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2024医改现状

医曜
关注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唐朝艺术海军,在雪球设有同名专栏。

今年2月,韩国政府全面出台改革地方医疗和基础医疗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扩大医科大学招生规模(要从现在的每年3058人增加2000人至5058人,增幅达到65%,一直要增加到2035年)、引进地方合同制医生制度、减轻医疗事故刑事处罚等内容。

为了支持改革落地,韩国政府计划未来4年间投入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541.6亿元人民币)的健康保险财政。然而,医改落地的过程中却遭遇医疗界的严重阻力。

01

财阀罢工阻击

从2月19号开始,以韩国医疗财阀操控的医生罢工潮从首都圈蔓延至全国百家主要医院,当时就有8000多实习和住院医生辞职离岗,占到这一类别医生的60%以上。实习和住院医生是急诊科的主力,他们集体闹辞职,对医疗体系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人群主要以抗议医学院扩招为由施压。在此之前,医疗界通过类似方式,已经取得过三次医疗改革胜利。

2000年是韩国政府推动医学分工制度,规定医生不能卖药。

2014年是推动医疗服务不足的地区要进行线上诊疗,给医生加工作量。

2020年是在疫情期间,文在寅政府宣布扩招医学生。

韩国前三次的医改每次都是以医生集体抗议,造成医疗体系混乱而宣布失败。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医生集体辞职的背后推手——韩国医生协会(医协)。别看他只是个非政府组织,但是在韩国医届根基深、影响大。旗下有15万成员,不仅涵盖了韩国全部的医生人数,还包括了财阀,甚至涉足政界。

在美韩这些国家,医师协会具有行业垄断性,他们有权抬高医学生的准入门槛,维持医生身价。而且在韩国,公立医院只占到10%,另外90%都是由医生或资本方在运营。说穿了就是财阀控制。

过去韩国的医学生招生人数一直是隶属于政府的保健福祉部和民间组织医师协会共同商议来决定,但是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医师协会从不向政府低头,因为他们能组织医生大罢工。

在韩国报考医学院的门槛是很高的,门槛基本都由医协来定。主要还是招生计划的人数少,韩国医生是从地狱般的高考中卷出来的,好不容易拥有了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你再来个扩招增幅65%,谁想再凭空多点竞争对手抢饭碗呢?

从医学院毕业熬到专科医生,也就是高年资医生的过程也很长。6年医学院毕业之后,还要经过1年的实习,以及3到4年住院医生阶段,前前后后起码得10年(医生晋升方面也跟国内差不多一致)。但韩国医生一旦熬出来了,就进入了社会精英阶层。社会地位高,收入也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韩国医生人数为11.52万人,平均年薪高达18万美元,约合129万人民币。而韩国当时人均年收入大约是3.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2022年,韩国公立医院专科医生的平均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万元左右),是普通上班族的5-6倍甚至更多。

自2006年以来,韩国每年都只招3058名医学生,如果今后每年再多2000名医生,势必要拉低现有的百万年薪的收入水平。在财阀的几次操纵下,给人感觉韩国医生就成了自己上车后就想把车门焊死的利己主义者了,其实医生利益算小头,财团的利益才是大头。

02

核心痛点:医疗资源不均衡

那韩国医生到底够不够?从全面数据来看,不是很够。

我们先从绝对数来说,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公布的“OECD”国家的一份2023年卫生统计公开数据显示,韩国每1000人拥有的医生数量是2.6人,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3.7人的水平(德国4.2人,法国3.2人,澳大利亚4.0人,美国2.7人,墨西哥2.5人,我国3.04人)。这些数据表明,韩国医生严重不足。

但同样的论据,韩国医生们却认为:既然老龄化严重,人口总体在减少,未来需要的医生就更少了,而且韩国人平均预期寿命高达86岁,不正是说明韩国医疗条件挺好的嘛?

可实际情况却是,韩国医疗资源地区分布非常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如江原道、高城郡等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只有0.45人。而首尔市钟路区这个数字却超过了16人。韩国整体是2.6人算是不够,偏远地区0.45人则更是不足。只要竞争少,资本做主的局面基本都是以围绕富余的地方布局,分布不平衡也是见怪不怪了。

有人说韩国政府扩招或医生们的反对扩招,根源上都跟韩国现有的医保制度有关。

韩国医疗体系虽然高度私有化,90%都是私立医院,但他们有一个全民化的医保制度,所有的医院都必须加入医保系统,否则这就是非法行医。对韩国人来说,只要你上班就会有医保,而且韩国的医疗成本和医保价格的比例大致维持在100:71。100块的医疗成本,患者只要支付71块。

因为看病便宜(相当于医保报销平均为29%,与我国相比我觉得他们算不上报销比例很高的那种),所以韩国医生全年人均接诊患者数高达600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接诊约16.4人,国内每个医生年均接诊数约1278人,每人每天接诊量均约3.5人,同样是大医院忙,小医院闲)是OECD成员国医生人均接诊的3.4倍,基层医生连续上班48个小时那是常规操作。在医生看来,现有的医保体系导致了韩国人有点小矛盾就往医院跑。

除此之外,韩国医生们的科室分配也非常不平衡,比如妇产科和儿科,这两个科室的诊疗费偏低,医保外的费用也少,而且妇产科、心胸外科容易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多。医生们自然更愿意去整容科、皮肤科、眼科这类既光鲜亮丽又赚的更多的科室,三大问题加起来,让韩国国民尤其是地方国民苦现有的医疗系统久已。只不过呢,韩国医生们认为政府应该就此进行改革以及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生待遇,而不是扩招。

事实上,韩国绝大多数民众肯定是支持增加医学生数量。据韩国盖洛普2月16日公布的一个调查,赞成医学院扩招的意见占76%,即便是在韩国医疗机构内部,由于并非所有人都完全同工同酬,相当多的基层医护人员涨不了收入也是赞成增加医生比例,以至于减少接诊及工作压力。显然,那些罢工的医生无非就是拿急待治疗的患者做了要挟,以此逼迫政府改变想法。

虽说民意就是选票,国会议员选举于2024年4月举行。而在2024年2月时,总统尹锡悦所属的右翼国民力量党的支持率为33%,低于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35%。那如果政府这次能摆平医生罢工潮,为老百姓争取到利益,那能取得制胜吗?也许这才是尹锡悦政府狠下心来推行扩招令的真实原因。

03

后记

在4月10日选举中,由于“罢工潮”的影响,韩国国内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救护车在十多家医院转来转去却无人接收病人,病人因未能及时就医而丧生,首都地区几家大医院的手术和诊疗量减半等。最终,最大在野党选举获胜,即将组成第22届国会。

当月25日,韩国医疗改革多边协商机制——医疗改革特别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就医改事宜广泛进行讨论,如改善医生实习条件、整编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系统管理非补贴项目及费用补偿型保险体系、解决“大医院看病难,小医院没人去”的现象等。

当前斗争还在继续:

韩国医协6月4日至7日面向全体会员举行投票,展开集体斗争抗议政府医改的主张获得压倒性支持。有权参加投票的11.19万人中,共7.08万人参与投票,投票率达63.3%。投票具体内容为“是否支持医协强硬斗争反对政府医改”和“是否参与医协6月停诊计划等集体行动”。前者获得90.6%投票者的支持,后者获得73.5%的支持。

6月9日,大韩医师协会(医协)举行全国医师代表者会议,表示将于6月18日全面停诊。韩国官方同日对医协集体停诊决定表示遗憾,同时重申不会对返岗的实习住院医师予以处分。

风暴正在愈演愈烈。作者:唐朝艺术海军

       原文标题 : 韩国2024医改现状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