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收入占92%的公司要上市,你怎么看?
铅笔道作者|直八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话题:一家核酸检测收入占92%的公司,究竟应不应该上市?
这件事近期发生了。一家名叫“海普洛斯”的公司冲刺港股,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里,核酸检测收入分别为0.34亿、3.59亿、15.34亿,分别占总收入的34%、74%、92%。
它成立于2014年,成立之初的主业(之一)是“肿瘤液体活检”,比如癌症基因检测。我们常提的肿瘤靶向药,其用药依据就是基因检测。
但很显然,主营业务并非“海普洛斯”的主要收入贡献者。扣除核酸业务后,2020-2022年公司的收入约为0.66亿、1.28亿、1.42亿,三年合计不过约3.36亿。
对于这样一家公司上市,我们应该怎样客观地看待?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商业化上,它做得比大部分“toVC公司”好。
据铅笔道DATA数据,“海普洛斯”至少融过7轮资,最近一轮金额为数亿元,估值30亿。
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借鸡生蛋”是常见的事。因为前5-10年属于研发投入期,颗粒无收的情况经常出现。创始人如果没有极强的融资能力,常常会遇到资金挑战,尤其是在资本周期动荡的年份。
这时候往往需要“借鸡生蛋”。很多创业者都有类似经历,用A业务养活B业务,等时机成熟时,B业务再接管战场。
客观地讲,“海普洛斯”能够抓住核酸红利,3年内能为公司多创收19亿,这一点值得肯定。
我相信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会这么做,也应该这么做:即便是一波短期的钱。
但更关键的是:短线的钱挣了就挣了,再用“短线的钱”去圈“长期的钱”(IPO),这个吃相是不是有些难看?
总之,我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一个很通俗的道理:投资是投未来。现在“海普洛斯”只有过去,有没未来还不清楚。
我们不妨脱去其核酸检测的外衣。2022年,公司营收约1.42亿,同比增速12%,这种业绩表现基本不具备冲刺港股的条件。
从净利润看,2020-2022年分别为-0.36亿、1.11亿、2.26亿。虽然招股书并没有单独统计,但剥离核酸业务后,大概率也是难以盈利的。
“海普洛斯”的核酸业务是成功的,但是它已经沦为历史尘埃,没有了未来。它的“基因检测”业务是有未来的,但是目前并没有足够漂亮的成绩。
我表示疑惑:这个时候去上市,它用什么故事去上呢?
当然,从创始人的立场看,这个决策能够理解。疫情结束于2022年,大疫的3年,刚好是上市公司需披露业绩的3年——而这3年,“海普洛斯”的业绩最好。
如此一来,为什么不在业绩最好的时刻上市,就像漂亮姑娘就该在黄金年龄出嫁一样。
但其实,上市公司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条件:是否有长期健康经营的可持续性。
一个很直白的问题:“海普洛斯”2022年收入约16.7亿,在2023年会变成多少?
我实在不愿看到“类趣头条”的事件发生。
用一个不可持续的业务上市,上完就去开辟新业务,最后新业务开辟失败,钱也花完,公司退市——属于巨大的资本浪费。
趣头条,一个号称“看新闻就赚钱”的今日头条:创立2年零3个月就上市,上市当天市值46亿美元,但很快一地鸡毛,市值蒸发99%。今年3月份,趣头条从中概股退市。
从商业化阶段看,趣头条这样的公司与创业公司无异,连主营业务都没找到,只是短期的收入、流量等表现出色。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为什么要把钱给这样的公司?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
同样的道理,“海普洛斯”与“趣头条”有很大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主营业务前途并不清晰。
不谈长期,“海普洛斯”未来2年收入的增长引擎在哪里?在无法清晰回答这个答案时,我建议资本市场冷静。
上市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事,它绝非某家公司用一个三年时间就能奋斗出来。
原文标题 : 核酸收入占92%的公司要上市!3年1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