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新周期中,科技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因此,物流技术的应用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流企业的生存能力及竞争优势。我们也关注到近些年来,各方企业在这一方面上的努力,其中不乏一些脑洞大开的内容,虽然有大部分离实际应用还有不少距离,但还是仍值得我们先期了解一下。
1、超回路列车
超回路列车(英语:Hyperloop),由马斯克提出并推动,属于一种超高速运输系统,目前正在研发与小范围测试阶段。它的基本方式是采用太阳能供应能量,在一个近似真空的电磁悬浮的管路中,利用线性感应马达与空气压力来推进运输舱。
在该模式提出后,一些国家纷纷加入尝试的行列。2016年12月,俄罗斯宣布成立超回路列车工作组,计划投入约6亿美元,在中国珲春至俄扎鲁比诺港间建设一条超回路运输线。2017年6月,韩国政府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处、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KICT)、汉阳大学等机构与美国超回路运输技术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协议,表达出其建造高速管道运输系统的意愿。2018年7月,港口运营商DPWorld表示,将与Virgin Hyperloop One公司正式合作,在世界各地建造超高速货运系统,第一个阶段工作最早将于2025年进行。
到了2018年10月,第一个全尺寸的乘客舱终于正式对外发布,并将用于商业运作中。而2018年11月,德国汉堡港物流公司计划引进该技术,开发一种面向未来的运输系统,将港口集装箱高速运送到汉堡腹地,之后再转驳到卡车上继续运输;该计划最快在两三年内动工,项目建成后每天最多可通过超回路列车运送超过4000个集装箱。下图为超回路列车运输系统示意图。
2、无人管道物流
无人管道物流属于地下物流的一种,京东物流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向外界宣布了该项计划:将在雄安试行一项由无人车、无人管道构成的新型物流计划。
在城市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地下物流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货运准时率等方面具有巨大优越性。在此之前,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英国等发达国家,曾研究或小范围尝试过地下物流的应用。而在我国,地下物流也逐渐受到了关注,2016年上海市在其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将在上海建设100公里的新型地下综合管廊,并预留地下物流的通道;近接着,中国地下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地下物流创新与产业化联盟相继成立。
按照京东物流的构想,未来城市空间物流将表面为空间层面立体化、基础设施层面智能化、数据层面实现互通互联等三个层面。为了实现其无人管道物流计划,京东物流与美国磁飞机技术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借用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开发直驱轮轨和磁悬浮技术,推动其地面与地下智能轨道运输网络的落地。
地下无人管道物流体系建成后,外形酷似胶囊般的无人运输设备将在雄安新区地下管道中来回穿梭,将物品直接配送到住宅、写字楼、商场、专业市场、仓库等末端,而且还有回收功能。
3、物流车配载小货车
电动厢式车没什么特别的,但是自带小货车的电动厢式车却吸引了人们的眼光。这种自还小货车的物流车,从外观看与普通的货车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其尾部小隔间里藏着一辆小货车,当遇到道路较窄无法通行大货车时,则可以放出小货车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工作,灵活应对不同场景,省时省力;而这让城市配送领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据悉,小货车可以承载600KG的货品,能满足大多数门店终端的配送要求。小货车体积与我们国内的小型巡逻车较相似,只是减少了驾驶室的空间,增加尾部载货空间。而且小货车上还配备有一台可升降的小型叉车,方面司机将大件货品搬卸到地面、搬运到门店里。全程一个人即可完成操作,既方便又节省人力。
4、无人机蜂巢配送中心
去年,亚马逊被曝光已申请并获得了蜂巢塔的专利。从专利信息中来看,亚马逊蜂巢塔是一个底宽顶窄的多层大楼,每层四周均开有出入口,无人机则通过这些蜂窝口进出高塔配送中心。
为了帮助无人机进出蜂巢,亚马逊还设计了机械臂来抓取无人机,而垂直升降系统会把无人机移动到建筑表面的起飞地点;同时在蜂巢内部设置了不同的功能区域,分别承担无人机修理、货物装载等工作,各个功能区呈扇形形状。
而且由于整个建筑是一个底宽顶窄的形状,整幢大楼越向上越窄,这意味着所有无人机都可以垂直起飞,通过不同方向的蜂窝口飞出去,减少拥堵的可能性,提高效率。
最后,在该蜂巢的底层,预留有货车的装卸口,支持卡车配送;还有一个自助取货区,方便消费者上门自行提货。
5、高空飞艇仓库
另外我们还发现,亚马逊还曾提出高空飞艇仓库的想法,这个高空飞艇仓库即是一个用于空中送货的飞行基地,也可以称为“空中运营中心”。基本模式是利用一只飞行或飘浮于上万米高空的飞艇,储存平台上所销售的热销商品,接到用户订单后,由无人机负责将商品配送到用户手中。同时有小飞船负责补给,向该空中仓库补货,或是运送员工。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无人机可以借助重力进行飞行,减少能耗,提高载重;同时飞艇仓相当于一个可移动的前置仓,可以根据需要飞往订单密度高的区域,实现高频就近配送;最后有时还可以充当广告载体,成为电商平台在线下的一个实体宣传窗口。
从以上的物流技术与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同仁们正在想办法去应用智能化、无人化,或是一些新技术、新组合方式,来提高运输、配送效率。不过我们仍然要明白,以上所说的新技术新应用,多数仍处于概念设计、研发测试阶段,稳定性、安全性仍有待观察,有些也有明显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