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支基金完成募集,当高盛开始“抄底”生物科技

氨基观察
关注

大药厂加速并购,一级市场的基金也在蠢蠢欲动。

1月3日,高盛旗下的私募基金“Life Sciences I”关闭募集窗口。这是高盛首支专门针对生物科技行业投资的私募基金。言外之意,高盛认为现在是投资生物科技行业的好时机。

这支基金最终超募1.5亿美金,最终规模达到6.5亿美金,成为生物科技领域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这也预示着,投资者对于生物科技行业的热情在回归。

的确如此。在高盛完成基金募集后一天,专注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TCGX”也宣布,其第二支基金完成募集,总规模达到了10亿美金。

种种迹象表明,海外生物科技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 01 / 当超募成为常态

在2021年达到繁荣顶点之后,美国生物科技行业急转直下。

这在IPO融资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2023年前三季度,美股生物科技企业融资额为34亿美元。作为对比,2021年同期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160亿美元。

对于生物科技企业而言,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风险投资变得更加重要。然而,因为二级市场的转冷,也迅速传导至一级市场,融资额也急剧缩水。

PitchBook数据显示,2023年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仅筹集116亿美元,这是自2013年以来筹集资金总额最低的一年。相比之下,2022年筹集了256亿美元,是2023年的1倍多。

但眼下,情况似乎得到了反转。正如上文所说,高盛的“Life Sciences I”比预期的规模超募了1.5亿美元。根据高盛所说,该基金受到了全球不同投资者的认可。

在“Life Sciences I”之后,TCGX宣布完成募集了第二支基金,同样超募1亿美金。

两支基金的超预期,无疑说明有相当部分投资者并没有丧失对生物科技企业的投资热情。或许,这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过去3年,宏观因素一定程度上主导了biotech自上而下的定价。随着利率的走高,资金选择了pharma,阶段性放弃了biotech。

如今,随着加息周期的见尾,降息预期的增加,二级市场资金已经开始重新关注biotech。在去年10月份见底之后,XBI至今涨幅已经超过30%

而头部药企也纷纷开启“买买买”模式,核心思路是“抢筹”,如果加息周期结束,biotech的估值将会回升,届时收购成本将会增加。

眼下,一级市场的资金似乎也开始了蠢蠢欲动。

/ 02 / 有吸引力的机会

“Life Sciences I”之所以在当前完成募集,核心原因之一是,高盛认为投资机会到了。

首先,高盛认为,生物科技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领域。因为技术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医疗保健行业,因此这些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是值得投资的。

其次,当前的环境,为投资下一代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机会。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资金较为紧张的当下,高盛能够成为全球核心资产的首选资本提供者。

不难看出,为了在生物科技领域大展拳脚,高盛下了血本。早在2021年,高盛就完成了生命科学投资团队的打造。

该团队的带头人Amit Sinha,是生物科技领域的老炮。2004年Amit Sinha就已经加入高盛的医疗保健投资银行团队,为生物技术公司的融资交易以及并购提供咨询和执行。

从2014年到2021年,Sinha担任高盛生物技术投资银行业务全球主管,在生物技术行业公开宣布和完成的交易中执行了超过200亿美元的交易。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Sinha在2021年加入高盛的资产管理部门,领导该公司的生命科学投资业务。

从团队构成来看,高盛的投资团队也是非常豪华。

一方面,该团队由临床医生、科学专家和企业家等不同专业人士组成,为的是在这一充满专业性与挑战的领域,寻找差异化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这些大咖平均行业经验超过24年,拥有足够丰富的经验。

如今,随着基金完成募集,高盛也将开始抄底生物科技行业。

/ 03 / 优质biotech走出低谷

不管至暗时刻是否已经结束,对于优质biotech来说,随着这些基金的躁动,预期将会不断好转。毕竟,当市场的投资热情增加,意味着biotech的融资活动也会变得热闹起来。

在掘金方向方面,高盛已经确定了六大赛道,包括精准医学、基因医学、细胞疗法、免疫疗法、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

高盛认为,这些赛道将在未来几十年将呈现显著增长的特点。因此,一场布局行动,已经拉开序幕。

目前,Life Sciences I已经向5家公司承诺了约9000万美元的投资,这5家公司分别为Moma Therapeutics、Nested Therapeutics、TORL Biotherapeutics、Septerna和Rapport Therapeutics。

无一例外,5家公司都属于精准医疗药物研发企业,在攻克无法成药的靶点方面,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例如,Nested Therapeutics将自己称之为“分子猎人”,核心武器是三板斧:

将突变簇映射到结构蛋白质组上,识别可成药的口袋和癌症驱动机制,并设计针对这些口袋进行优化的新型药物。

Septerna则是一家专门针对GPCR靶点研发的企业。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在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类疾病都与GPCR的突变和多态性有关。因此,GPCRs是目前使用的许多治疗药物的靶点。也正因此,Septerna希望成为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企业。

基于这一目标,Septerna创造了原生复合™物平台,可以将GPCR及其在细胞环境之外的天然结构、功能和动力学进行解析,从而将以前“不可成药”的GPCR作为治疗靶点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上述企业的研发管线,均处于早期阶段,有着极为强烈的融资需求。如果寒冬仍将继续,那么对于它们来说,无疑也会面临挑战。

过去一年,即便是手握10亿美元以上的biotech,仍陷入了裁员、砍管线的困境,足以说明市场之谨慎。但如今,情况可能即将发生改变,聪明的资金已经开始了行动。

       原文标题 : 首支基金完成募集,当高盛开始“抄底”生物科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