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阿尔兹海默症,只有“药”是远远不够的

氨基观察
关注

一直以来,市场都视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为风口。核心原因在于,这一患者群体规模实在过于庞大。

就拿我国来说,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可能接近千万,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数量规模更是接近4000万。

不过,一个药物的市场规模,显然不是简单的数字换算,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我国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市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市场教育、诊断工具的升级等等。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就诊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是微乎其微的。要想攻克阿尔兹海默症,这无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 01 / 药效的逐步升级

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的难点在于,无药可用。

有数据显示,我国只有14.4% AD患者,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等药物。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因为治疗效果不佳而停药,90%的患者则表示愿意尝试新药。

这凸显了市场对于更安全有效的新疗法的急切性。好的一点是,在全球药企的努力下,困境在逐步被改变。

2023年7月,由卫材/渤健开发针对Aβ的单克隆抗体仑卡奈单抗,成为20年来首款FDA完全批准的AD新疗法。

虽然仑卡奈单抗仍然不能逆转疾病只能延缓进展,但也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将会激励更多药企在阿尔兹海默症领域前行。

仅在国内,就有包括恒瑞医药、绿叶制药、石药集团、通化金马、喜鹊医药等诸多药企,参与不同技术路线的角逐。

不过,解决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困境,绝不是仅仅依靠药物就可以达到的。

/ 02 / 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市场来说,天花板除了与药物本身的性能相关,更离不开市场的教育与诊断手段的升级。

就国内而言,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是,就诊率极低,71.4%AD患者从未因痴呆症就诊过,97.2%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没有接受诊疗。很显然,如此低的就诊率,将对整个市场的需求造成限制。

当然,就诊率低,是由多个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一方面,这与患者及患者的家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治疗成本,诊断工具受到限制等因素息息相关。

其中,诊断工具的受限,也是制约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被发现的关键。根据《阿尔兹海默症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AD源性MC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神经心理评估、体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联合诊断。Aβ-PET和Aβ脑脊液(CSF)检查两者结果存在很强的一致性,是目前早期AD明确诊断的主要方式。

但PET和CSF检查均有患者接受程度较低的缺点。其中,CSF需要住院做穿刺,检查前需要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腰椎穿刺步骤复杂,有感染风险,造成患者依从性较差。而PET虽侵入性低,但单次检查约1万元,成本方面没有优势,且PET也有一定的辐射风险。

很显然,在攻克阿尔兹海默症的道路上,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药物研发,而需要在多方面共同出击。

       原文标题 : 攻克阿尔兹海默症,只有“药”是远远不够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