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帆医疗遭深交所问询!

创业最前线
关注

图片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当前,医药板块的部分上市企业仍面临着能否持续盈利、拥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考验。

5月28日,蓝帆医疗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一次性使用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注册。

疫情结束后,蓝帆医疗与疫情相关的健康防护产品收入开始大幅下滑,蓝帆医疗开始加码心脑血管业务,希望能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此次子公司相关产品获得批准注册,也是公司转型的成果之一。

虽然蓝帆医疗在积极推动企业转型,但效果并不显著。继2022年、2023年亏损之后,2024年一季度蓝帆医疗再度亏损近1亿元。

公司股价因业绩亏损及众多股东减持而一跌再跌。在诸多不利条件影响下,积极推动企业转型的蓝帆医疗何时能迎来复苏?

1、连续亏损,疫情后难翻身

公开资料显示,蓝帆医疗成立于2002年,是蓝帆集团旗下医疗子公司。蓝帆医疗主要靠PVC手套起家,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成为国内大型的PVC手套厂商。

2010年,蓝帆医疗已经是年营收超6亿元,归母净利润超4000万元的大型医疗器械集团。由于相关指标满足深交所上市要求,蓝帆医疗2010年顺利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之便,蓝帆医疗加大了PVC手套生产规模,2016年公司已是全球PVC手套龙头,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

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国内PVC手套严重短缺,供需失衡导致相关产品价格大涨。2020年,蓝帆医疗以PVC手套为核心产品的健康防护业务实现收入67.53亿元,同比大增302.39%。

在PVC手套大卖的带动下,2020年蓝帆医疗实现营业收入78.69亿元,同比增长126.42%,实现归母净利润17.58亿元,同比增长258.66%。若非受商誉减值影响,2020年蓝帆医疗经营利润可达35.01亿元。

2021年,由于之前并购的企业业绩未达预期,蓝帆医疗再次计提了16.98亿元的商誉,即便如此,其当年的归母净利润依旧高达11.56亿元。

图片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疫情最初两年,蓝帆医疗可谓是挣得盆满钵满。

2022年,随着PVC手套产能的快速释放,相关产品价格开始大跌,蓝帆医疗业绩也开始下滑。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蓝帆医疗亏损金额分别为3.72亿元、5.68亿元、9892万元。

对于公司持续亏损,蓝帆医疗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公司防护事业部手套产品平均售价有所下降,导致公司该业务持续亏损,进而影响了公司整体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蓝帆医疗持续亏损引来交易所关注。5月20日,深交所向蓝帆医疗下发了年报问询函。

针对公司产品售价、销售费用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做了详细问询。截至目前,蓝帆医疗仍未就深交所年报问询函作出回复。根据规定,相关公司需要在收到问询函10个工作日内,在交易所披露回复公告。

不过,蓝帆医疗决定申请延期回复。

6月4日晚间,蓝帆医疗发布公告称,由于问询函回复涉及内容多、数据量大,且涉及多家中介机构正式出具核查意见,拟于2024年6月12日前完成问询函的回复工作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有息负债超38亿元,遭深交所问询

除产品售价等问题被交易所问询外,蓝帆医疗债务问题也被问询。在问询函中,交易所针对公司偿债能力及流动性压力作出问询。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蓝帆医疗有息负债超3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到期偿还债务合计超20亿元。同期,蓝帆医疗货币资金仅为12.82亿元。

这也意味着,截至2023年底,蓝帆医疗现有货币资金远不够偿还未来一年到期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企业持续亏损,近两年蓝帆医疗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并不好。

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蓝帆医疗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4.95亿元、-7289万元、-4451万元。仅从近两年表现来看,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在恶化。

这也意味着,靠日常经营已经很难弥补公司债务缺口。

2024年一季度,蓝帆医疗收到了心脑血管事业部增资款,让公司货币资金由2023年底的12.82亿元增长至19.43亿元,偿债压力小了许多。

高额的债务让公司付出了较高的代价,2020年至2023年,公司利息支出分别为1.9亿元、1.33亿元、1.30亿元、1.82亿元。

图片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面对即将到期庞大的债务,蓝帆医疗如何应对,投资者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或许等蓝帆医疗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我们能从其中窥视一二。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注意到,蓝帆医疗的债务主要来源于前几年的连续扩张。2020年疫情爆发,市场对PVC手套需求大增,公司自此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

2020年6月,蓝帆医疗宣布拟投资建设“300亿支/年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拟投资总额高达33.87亿元。

2020年12月,蓝帆医疗再次宣布拟投资24.5亿元投资建设“200亿支/年高端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

由于对外扩张,2020年及2021年蓝帆医疗投资性现金流流出金额分别为36.43亿元、24.93亿元。

与之而来的是公司固定资产也在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蓝帆医疗的固定资产金额为22.11亿元,2022年增长至50亿元。

2020年及2021年,公司经营利润较为丰厚,因此并未大规模向银行机构融资借款,公司负债规模并未扩大。

然而,随着疫情结束,前几年大规模扩张导致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国内对于PVC手套需求及相关产品价格在下滑,产能利用率也出现下滑,公司以PVC手套为主的健康防护业务出现亏损。

此外,庞大的固定资产也让蓝帆医疗面临折旧风险。

有意思的是,2023年蓝帆医疗并未对庞大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此举引来交易所问询,交易所要求蓝帆医疗披露固定资产具体情况。

对于蓝帆医疗而言,前几年业务景气时,没有将赚到的现金用来偿还债务,而是用来投资扩产。如今PVC手套风口已去,扩产的项目无法为公司带来利润,原有的债务也让蓝帆医疗陷入困境当中。

3、实控人曾套现超7.6亿,二股东清仓减持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发现,前两年借助业绩爆发的东风,蓝帆医疗股价实现了大爆发。

2019年,公司股价一直在每股12元左右徘徊,2020年7月,股价最高涨至35.72元/股,涨幅接近300%。(编者按:由于蓝帆医疗进行过分红,故统一采用复权后价格。)

然而,随着投资者偏好的变化及公司业绩下滑,蓝帆医疗股价一路下跌。

2021年至今,蓝帆医疗每年股价都在下跌。截至2024年6月4日,蓝帆医疗股价报收4.94元/股,较巅峰期下跌超86%,股价甚至跌回了2013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高位时,公司控股股东及第二大股东便陆续减持了公司股份。

2020年11月,蓝帆医疗公告,实际控制人李振平及其控制的蓝帆投资合计减持了公司3587.44万股,累计套现资金超7.6亿元。

图片

2022年3月,此前蓝帆医疗持股接近10%的第二大股东北京信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北京信聿”)减持了蓝帆医疗2681.53万股,累计套现资金超3.93亿元。

图片

此后,北京信聿更是一路减持蓝帆医疗股权,截至2024年3月31日,北京信聿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几乎是清仓减持。

虽说公司股价下跌不完全是因为公司股东的巨额减持,但如此大规模地减持总归会给公司股价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持续下跌的股价,今年2月,公司实控人李振平耗资1220.10万元增持了蓝帆医疗257.21万股。不过与其之前超7.6亿元的减持金额相比,仅1000多万元的增持,略显“保守”了。

对于经营业绩持续亏损的蓝帆医疗而言,想要挽救大跌超86%的股价,仅靠实控人1000多元的增持,显然很难完成。

唯有推动业绩复苏,才能让蓝帆医疗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其试图通过加码心脑血管业务让自己走出困境。

2023年底,蓝帆医疗通过内部重组将蓝帆柏盛调整为公司心脑血管事业部的母公司;今年3月底,蓝帆柏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9亿元的增资扩股。

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显著。2023年,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产品收入为9.81亿元,仅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19.90%,此外该业务依旧在亏损当中。

据悉,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主要产品为冠脉支架。此前,冠脉支架被国家纳入集采,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2019年,蓝帆医疗以冠脉支架为代表的产品收入还有17.37亿元,毛利率高达77.76%。2023年则下跌至9.81亿元,毛利率下降至62.23%。

对于蓝帆医疗而言,目前的处境无疑较为困难:积极扩张的PVC手套遭遇价格下滑,且目前仍看不到行业拐点,第二大业务心脑血管业务又遭遇集采,仍在亏损当中。

此外,公司短期又要偿还大量的到期债务。在诸多困境之下,公司股价也难以提振。如何挽救当下困难的局面,考验着公司管理层的智慧。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原文标题 : 蓝帆医疗遭深交所问询!实控人曾套现超7.6亿,二股东清仓式减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