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的引领、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及经济扩张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医疗机器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医疗机器人还面临着产品自身缺陷、操作技术难度大、行业监管不明、产业不完善等诸多困境。
一、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
自2016年以来,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智能医疗,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等。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
诸如此类的政策大力引导和支持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消费市场随之迅速扩张;另外,医疗机器人在全球都具有发展空间,投融资活动频繁、规模巨大,十分活跃,具有广阔发展的经济空间。
3、科技环境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随着人工智能、脑机交互、5G网络、AR/V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医疗领域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为医疗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4、社会环境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健康发展十分依赖医疗行业,具有较大的医疗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老人依赖医疗康复行业,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二、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困境
1、产品缺陷有待完善
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复杂的手术需求,因其功能的局限性在某些领域缺乏相应的机器人产品;并且投入使用的机器人体积庞大,需要配备独立的大空间,并不利于医院进行引入和使用。
2、监管政策不明
我国对于科研领域向来秉持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态度,对于科学研究实验不设置严格限制,因此医疗机器人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不统一且完善,产品质量主要依靠生产企业自主检测所以医疗机器人行业产品质量监管的难度较大。
3、人机配合难度大,人才缺口大
目前医疗机器人中的手术机器人并不是完全自主,主要是协助医生进行辅助,需要人机之间互动配合,对于手术机器人的学习、磨合、适应需要投入时间成本,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领域尚且缺乏适应人机交互的人才。
4、国内产业不完善,依赖进口
医疗机器人的耗材生产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研发周期长,当前医疗机器人的生产和专利都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外的技术和零部件产业较为依赖,缺乏替代性产品,缺乏竞争力。
原文标题 : 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环境和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