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未来产业规划抢先看:我国合成生物区域布局梳理

火石产业大脑
关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合成生物作为一种生物制造生产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产业已覆盖医药制造、化工生产、创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农业等多个行业,已经成为各国必争的技术高地。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多次出现有关合成生物的内容,诸如“生物质能”、“可持续航空燃料”、“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可见,合成生物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的特征,在全面绿色转型的时代目标下,具备尤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从“八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一直将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范畴。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合成生物也将是重点受关注的未来产业之一。

国家层面政策频出

近年来,工信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合成生物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利用合成生物学促进节能减排、加强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设立专项计划重点支持合成生物学研究等。

表1:近三年国家层面合成生物学相关政策(部分)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区域布局不断

我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加大对合成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

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合成生物产业初具基础,相关政策布局密集。上海将合成生物列为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的16个细分领域之一,并于2023年发布《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年,杭州出台《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以钱塘(新)区、萧山区和西湖区为合成生物重点发展区域,生物医药、生物材料、医疗美容、化妆品是发展重点。常州发布《关于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合成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生命健康、绿色能源、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对大型项目的产业化落地制定补贴政策。此外,合肥、芜湖也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

京津冀地区的合成生物产业由天津和北京引领。天津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机构之一,设有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合作基地与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天津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布局滨海新区“一核一园”为主体的生物制造先导区(核心区),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2023年,天津市生物制造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生物制造正加速赋能推进天津新型工业化、产业化,成为天津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与核心引擎。

北京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合成生物列为未来健康产业重点方向之一。2024年,北京启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布《昌平区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从创新孵化、产业集群、项目落地、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促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平台和重磅人才集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代表城市。《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合成生物作为5年至10年内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产业予以支持。光明区是深圳市合成生产业发展重要承载区,2021年,光明区推动打造合成生物“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全球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在此落户,并发布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2024年7月,中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地光明区。

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出台专门产业支持政策。

表2:各区域合成生物学相关政策盘点(部分)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当前,各地积极打造创新策源地,布局产业集群,合成生物产业化进程持续提速,有望成为新的黄金赛道。

       原文标题 : “十五五”未来产业规划抢先看:我国合成生物区域布局梳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