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培育物流供应链巨头的战略机遇

青记智库
关注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

在此之前,青岛已经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至此,青岛成功晋升“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截至目前,全国仅有重庆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深圳、西安获批“四型”国家物流枢纽。

作为最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直是各大城市主抓的重点产业。

但缺乏头部企业,尤其是缺乏供应链头部企业,一直是青岛物流发展的一大短板。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青岛有日日顺供应链、中创物流2家企业入选,且均在二十名开外,在同步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物流企业50强中,青岛仅有日日顺供应链1家企业入选。

在青岛晋升“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后,一批物流供应链企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青岛也迎来了培育供应链巨头的最好机遇。‍‍‍‍‍‍‍‍‍‍

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新兴产业都在发力出海业务,能够为企业出海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甚至能在当地开拓市场的供应链企业将会迎来快速增长的机会;‍‍‍‍‍‍‍‍‍‍‍‍‍‍‍‍‍‍‍‍‍‍‍‍‍‍‍‍‍‍‍‍‍‍

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涉及的产业链条更长、更精细,对产业协作和产业链整合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批物流企业也在逐渐转型为相关领域的垂直供应链服务商,这同样是个机遇。

比如,青岛上市公司海程邦达提供光刻机刻蚀机等晶圆生产设备国内段入厂直达服务、特种气体与化学品进口物流服务、裸芯片快速服务、精密设备出境维修服务等。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积累的主要客户包括西安三星、晶合集成等。

1、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分布

2018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在全国127个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

根据《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包括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6类,依据城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

其中,兼有多类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无疑是布局重点。

重庆、武汉、南京规划建设5类国家物流枢纽;

青岛与深圳、上海、广州、郑州、天津、西安、长沙、哈尔滨、贵阳规划建设4类国家物流枢纽;

石家庄、宁波、南昌、太原、福州、大连、沈阳、长春、南宁、昆明、厦门、乌鲁木齐规划建设3类国家物流枢纽;

济南、苏州、唐山、柳州、北京、佛山、东莞、泉州、海口、烟台、无锡、珠海等城市将建设2个或1个国家物流枢纽。

根据规划布局,2019年起,国家发改委每年公布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至今已公布五批。

其中,重庆规划的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类国家物流枢纽均已获批,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深圳、青岛、西安规划的四类国家物流枢纽,也已获批建设。深圳、青岛建设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西安建设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截至目前,重庆(5类)、深圳(4类)、青岛(4类)、西安(4类),是获批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最多的城市。

此外,武汉、南京、天津已获批建设3类物流枢纽,上海、广州、郑州、长沙、哈尔滨、贵阳等城市获批建设2类物流枢纽。

2、青岛物流业的优势

现代物流业是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2022年,青岛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499.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同比增长7.5%,跑赢GDP增速,物流业是拉动青岛经济的一大增长点。

近年来,德邦、京东、苏宁等物流巨头频频抢滩青岛,落地了德邦快递山东总部智慧产业园、京东亚洲一号青岛智慧物流园等项目。

根据《青岛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青岛“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42个物流园区项目,包括苏宁(上合)跨境电商智慧产业园、京东跨境电商及智慧物流园区、中外运(上合)智慧物流产业园等。

其中,京东早在2018年便启动了亚洲一号青岛智慧物流园,投资高达20亿元,将其作为京东物流布局山东、服务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支点。

德邦物流山东总部建设地点位于胶州市李哥庄镇,总投资7亿元,占地面积190亩,主要建设区域职能总部结算中心、高科技分拣设备投入基地、国际航空中转站等。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最新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第四批示范物流园区工作的通知》,22家示范物流园区名单入选,青岛国际陆港华骏物流园榜上有名。

青岛国际陆港华骏物流园位于即墨区蓝村街道国际陆港,占地面积57.8万平方米,投资17.8亿元,园区入驻包含顺丰、邮政、天地华宇、安得智联等重点物流企业,日均快递流转量约110万单。

华骏物流园不仅是青岛地区重要的公路物流集散中心,也是国家级物流实验基地。目前,华骏物流园公路港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城市共同配送中心被列为商务部9个试点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之一。

3、24座万亿城市物流业对比

在24座万亿城市中,单从数据看,青岛物流业具有一定优势。

根据各市2022年统计年鉴,青岛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045.3亿元,在24座万亿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广州、重庆,位列第4。

与此同时,青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7.39%,在24座万亿城市中高居第1。

物流业涉及产业链长,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多个产业链条,可带动国民经济32个部门、100多个行业的发展。

深入剖析看,青岛物流业仍然存在不小的短板。

一方面,青岛物流业仍然比较孤立,物流产业链节点与各上下游行业的融合不足,与先进制造、商贸流通融合不够;

另一方面,青岛物流产业项目多为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项目,缺乏与物流业转型升级配套的大数据网络环境以及物流金融、科技、法律等高附加值衍生业态,物流产业链资源缺乏深度整合。

物流产业偏传统、低端,导致了青岛头部物流企业的匮乏、企业竞争力不强。

目前,青岛物流企业多从事运输、装卸搬运、货运代理等传统板块,占比超过90%,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等高技术企业匮乏。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青岛有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上榜,营收分别为分别168.47亿元、118.59亿元,位列榜单第25位、第34位。

从榜单看,上海(12家)、北京(7家)入选企业数量最多,并且集中在榜单靠前位置,榜单前20位企业,上海、北京企业共有13家,占比超过了六成,包括上海的中远海运、美团配送、中通、韵达、安吉物流等,北京的京东物流、中国外运、中铁物资集团等头部物流企业。

五座计划单列市入选企业为,深圳(2家)、厦门(2家)、青岛(2家)、大连(2家)、宁波(1家)。

深圳入选的企业为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第3位)、运连网科技有限公司(第47位);

厦门入选的企业为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第2位)、建发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第13位);

大连入选的企业为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第8位)、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第35位);

青岛入选的企业为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25位)、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第34位);

宁波入选的企业为宁波港东南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第30位)。

深圳物流业发达,拥有物流企业约8万家,供应链服务企业超4000家,数量占全国80%以上,包括顺丰控股、飞马国际、怡亚通、华鹏飞、普路通、东方嘉盛等头部上市公司。

深圳物流业的繁荣,反哺了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更让深圳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占据一席之地。

通过推动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深圳正逐步打造多个产品的亚太供应链中心,例如前海积极建设中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中心,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

厦门2家入选企业象屿股份、建发物流,隶属于国内大宗供应链四大巨头中的厦门象屿、建发股份。背靠庞大的中国制造业市场,厦门象屿、建发股份通过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安全物流、成本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能力,构筑竞争优势。

比如,厦门象屿定位“供应链管理与流通服务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大宗商品采购供应、综合物流及园区平台等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服务,不锈钢(不锈钢钢材市占率19.3%)、农产品(玉米市占率4.7%)、新能源(碳酸锂市占率4.4%)、铝(氧化铝市占率10.3%)等细分品类供应链业务规模优势显著。2022年,厦门象屿2022年营业收入5381亿元,同比增长16.35%;净利润37.78亿元,同比增长37.18%。

4、青岛如何发力?

晋升海陆空铁“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后,青岛应如何发力,培育出本土物流供应链巨头呢?‍‍‍

一是,以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为青岛优势工业产品出海提供专业深度服务。

2019年,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是青岛首个获批的国家物流枢纽。

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西海岸新区,建设主体为青岛港,以西海岸新区制造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新区内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区域,重点围绕西海岸区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纺织服装、汽车产业以及食品制造等产业发展,依托港口优势,着力拓展和完善物流集成、区域分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军民融合等服务功能。

2022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8亿吨,同比增长4.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67万标箱,同比增长8.3%,两项指标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西海岸新区,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自主研发的智能管控系统,助力装卸作业更加高效智能,比全球同类码头的单桥吊昼夜装卸效率高出19%。

青岛港自动化港口优势与西海岸新区先进制造业优势叠加,应进一步加快西海岸新区智能家电、船舶海工、能源化工等优势产品“出海”步伐,在青岛港物流平台、供应链平台牵引下,探索青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青岛制造走向全球。

二是,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加速物流业与通用航空、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新兴产业融合,培育高附加值新业态。

六类国家物流枢纽中,与临空经济密切相关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含金量最高。

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由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上合临空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作为运营牵头单位,定位为“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航空门户枢纽,东北亚国际航空物流组织中心,多枢纽叠加的国家枢纽经济引领区,承载着航空干线运输、城际城市配送、多式联运转运、国际物流等基本功能和国际物流、供应链集成、应急保障、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服务等延伸功能。

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也将成为青岛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比如,海程邦达已在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落地了一个半导体芯片项目,主要建设“芯片半导体设备保税养护及仓储中心”和“半导体非精密设备仓储中心”两栋主体建筑。

该项目配置自动化立体堆垛系统、电子标签分拣货架、温度/湿度控制装置等多种先进仓储功能模块,并以物联网技术融入WMS系统中,以此为过库集散物料提供“分拣、包装、配送、清关”为一体的“快进快出、恒温恒湿”专业进出口物流服务,有效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同时,项目提供专业检修车间,以满足半导体精密设备在跨境运输前后的维护、装配需求。

三是,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积极引进培育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经济企业等,提升青岛物流企业竞争力。

目前,青岛19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仅有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1家物流企业;

122家新经济潜力企业中,仅有中航油青岛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日日顺智慧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极兔国际物流(山东)有限公司3家物流企业;

青岛67家境内上市公司中,仅拥有中创物流、海程邦达2家物流上市公司,另一物流公司日日顺供应链于今年5月IPO过会。

日日顺供应链是海尔集团旗下物流公司,早在2018年,海尔智家已把日日顺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剥离出来,2020年日日顺变更为股份公司、开始启动上市进程。

近年来,分拆上市已十分常见,有利于大企业巩固主营业务、推动业务板块做精做细。在物流业,分拆上市同样普遍。

宁波舟山港分拆物流板块宁波远洋上市,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22年12月8日,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港航企业首例“A拆A”。

宁波远洋是一家综合性航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沿海和长江航线的航运业务、船舶代理业务及干散货货运代理业务。依托中国第一大港口宁波-舟山港,宁波远洋形成了东南亚、东北亚及中国内支内贸航线的较完善的航线网络,能够有效地将服务能力延伸至经济腹地,不断提升集装箱流转效率和运输时效性。

根据最新消息,山东港口集团旗下、注册地位于青岛的山东港航也在规划单独上市。此前山东港航公开招标选聘首次公开发行(IPO)财务审计机构,进一步推动其在2024年主板上市的计划。‍‍

不过,若是借壳上市,总部归属还有悬念。‍‍‍‍‍‍‍‍‍

作为山东港口集团旗下企业,山东港航成立于2020年3月,主要从事集装箱运输及代理、油品加注及运输、干散货运输、客箱班轮运输等业务。目前运营25条内贸支线、5条内贸干线和8条外贸干线,经营船舶58艘。

       原文标题 : 青岛培育物流供应链巨头的战略机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