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艾塞那肽失利后,三生制药再度押宝司美格鲁肽

蓝鲸
关注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5月28日晚间,三生制药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三生蔓迪与翰宇药业就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达成合作,三生蔓迪将取得该产品的临床前技术成果,并负责该产品在中国等地区的商业化。为此,三生蔓迪将向翰宇药业支付最高2.7亿元的里程碑付款。

早在2016年,三生制药就曾通过代理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进入了GLP-1赛道。不过,随着艾塞那肽商业化失利,公司不得不终止了这项合作。此次与翰宇药业的合作,让公司第二次进入了GLP-1赛道。

与艾塞那肽相比,司美格鲁肽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对于主要产品面临竞争压力、增长速度放缓的三生制药而言,押宝司美格鲁肽,也是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再度进入GLP-1赛道

早在此次签署合作协议前,三生制药和翰宇药业就曾有过互动。

根据翰宇药业公告及官方公众号信息,4月16日,翰宇药业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获批临床。4月28日,三生制药董事长娄竞就带领团队来到了翰宇药业总部,探讨产品及渠道等潜在合作方向。5月28日,三生制药和翰宇药业达成了有关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合作协议。

根据翰宇药业披露的合作细则,三生制药的附属公司三生蔓迪将获得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临床前技术研究成果,并可以获得该产品的独家市场营销权,合作区域包含中国、墨西哥、巴西、埃及等地。三生蔓迪将向翰宇药业支付最高2.7亿元的里程碑付款,其中包含4500万元的技术成果对价款。此外,三生蔓迪还会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向翰宇药业支付两位数的销售提成。

对三生制药而言,这已经是公司第二次进入GLP-1产品赛道。2016年,公司曾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艾塞那肽和艾塞那肽微球的中国独家商业化权益,首付款为5000万美元。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GLP-1类产品上市,艾塞那肽的销售额迅速下滑,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该产品在公立医院的销售额从4371万元降至1037万元。

最终,三生制药放弃了继续代理艾塞那肽。2023年2月,三生制药发布公告称,将与阿斯利康签订终止协议,自2023年12月31日起终止代理艾塞那肽产品。

与艾塞那肽相比,司美格鲁肽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司美格鲁肽是近年来代谢疾病领域的顶流产品,除可以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外,其还可以用于减肥。2023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产品累计取得了212.01亿美元的销售额。

不过,虽然国内尚未有用于减重的司美格鲁肽产品上市,但该赛道中的竞争压力并不算小。今年3月8日,诺和诺德预计,其用于减重的司美格鲁肽产品将于年内上市。此外,联邦制药、九源基因、丽珠集团、石药集团等多家公司的司美格鲁肽产品均已经获批减重临床。即使翰宇药业的司美格鲁肽产品成功上市,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频繁收购拓展管线

三生制药成立于1993年,创始人娄丹曾是国家医药评审委员,并曾在沈后军事医学研究所供职30余年。1995年,娄丹之子娄竞结束了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回到三生制药担任研发主管,此后逐步接手了公司的管理工作。2007年,三生制药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于2013年私有化退市。2015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目前,三生制药的主要产品涵盖肾科、肿瘤科、自免疾病、皮肤科及眼科等多个领域,共计拥有6类核心产品,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重组人促红素益比奥及赛博尔、TNF-α抑制剂益赛普、HER2单抗药物赛普汀(伊尼妥单抗)以及用于治疗脱发的蔓迪(米诺地尔酊)。

上述6款核心产品中,除特比澳和益比奥为三生制药自研外,其余4款产品均为公司收购而来。

自2014年开始,三生制药逐步开始了对中信国健的收购。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及2016年3月,公司累计斥资53.89亿元,先后从西藏鸿商、健益康、健唯达等持股人手中收购了中信国健97.78%的股权,并更名为三生国健。通过收购三生国健,公司获取了益赛普、赛普汀两款生物制剂。2020年,公司分拆三生国健至科创板上市。

同在2014年,三生制药收购了广东赛保尔生物,获得了第二款重组人促红素产品赛博尔。2015年,三生制药还斥资5.20亿元收购了浙江万晟药业(后更名为三生蔓迪),取得了用于治疗脱发的产品蔓迪。

频繁地收购让三生制药积累了大额商誉,2014年至2016年年底,公司的商誉账面余额分别为2.31亿元、5.61亿元、41.2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00%、8.46%、37.38%。此后,公司商誉余额持续保持高位,至2023年,仍有41.99亿元。

而进行收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上市募资以及银行借款。通过在港交所上市,三生制药募集了约55.1亿港元的资金,其中约有45%用于收购。但这笔资金仍不足以支付全部的收购款项。为了完成收购,公司也同时向银行大笔借款。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一年以上的银行借款余额由0元激增至25.41亿元。2015年至2017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15.01%增长至44.52%。此后,公司的收购动作开始放缓,负债率也有所下降。至2023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降至30.10%。

但从营收结构上看,三生制药收购来的管线并非全部表现优异。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36亿元,同比增长13.97%;实现净利润15.49亿元,同比下滑19.13%。但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9.52亿元,同比增长了17.7%。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依靠特比澳及蔓迪两款产品带动。

2023年,特比澳的收入约为42.05亿元,同比增长23.8%,占三生制药营收的比重为53.8%。同期,蔓迪产品的收入约为11.24亿元,同比增长25.8%,销售额约占总营收的14.4%。

随着越来越多的竞品上市,三生制药支柱产品特比澳的市场地位正在受到挑战。2021年,恒瑞医药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获批上市,2023年11月,正大天晴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首仿过评,2024年4月,齐鲁制药的注射用罗普司亭获批上市,上述产品同样可以用于促进血小板生成。竞争之下,2019年至2023年,特比澳的市占率由73.2%降至65.0%。

此外,蔓迪的收入增速也在放缓。2021年至2023年,该产品的收入增速分别为63.7%、48.1%、25.8%。

因此,三生制药亟需新产品来支撑未来的业绩增长。除此次和翰宇药业达成合作外,2023年11月,公司还与基石药业达成合作,取得了基石药业PD-1单抗nofazinlimab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权益。此次交易的研发及注册里程碑付款将接近1亿元,首付款为6000万元。

       原文标题 : 代理艾塞那肽失利后,三生制药再度押宝司美格鲁肽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