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参军:关键技术夺先筹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进入军用市场,其不仅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多的是一片辽阔的市场。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进入军用市场,并非毫无风险。
“民企一般是配套商,产品进入的军民配套市场规模通常有限,进入周期长,应有风险意识和情怀。”雷宇院长说道。
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想成功参与国防建设,表面上最为困难的是军工三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民参军的门槛就是军工资质。但这只是表面,最为核心的是“隐形”门槛。
由于军品科研生产具有高度保密性,军品的需求方向和科研生产法规,主要通过军工管理体系的行政渠道进行发布,大多数体系外的企业无从了解军工技术和产品需求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对非军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形成障碍。参军企业不了解军方需求,整天闭门造车,结果造出来的产品军方并不采购。
“目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产品‘参军’的范围有限,局限在军民通用装备和三四级的配套产品上,核心部件和分系统产品大多数被国有军工企业垄断。个别优秀的民营企业进入分系统或系统总体领域后,也不容易被接受。”雷宇院长对OFweek编辑说道。
虽然近几年随着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军方招投标信息推送平台的出现,这个门槛似乎降低了不少,但对于一些保密信息,企业的获取渠道还是非常有限。涉密信息需要企业到国家指定的涉密查询点现场查询,另外查询涉密信息还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涉密资质,流程也比较繁琐。
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作为军民融合的桥梁,其将根据民营企业所提供的资料,针对性进行规划和上报,帮助企业或得相关资质证明,而最为核心的“涉密证”则成为关键。据相关信息显示,能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涉密证”的企业并不多,而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是其中一家。
除此之外,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会根据军方需求和企业技术水平等信息,定期组织开展定向技术交流会,让高新技术和产品进入传统军工企业和军方的视线,同时大力助推深圳市成立军工产业联盟,政府部门、涉军企业合作搭建发展平台,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军品市场。
一旦部队采用民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该企业即融入了国家的国防体系之中,为了维护国防体系的安全及完整性,采购单位通常不会轻易跟换已经使用的产品。如果产品被军方“定型”,就相当于拿到了比专利更强的保护和“壁垒”,在产品再次升级换代前企业就成了军方固定供应商。而这将给成功参与国防建设的企业带来稳定而长期的收益。
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争当军民融合领路人
对于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来说,其不仅仅肩负着“军转民”、“民参军”的任务,同时还肩负着为国家军工企业挑选高新技术和具有潜力的企业、团队任务。
雷宇院长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对科技企业的挑选就如同导演挑选演员。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实力?自身是否真的想走上‘民参军’的道路?如果这些都具备,我们将为他们提供各类帮助与扶持,从而让其更符合军工企业的需求。”
但对于部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的团队,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也会根据技术及项目进行投融资,并对该团队配置专业导师进行相应的管理及运营培训。作为国家国防科工局协作配套中心旗下的研究院,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会不定时向技术团队公布相关军工市场需求及信息,为民参军企业提供更广、更全面的军方需求。
未来:顺势而为
对于未来规划,雷宇院长称:“我们更多的是以市场为导向,顺势而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对此,深圳军民融合研究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尚未提出时,已经先行一步,与四川省政府在大湾区内建立相关的产业联盟,同时培训部分从事军工或上市公司进行项目培训,从而让这类企业在大湾区内立足并快速发展。
最后,雷宇院长对OFweek编辑说道:“据相关信息显示,今年军工产业将达到10000亿,就看谁能夺取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