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就能用,泽德曼成7000万人的“药神”?

华商韬略
关注

图片

  抢救中国新药“青苗”迫在眉睫。

  文 | 莫莉

  中国新药的性价比能把美国总统特朗普馋疯。

  最近,一款名为“泽立美”的湿疹新药,在中国挂出980元的上市价格。

  你可能觉得贵,但当你知道,这一定价仅为美国同款药物售价的1/10,是不是又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该药前身本维莫德乳膏,曾于6年前在中国首发,整整领先了美国3年!

  作为少数打破“美国首发”这一“惯例”的药物之一,其诞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已经开辟出一条自己的新药发展之路。

  尤其是当下,特朗普扬言掀起美国药降价潮之际,泽立美的诞生,对于指引中国创新药将这条路越走越宽,意义颇深。

  【1.一款中国新药震惊世界,价格只有美国的1/10!】

  “完了,湿疹又来了!”

  还在上大学的肖玉看到脸上几处旁人还不易察觉的红斑,感到一阵焦虑。她知道接下来脸上的红斑会越来越多,还会向身上蔓延,先是奇痒难耐,整夜整夜睡不着。这些红斑还会裂开、出血,身体的疼痛加上“毁容”之忧,让她又焦虑又自卑。

  过去十年里,这个过程几乎每次换季都会出现,肖玉试过激素,但是治标不治本,后来干脆没什么效果了;后来,她听说有免疫抑制剂效果很好,一打听,注射剂一支就要一两千,一个疗程就要1万多元!她只能望药兴叹。

  所谓“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类似湿疹、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本质上是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确非常难治。

  在中国,肖玉这样的患者有7000万人,超3500万是儿童及青少年等低龄患者。

  他们中有约65%长期依赖激素治疗,42%面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在规范用药率不足30%的情况下,复发率也非常高。

  就在肖玉们苦苦挣扎的同时,一位中国科学家一步一步将一种非激素、价格更亲民的湿疹治疗药推上了国际舞台。

  这个科学家就是陈庚辉,这款药就是泽立美乳膏。

图片

  2024年底,泽立美乳膏获批用于2岁以上儿童和成年人特应性皮炎,成为全球首款治疗该病的芳香烃受体(AhR)靶向药,一上市就在患者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一度被买断货。

  刚刚过去不到半年,它的临床表现又在国际学术大会上狠狠震惊了海外同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对此总结:“泽立美填补了2 岁以上儿童非激素外用治疗的空白;一天快速缓解瘙痒,临床数据显示儿童组应答率高达 83.9%;局部给药、无系统暴露,能长期安全使用。”

  简单来说,就是安全、有效、非激素

  而且,15g规格单支价格980元的价格还特别香,而与其有效成分一致的Vtama(Tapinarof)在美国卖到了1401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100元)以上。二者价差有9倍之多

  更重要的是,这两款药都有同一个源头——陈庚辉,堪称新药界的“小鱼儿和花无缺”。本维莫德也是少有的,先在中国获批(2019年),然后才在美国获批(2022)的新药分子。

  这也难怪美国总统特朗普要心态失衡,一再扬言要降美国药价了。

  【2.中国新药艰难逆袭】

  “同宗同源”的新药为什么会走向不同的发展路径?这还要从陈庚辉的创业故事讲起。

  上世纪90年代,陈庚辉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和研究团队从土壤线虫的共生细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并且发现,其生物活性,可能对银屑病的治疗有效。

  而这种成分,就是本维莫德。

  1999年,陈庚辉拉上同学李建雄和导师韦伯斯特(John M. Webster)“下海”创业,成立了Welichem Biotech,公司主要管线就是基于本维莫德开发药物。

  作为一种芳香烃受体调节剂(简称AhR),本维莫德可以透过皮肤屏障,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换言之,它可以拦住导致银屑病、湿疹等疾病的“罪魁”。

  几乎与此同期,陈庚辉注意到,中国新药市场正在发生改变,虽然仿制药还是主流,在政策支持和资本涌入的热潮中,一批留学生、有新药研发经验的海外科学家,开始陆续回国创业。

  陈庚辉受到鼓舞,决定加入其中。

  2000年,拿到第一笔投资以后,陈庚辉就把本维莫德的专利带回中国做临床前的研究,与加拿大公司同步开发。

  2009年,拿到本维莫德的中国临床批件后,他就彻底从Welichem Biotech辞职,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中国新生的研发土壤中,孵化出这棵幼苗!

图片

  由此,本是同根生的一种药,天各一方,最终凭借自身实力,各自放出了异彩。

  如果将新药研发比作“马拉松”,相比加拿大公司通过几易其主,让Vtama平安诞生,泽立美乳膏的开发过程则更为坎坷。

  怀着一腔热血扎进中国新药研发事业,启动第二次创业的陈庚辉,着实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期间十余年,都面临着求告无门、融资不利的困境。

  直到2019年,他才终于邀请到张建中担任临床试验牵头人,并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支撑下,让本维莫德乳膏获批上市。

  2021年,陈庚辉创立泽德曼,对其进一步改良,才有了今天所说的泽立美乳膏。这也是陈庚辉的第三次创业,可以说,在这款药物长达10年的开发历程中,这位科学家也完成了自身从研究者向企业管理者的蜕变。

  2024年,泽立美在当年的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首次迎来高光时刻,现场专家的热情数次被点燃,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高水准的突破是一方面,更令他们激动的是,从陈庚辉一路走来的经历,看到了科学家们从夹缝求生到站在国家平台上大放光彩的缩影。

  的确,如今除了泽立美乳膏以外,包括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康方生物的双抗依沃西在内的多款产品,已经让世界见证中国新药开发的实力。

  【3.揭开美国高药价的遮羞布】

  至于泽立美乳膏和美国兄弟药价差数倍的原因,不妨从投入情况来看。

  据陈庚辉透露,开发泽立美乳膏的过程中,总的费用成本达到3.5亿元。

  这个数字无疑是巨大的,按照企业测算,在有10年专利保护期的情况下,至少也要卖出35万支药膏才能收回成本。

  但是与Vtama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2024年9月,Vtama又一次易主,其收购方全球医疗保健公司Organon为此付出的成本高达12亿美元,其中至少有近10亿美元是为Vtama而支付的。

  虽然Vtama实际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公开的数据,不过,在它几经转卖的历程中,最终拿到该药的企业付出的成本已经翻了数倍,就算是为了收回成本,也不得不定更高的价格。

  水涨船高之下,从老百姓到政府都越来越难以承受了。

  可以看出,中国新药研发,相比美国的“扫货”模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业界预计,随着泽立美乳膏逐渐从基于成本的考虑,向更加多维度的价值评估转向,其价格也将越来越亲民。

  甚至不止一位业内权威人士由此认定,“中国创新药企正在重新定义value-based pricing(价值定价)模式。”

  的确,泽德曼有挑战全球新药定价体系的野心。据了解,其目前正基于AhR靶点构建技术矩阵和研发管线,也就是说,陈庚辉已经不再是执着于某一种药,而是在大规模开发一类药物。

图片

  接下来,泽立美乳膏和更多靶向AhR的药物,有望创造一个新的超级新药宇宙。在AI等新技术加持下,他们涉足的适应症将向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向斑秃、白癜风、溃疡性结肠炎等扩展。

  长远来看,AhR有望成为类似减肥神药GLP-1的超级靶点,给更多人脱离苦海的希望。

  不过,在皆大欢喜、雄心勃勃的结局背后,还需要看到一个现实,那就是本维莫德在中国的成功,除了自身实力外,也有很多幸运的成分,比如及时拿到了融资、陈庚辉虽有阵痛但角色转变成功、获得了张建中等专家的支持……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本维莫德2019年获批上市后,其实并没有引起投资界足够的关注,一直到2022年,美国“同胞”兄弟药获批后,人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金蛋原来就在自家后院,这也是该公司2024年A+轮融资(超6亿元),能比preA轮翻3倍的原因之一。

  而在当下,中国还有很多在开发中的新药好药可能没有这样的幸运,在融资遇冷、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卖“青苗”求生。这些“青苗”汇入了欧美药价体系的洪流中,即便最终获批上市,也不免成为“天价药”。

  当前,美国降药价的热潮,也是中国新药登上国际舞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尽快抢救中国新药“青苗”,既是保护我们的好资产、更是守住全球患者“救命钱”的大善举。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2岁就能用,泽德曼成7000万人的“药神”?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