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LRSO对未来威胁环境的威慑能力
为了使LRSO在未来敌人的头脑中形成可信的威慑力量,它必须被对手认为是有效的。
首先,正如其名称所示,LRSO将具有“远程射程”。LRSO的防区外射程加上B-52H和开发中的B-21的航程,将使美国的攻击能够深入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非常大的国家”,这种攻击范围大大削弱了潜在对手在其境内实现庇护的能力。LRSO的远程射程还允许导弹以复杂路线前进以避开对手的防御。
“远程防区外”核空射巡航导弹将配装正在研制的W80-4型核战斗部(美国能源部图片)
此外,LRSO穿透对手防空系统的能力比AGM-86B有所提升。LRSO具有低可观测性,这令对手的探测、跟踪和拦截任务更加困难。这些特征可能会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对手相信它可以有效地抵御美国核威慑的信念,来支持美国的威慑工作。
美国国防部官员还宣布,AGM-86B上的W80-1核弹头将延长寿命并更新为W80-4以用于LRSO。美国国防官员称W80-4具有“较低”或“低”产率。根据2018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这可能有助于有效威慑,因为拥有一系列产量的选项,可以保障在一系列对手和突发事件中最有效地制定威慑战略。
三、未来威胁环境中的潜在价值
鉴于上述特征,加上当前和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环境,LRSO将至少在三个主要领域为美国的安全做出贡献:维持轰炸机部队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效果,迫使敌方防御增加额外费用,以及有助于保障盟友。
1. 维持轰炸机部队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效果
如果缺乏像LRSO这样的高生存性、灵活且有限的核选择,对手可能怀疑美国威慑的可信度。保留有效的巡航导弹能力可确保总统不必仅仅依赖高产量的弹道导弹,那可能缺乏对盟军或美国海外军队遭受核攻击的可靠响应。展示意图的关键方式是通过可见的信号传递能力,具有大载弹量、携带LRSO的轰炸机可以作为一种威慑信号,以应对安全环境中不利的地缘政治或技术变化。
如果没有LRSO,美军唯一的空中投送核反应选择将是自由落体重力炸弹,这迫使穿透式轰炸机必须飞越目标,每次飞行甚至可能穿过敌方领土内的多个目标,从而增加任务风险。LRSO扩大了轰炸机部队的打击范围,使其能够完成更多任务,减少飞行员的风险,同时给对手带来更大的防空挑战。
鉴于这些优势,LRSO有助于保障威慑轰炸机部队的任务,并对抗对手针对美国核三位一体的另外两军种的可能的技术进步。
2. 迫使敌方防御增加额外费用
LRSO会迫使对手增加严重的额外成本,因为他们被迫配置他们的防空网络以对抗B-52H的防区外能力以及B-21的穿透能力。LRSO具有超越对手防御范围的能力、控制大范围的地理区域、低可观测特征、多轴攻击路线等属性,这些属性的结合严重挑战即使是最先进的综合防空系统(IADS)的有效性。在探测、跟踪、指挥和控制以及区域/点防御方面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和技术进步,以挑战LRSO的生存能力。放弃LRSO会允许对手聚焦获得探测单一类型飞机的能力,从而使美国的整个战略核轰炸机部队失效。相反地,若对手被迫投资开发针对LRSO的防御系统,就会减少其开发和部署进攻性武器的资源。在这种意义上,LRSO会为潜在对手施加不对称的成本,因而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战略资产。
3. 有助于保障盟友
LRSO还有助于美国的盟友保障工作。轰炸机是一种高度可见的武器系统,过去曾用于盟友保障任务。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都认为LRSO是向盟友和合作伙伴发出信号的有效手段。时任负责军备控制和国际安全的政府副部长在2016年表示,“LRSO将向我们的盟友保证我们有能力履行我们延伸威慑承诺。这不仅仅是我们的看法。在我们的延伸威慑讨论中,我们从盟友那里听说了LRSO的价值。”此外,LRSO将通过加强盟友对延伸威慑的信心来支持美国的防核扩散目标。
四、成本问题
但是,经济问题始终是制约装备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上述所有潜在价值都需要付出成本。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到2046年,LRSO将耗资约280亿美元,并且在此之后每年约需2亿美元进行保障,直到其使用寿命在2060年左右结束,总计需额外增加28亿美元。截至2046年,LRSO的成本约占美国核威慑现代化总预期成本的百分之二,包括国防部和能源部的成本。假设一个非常保守的年度防御预算为6000亿美元,LRSO在其寿命周期的某一年中的平均成本约为国防预算总额的六百分之一。鉴于国防部分配给核部队的优先威慑任务,以及LRSO对该任务的潜在重要性,这种成本估算是持续而保守的。
五、结论
AGM-86B在美国核威慑力量中已经发挥了30年的有效作用,但其延长的使用寿命即将结束以及潜在对手防空系统的进步表明它需要更换。LRSO将证明是AGM-86B的有价值的替代品。由于其低可观察性和防区外能力,LRSO将有助于维持轰炸机部队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效果,迫使敌方防御增加额外费用,并有助于保障盟友。它将在不确定的未来威胁环境中以合理的成本提供这些贡献,帮助美国在空基核威慑竞赛中保持其主宰地位。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蔡天恒)
本篇供稿:系统工程研究所
运 营:李沅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