会根据发展状况采用可实际落地的产品或技术;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驱动力;民营经济的数字化动力是内生的,企业出于增效降本需求展开,产业需求会带动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这为智慧城市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大湾区中枢的角色定位;深圳汇聚了政策、技术优势,是智慧建设的探索者,广州是广东省压舱石,其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更多成熟考量;

广州,产业先导的渐进式智慧化

2019年,广州市政府曾公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部门决算》文件。

其中几个重要方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价值创新园区建设;软件服务业与芯片产品流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励。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之中,又分成了三块内容:

  • 优化工业互联网生态;

  • 推进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

  • 建设智慧城市;

从这份文件之中可以看到,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是在工业和信息化大框架之下,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业绑定在一起。

这与部分城市单纯谈“智慧城市”的概念完全不同,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背后有产业作为支撑,甚至产业位置摆在了智慧城市建设之前。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在华为广州城市峰会上提到,基于城市、企业、产业集群三个方面,华为云希望与广州一起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脱离产业提智慧城市是空洞的。

工业互联网代表的是广州一批头部制造业企业的增效降本,服务型制造业则代表了中小企业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市民、企业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下,城市再进行智慧化改造。

02

务实的数字化

政策明确之后,则是要看落地实施情况。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产业升级、片区改造为核心思路展开的。

从产业升级的维度去看,无论是涉及民生基础设施的大型国有企业,谋求高端制造升级的大型民企,以及广东本土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都在寻求数字化转型。这为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产业基础。

1、涉及民生基础设施的企业,典型案例是广东电网。

数字化转型一开始往往是在金融、保险、能源、电力等强监管、强政策导向的大型国企或金融机构展开。广东电网和华为云合作展开数字化转型的原因一方面是增效降本,另一方面则是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

2、大型民企,典型案例是格力、美的、广汽,其数字化是重要的风向标。

大中型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这部分企业的数字化往往更具代表性,它们指明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这些企业选择数字化,是重要迹象——一批领先企业开始寻求改变。

今年疫情期间格力利用5G、云、AI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快速实现复产。经过数十年发展,格力在制造业领域已经有较深积淀,下一步发展路径是高端制造。华为云往往要联合运营商共同帮其工厂升级改造。

广汽以华为云为基础,对业务模式进行了变革。传统汽车销售模式,通常是主机厂到经销商到客户的联系路径,业务主要由经销商在终端完成,主机厂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在新的业务模式下,打通了线上线下,形成汽全渠道数字化精准营销模式。未来广汽传祺还将与华为云在智能汽车、智慧工厂和数字营销等领域展开合作。

3、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尤其是服务型制造业。

这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这些企业也是《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部门决算》文件中所提到的“服务型制造业”企业。

华为云广东总经理潘捷在接受「深几度」采访时介绍,广东地区大批本土腰部企业,包括家居企业、小家电企业、在线教育服务商对上云有强烈诉求。以三维家、SKG按摩仪为例,这类本土中小企业虽然年营收不足百亿,却是所在赛道的隐形冠军。

三维家创始人蔡志森在华为广州城市峰会上提到,三维家基于华为云开发了设计软件供家居产业深度应用,目前已有两百多万用户,能够通过设计工具、生产工具、营销工具帮助家居产业提升成交率、客单价。

SKG按摩仪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70%,被视为是按摩仪行业的苹果,为了实现产品智能化。SKG按摩仪集成了华为云IoT模块,其APP日活已达20W,可以通过了解用户健康状况针对性研发新品。

在潘捷看来,不是每个城市现阶段都落地智慧城市项目,但智慧城市会要求各个产业智慧化。在发展过程中,城市产业发展、本土企业发展都与智慧城市的目标有一定关联度,这些企业在全产业链生产要素进化都是围绕人与生活所展开的,它们是城市的细胞。

大型国企、大型民企以及中小企业的的数字化转型使得城市经济发展开始上探出现新突破,为城市产业繁荣打下了基础。

从城市智慧化局部试点和片区改造维度去看,广州市正在对部分委办局以及城市区域进行细节规划。

2020年全年,广州市政府官网公布了数字政府、警务、治水、港口、司法、食安、教育、交通、教育、农业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进展,其中涉及政府文件超过20个。大批智慧城市试点性质的项目正在相关部门展开。

以广州南沙港为例,此前广州港与华为启动实施智慧港口顶层设计项目。2019年5月自动化码头验收后,南沙港智慧港口建设已经推进到了第四期,目标在2021年投产。

今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还公布了一份名为《钟落潭将建智慧城市产业园》的文件,涉及广州智慧城市产业园(广龙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产业先导的渐进式智慧化

钟落潭位于广州北部,被定义为智慧城市产业为主导的临空创新、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及核心区公共服务中心,被改造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产业碎片化、公共服务设施较弱”。

在未来,按照文件规划,“智慧”与“公共服务”是广龙地块建设的关键词,而且未来将挖掘智慧城市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

按照当前的规划来看,在交通优化方面,钟落潭会控制规划研究范围内道路系统,实现与区域路网衔接。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规划优化范围内居住建筑面积86.6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2.7万人,共设置公共服务设施130处。

文件之中可以看到一些关键信息:

  • 虽然有“智慧城市”的规划方向,但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依旧是基础;

  • “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依旧是片区改造的方式进行试点落地;

  • 核心目的依旧是集聚高端要素,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居住及创业;

从钟落潭的智慧化建设,我们就能看到其中具有明确的前期规划,小切口的建设落地,重视本地实际需求,让智慧城市建设不停留在概念和想象中。

03

渐进式的代表

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渐进式的。

新基建虽然是潮流,但是并不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一拥而上,它需要根据城市实际需求展开,甚至是通过小切口的方式去带动城市数字化。广州恰恰是这样的代表。

这种建设思路也是日本一批等城市正在采用的策略。

  • 强调片区改造的价值;

  • 强调当地产业的建设;

  • 甚至以社区为单位展开建设;

广州,产业先导的渐进式智慧化

东京湾竹芝地区,由于面向东京2020奥运会,2015年日本内阁总理达成通过了其数字x内容产业的集成建设目标,被称为“Smart CityTakeshiba”项目,竹芝也被视为“国家战略特区”,其背后的建设公司是软银。按照软银建设思路,竹芝的价值在于:

承接了连接东京湾地区其他城市的价值,为人口稀疏地区和城市地区各自提供智能城市解决方案,通过与企业和自治体的“共创”来解决社会问题,以“人”为中心打造幸福度高的街道。

广州,产业先导的渐进式智慧化

竹芝地区背后的建设则是围绕防灾救灾以及IoT连接等方面展开,围绕云服务展开一些公共便民服务。

在弘前市和富山市智慧城市建设切口更小,甚至目前只是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展开建设,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延展。

以弘前市为例,这座城市位于日本本州北部。其智慧城市建设第一阶段在2013至2017财年期间进行,集中在现有技术部署和抗灾能力上,部署了LED照明、太阳能、能源管理、垃圾处理技术。

第二阶段围绕部署社区能源系统,连接现有项目,以此降低社区能源消耗。弘前还在进行医院、学校、老年护理和其他公共服务的迁移与密集化,通过提高公共设施覆盖密度的方式,改善道路、能源以及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的成本效益。

日本富山市位于本州西部沿海地区,其智慧城市建设核心目标是公共交通的振兴,推动城市向更紧凑和可持续空间轮廓转变。

富山市的策略是振兴公共交通,将城市功能集中在市中心地区以及城市交通沿线,通过增强市民步行动力,加强社会资本使用。

富山市还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这座城市希望建立一个分布式能源和物质循环系统。这些项目落地到了社区,所有的住房单元包括太阳能、备用电池和家庭规模的燃料电池。

审视日本智慧城市建设会发现,无论是大小都市,都不着重强调“城市大脑”概念,而是更注重产业、社区、市民以及相关企业的参与。

“城市大脑”至少在当下阶段看,与实际落地还有一定距离,更需要产业、社区、市民以及相关企业支撑才能发挥作用。

城市不能只看做是单一的团块,它实际上是由片区、产业、市民所构成的。

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需要从产业升级、公共治理、市民服务等维度展开。围绕城市当下需求进行数字化升级,而非推翻现有城市生态系统,生套新技术。

城市有其自身的演化发展规律,智慧城市建设也要基于城市现状展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