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季度亏损1.56亿元,旺山旺水离真正“旺”起来只差一个IPO?

医药研究社
关注

何以为创新药研发搭好桥、铺好路?

来源医药研究社

除夕前一天,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旺山旺水”)叩响了港交所大门,或为其2025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昂扬向上的基调。

据港交所官网披露,旺山旺水已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保荐人。

具体来看,在业务运营方面,旺山旺水是国内少有的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已重点布局病毒感染、神经精神、生殖健康等治疗领域,以满足患者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

凭借着贯穿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端到端能力,旺山旺水拥有多项创新资产,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进展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旺山旺水能否真正“旺”起来。

不过,现阶段,该公司的发展信心稍显不足,其招股书透露“无法保证最终能够成功开发和销售核心产品或任何管线产品”,显然是在给资本市场“打预防针”。那么,旺山旺水又在面临怎样的发展考验?

01

持“创新”门票,赶赴港交所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无疑是旺山旺水踏入港股市场的重要门票,这也符合时代要求。

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在持续加大对医药创新的鼓励力度。

比如,2025年开年创新药上市端又迎来政策加码,《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将继续支持创新药、创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

延伸至药企IPO方面,具备强大研发创新能力的医药公司更受资本市场看重。

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在产品研发上,旺山旺水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据悉,截至2024年9月30日,旺山旺水已建立一支由148名成员组成的专业内部研发团队,他们平均拥有超过10年的行业经验,超过50%成员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职能涵盖药剂发现、先导优化、药物性评价及PCC鉴定、临床前研究、化学、制造及控制程序(CMC)开发、临床研究及监管事务的整个范畴。

再落实到产品层面,在团队助力下,旺山旺水搭建了9个创新资产管线,其中2项处于商业化或接近商业化阶段,4项处于临床阶段,3项处于临床前阶段。目前,公司核心产品VV116、LV232、TPN171的开发进展饱受关注。

招股书介绍,VV116为RdRp(一种催化从RNA模板复制RNA的酶)抑制剂,已获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批准用于治疗COVID-19,商品名分别为民得维®及MINDVY®。另外,旺山旺水也在中国推进该药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II/III期临床开发。

LV232是一款潜在的同类首创双靶点5-HTT/5-HT3受体调节剂。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LV232的两个靶点协同发挥作用,增强抗抑郁效果,同时减少常见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及呕吐)的严重程度。旺山旺水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启动LV232用于治疗抑郁症的II期临床试验。

TPN171则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高效及高选择性的PDE5抑制剂,已于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治疗ED(勃起功能障碍)。另外,旺山旺水也已于2023年9月提交TPN171在中国用于治疗ED的NDA,并预计于2025年年中前后获得NDA批准。

总体来看,旺山旺水这几款核心产品均具有“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潜力,面向的市场也存在巨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根据灼识谘询资料,2023-2035年,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神经精神药物市场和生殖健康药物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分别由249亿元、1075亿元及342亿元增至449亿元、1375亿元及3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0%、2.1%及1.3%。

这也抬高了投资市场对旺山旺水的发展期待。据悉,自2013年成立以来,旺山旺水经历了多轮融资,其中2024年C轮融资1.6亿元,投后估值44.5亿元。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产品商业化未成定数,旺山旺水还在苦苦挣扎。

02

打通融资渠道,为商业化铺路

业绩表现可见一斑。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3年前9个月及2024年前9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旺山旺水收入分别约为2.0亿元、1.94亿元、999.6万元;年/期内利润分别为642.7万元、4237.1万元、-1.56亿元。另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旺山旺水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9505万元。显而易见,旺山旺水的经营状态颇为拮据。

这也不让人意外。毕竟旺山旺水还未真正实现商业化,仍在打一场以“烧钱”为基准的创新药开发持久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旺山旺水的研发开支分别约为1.31亿元、1.02亿元、1.00亿元。

尽管公司也在积极开源,比如就VV116等优势在研产品推进对外授权,从而获取特许权使用费等款项,以及向若干医药公司提供CRO服务来赚取收入,但还是杯水车薪,难以覆盖研发等方面的巨大开支。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客户合作过程中,旺山旺水还存在依赖表现。

据招股书,于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旺山旺水自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9.3%、94.2%,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1.1%、79.9%。这也进一步凸显了旺山旺水的发展风险,若与相关客户的合作中断,公司将放缓前进步伐甚至陷入“原地踏步”的窘境。

由此,公司加速IPO的一大动机浮出水面,即打通融资渠道,为未来的产品商业化铺路。

据悉,本次IPO,旺山旺水计划将募资金额用于核心产品及其他候选产品的研发、建设青岛工厂、强化销售及营销能力等。

不过,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投资者也不会盲目给予支持。

现阶段,旺山旺水虽然手握几款“best-in-Class”产品,但也在面临日趋紧张的市场竞争。该公司在招股书中就提到,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4款创新小分子抗抑郁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另外,国内有七款处于开发阶段用于ED治疗的PDE5抑制剂。

“我们面临激烈竞争,且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比我们更快或更成功地发现、开发或商业化竞争药物,这可能会对我们的收入、盈利能力及我们成功商业化候选药物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就这个形势来看,旺山旺水仍需加大力度守住研发创新高地,做出自己的差异化,增强产品优势,才能获得更大的投资认可。

       原文标题 : 三个季度亏损1.56亿元,旺山旺水离真正“旺”起来只差一个IPO?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