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大跌:没有彻底的崩盘,只有躲不过的周期

氨基观察
关注

谁也躲不过周期。

过去几年,受益于生物科技行业的繁荣发展,下游“卖铲人”CXO一度接订单接到手软。国内各大CXO公司的股价与估值,也呈直线上升。

但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束。

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热情消退,加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让行业上下寒意袭来,生物科技陡然转向了下行周期。

裁员、砍管线,破产的Biotech不在少数,这一影响也传导至了CXO。如今,暴跌的订单数量,已经给国内CXO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 01 / 不及预期的订单数量

CXO行业不是在暴跌,就是在暴跌的路上。

昨日,药明生物在投资者开放日表示,预计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全年同比增长30%,其中扣除新冠项目收入同比增长60%。

如果只看业绩增速,问题似乎不大。但实际上,CXO的业绩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因为订单的消化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新增订单数量,透露了药明生物的隐忧。

2023年上半年,药明生物新增订单暴跌,截至5月底新增订单为25个,明显低于预期,无法达到往年120-130个新增订单数量。

在这一消息流出后,昨日药明生物股价大跌17%。不过受到影响的并不只有药明生物一家,今日CXO板块一众公司也被带崩。

截止今日收盘,康龙化成跌11.1%,凯莱英A股跌7.19%,泰格医药A股跌5.85%。

在CXO板块齐跌背后的逻辑是,药明生物新增订单放缓,只是国内CXO行业萎缩的一个缩影。

虽然其他CXO暂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在生物制药下行周期的影响下,哪家CXO也无法独善其身,订单下降不会只是药明生物一家公司的问题。

/ 02 / 躲不过的周期之痛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涌入,2015年开始国内生物科技行业开始繁荣。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卖铲人”的CXO行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

康龙化成、凯莱英……历史浪潮的洪流之下,大佬们得益于规模优势,不断开疆拓土。随后新冠疫情的发生,更是让国内CXO接订单接到手软。

在经历了持续几年的好日子之后,资本市场对于CXO居然生出了"永续增长"的幻想。但很显然,这并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持续向上,CXO行业也不例外。作为卖铲人,CXO的景气度与生物科技行业的的发展息息相关。

而眼下,全球生物科技行业都进入了下行周期,跌跌不休成了生物科技公司的常态。

裁员、砍管线,成了创新药企的常规操作,卖身、破产清算的Biotech更是不在少数。药企少了、管线少了,也就导致流入CXO手中的订单数量开始锐减。

当然了,参考过往的历史,在生物科技行业经历过一轮泡沫出清之后,在下一个周期谁生物制药行业会再度走向繁荣。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周期永续,没有永远的寒冬,只有一次次不断涌起的浪潮;对于CXO企业来说亦是如此,没有彻底的崩盘,只有躲不过的周期。

       原文标题 : CXO大跌:没有彻底的崩盘,只有躲不过的周期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