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屠俊
近日,贝达药业裁员的消息就在行业中广为流传。多家媒体爆出,此次贝达药业裁员的主要对象是其研发部门。而从其最新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研发人员数量来看,其研发人员从2022年的647人下降为2023年的562多人,下降比例为13.14%。
事实上,此前三年间,贝达药业非常舍得在研发中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呈现逐年增加态势,2022、2023年都在10亿左右,占营收约40%。但有观点认为,舍得在研发进行投入的贝达药业除了其引以为豪的首个国产第一代EGFR抑制剂(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以外,多年来都没有爆款药物诞生,以致其2022年后营收增速明显下滑,且多数研发管线处于前期阶段,呈现青黄不接态势。
而从其近日公布的2023年财报也显示,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现象,且其管理费用大幅下降,有业内人士质疑,裁员、管理费用下降增厚了其当期利润,但这种方式的持续性有待考量。
2023年利润快速增长,但营收停滞不前
4月19日晚间,贝达药业公布了2023年度报告和一季度报告。
年报显示,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4.56亿元,同比增长3.35%;归母净利润约为3.48亿元,同比增长139.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768.85%。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14亿元,同比增长198.05%。
2024一季度报告,该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38.40%;实现归母净利润9814.07万元,同比增长90.95%。
整体来说,从财报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一季度利润的增速都非常快,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长了超过一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2023年全年的营收却仅仅微增了3.35%。
有业内人士猜测,裁员、管理费用下降对于其利润增长有一定贡献,但如果营收持续不增长,说明贝达药业的产品结构缺乏竞争性,除了凯美纳在过去10年快速放量,其后续的产品放量情况较慢,而这种利润的增长或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凯美纳、贝美纳、赛美纳、伏美纳、贝安汀五款上市产品。
其中,凯美纳是其“基石产品”,作为国内首个自主原研的小分子肺癌靶向药物于2011年6月首个适应症获批上市,于2017年2月纳入医保。但此前,贝达药业一直被质疑产品线过于单一,直到凯美纳上市的9年后,贝美纳才成为贝达药业获批上市的第二款产品,首个适应症在2020年11月上市。而其余几款产品分别于2021、2023年上市。
虽然,贝达药业在2023年财报中未公开每个产品的营收情况,但是从其整体营收来看,其营收增速最快的为2018年-2021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9.27%、26.94%、20.36%和20.08%,而凯美纳无疑是营收的最主要来源;而2022年,即使有多款新品已经上市,其增速也仅在5.82%,明显放缓。
从其管理费用来看,2023年相较于同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其管理费用为2.61亿,相较于2022年的4.55亿下降了将近50%。有业内质疑,开源节流为增厚其利润的主要原因。
三年研发投入将近30亿,却没有爆款药物诞生
在业内看来,过去三年,贝达药业非常舍得在研发中投入,财报显示,其近三年研发投入呈现逐年增加态势。2021-2023年研发投入分别为8.6亿、9.77亿和10亿,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8.32%、41.12%和40.8%。
三年时间该公司的累计研发投入将近30亿,但遗憾的是依然没有做出一个像埃克替尼一样的爆款。
从该公司的后续管线来看,贝达药业官网显示,推进到三期临床的药物较少,除了两款已上市药物在拓展适应症,仅有一款CDK4/6抑制剂BPI-16350处于三期临床阶段。其余一款PD-1产品和另一款靶向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处于临床二期,除了以上三款在研之外,都还处于临床早期阶段,研发节奏较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药研发火热的2020年前后,贝达药业却拿了大笔资金用来投资房地产。根据港股招股书,贝达药业耗费大量现金用于投资房地产,在2018年-2020年初,贝达药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分别为5.24亿元、5.77亿元及0.36亿元。
事实上,在2023年报里,贝达的账上仍然有超过20亿元的在建工程,这部分资产主要包括贝达梦工场项目、嵊州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等项目。
原文标题 : 贝达药业被曝裁员背后:去年增利不增收,研发人员下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