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春天。
来源|医药研究社
手术机器人公司思哲睿仍在苦战IPO。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思哲睿已成功更新并提交财务资料,注册审核程序也随之正式重启。整体来看,该公司的IPO道路较为曲折。
据了解,在2023年6月25日,思哲睿就提交过注册,但始终未获批。2024年9月30日,思哲睿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中止三个多月后,思哲睿终于重启了IPO。
而这样的坎坷历程,与该公司成长性不足有很大关系。
01
三年亏损3.7亿元,商业化刚起步
业绩敲响了警钟。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思哲睿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6.31万元、103.89万元、5.94万元;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0.32亿元、-0.67亿元、-2.71亿元。三年合计下来,仅营收约176万元,并累计亏损3.7亿元。
其实,若仅关注市场前景以及公司的产品布局,市场对思哲睿的增长期待还是较高的。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8-2022年,中国手术机器人总体市场规模从10.7亿元增至4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0%,并预计2026年和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24.5亿、708.5亿元,2026-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3.3%。可以看出,赛道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潜在需求庞大。
再聚焦公司自身,近年来思哲睿也在持续加强研发。
据悉,思哲睿是国内少有的覆盖多科室的综合性手术机器人公司,已经构建了丰富的手术机器人产品矩阵,包括腔镜手术机器人、经尿道柔性手术机器人、经口腔手术机器人、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等,适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等科室。
若多数产品均已投放市场,思哲睿有望实现较大增长。但现实的骨感就在于,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均需巨额投入支撑,且产品商业化放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据招股书,思哲睿的研发开支持续高增,于2020-2022年分别达到2889.53万元、6062.97万元和15381.91万元。
另外,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思哲睿仅有康多机器人®SR1000一款核心产品商业化。据了解,康多机器人®是一款腔镜手术机器人,可辅助医生在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和胸外科等领域开展微创手术。
而且,手术机器人价格昂贵,放量也较为缓慢。2023年第一季度,思哲睿的康多机器人® SR1000仅实现两台销售,分别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四川省泌尿外科医院完成了装机验收。
这样来看,思哲睿的经营困境还是会持续较长时间。
当然,手术机器人行业也不只有思哲睿遇到盈利难题。
02
不是个例,手术机器人产业遭遇寒冬
现阶段,不少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都陷入了增长困局。以天智航、微创机器人等上市公司为例。
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天智航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同比下降31.08%;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下降5.68%。2024年上半年,微创机器人实现营收0.99亿元,归母净亏损约2.77亿元。
那么,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究竟在面临怎样的发展挑战?
首先,需要注意到,手术机器人的国产替代仍在早期。一方面,美敦力、史赛克等医疗器械国际巨头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赛道竞争持续加剧,仅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思哲睿正与微创、精锋、康多、术锐等诸多玩家同台竞技。
其次,基于产品研发成本较高、销售价格偏高、使用条件苛刻、应用场景有限等,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本就不容易实现。据悉,只有部分三甲医院具备使用条件。
尽管三甲医院存在巨大尚未满足的需求,有望助推思哲睿等手术机器人企业的产品放量。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三级医院有3855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795个),还远未实现平均一家三甲医院一台腔镜手术机器人;预计到2030年,全国三级医院大多会配置手术机器人,届时装机将超3800台。
但这样的规模增长仍然较为有限,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医保控费等措施落地,也一定程度会影响思哲睿核心产品的市场投放效果。
整体来看,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寒意还是较明显,而为了“过冬”,不少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融资等手段。正如中缔资本合伙人刘瑶所言:“对于高科技医疗企业,业内有早期靠融资、发展靠上市的说法。这源于其依赖研发的特性,注定对资金需求极高。”
据悉,报告期内,自成立以来,思哲睿已累计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公司估值超过83亿元人民币。而IPO这个节点,思哲睿曾计划募资20.29亿元,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投资市场悲观情绪显著,都在静待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春天。
原文标题 : 思哲睿IPO:三年赚176万元亏3.7亿元,手术机器人产业过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