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药”28分钟,难抵亏损28亿

泡腾VCer
关注

每周拆解一个行业最关注的招股书,解析上市公司动态,深剖财务业务状况,把握市场前景与方向。

作者:Leah

编辑:Janet、Monnpie、Claire

作为近几年最大的“黑天鹅”,新冠疫情一头扎进全球化市场,砸起了巨大的水花,也为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纱,无数行业因此遭受重创。

但与之强挂钩的医疗行业却是个例外,疫情的出现为行业的红火发展加了一把薪柴,数字大健康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契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底,数字医疗共服务2.15亿在线用户,渗透率高达21.7%。

2021年,共有34家大健康领域的企业赴港上市,叮当健康也在其中。

作为即时药品零售的先行者,秉承“28分钟送达”原则,叮当健康自2014年诞生起就备受资本青睐,所获融资金额更是超过了30亿元。然而,这样一家“明星”公司却首战失利。短短6个月后,该公司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材料已经“失效”。

9个月后,叮当健康在今年3月16日第二次冲击港股,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仍由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

叮当健康此前为何“出师不利”,历时9个月后,其业务发展、营收状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向资本市场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泡腾VC研究员依据其发展时间线,梳理了叮当健康这一IPO的两次上市历程及发展概况,一起来看看。

叮当健康发展简史(泡腾VC整理)

01

从“轻”到“重”

2014年,O2O的浪潮席卷全国各行各业,医疗健康领域也不例外。仁和集团的董事长兼CEO——杨文龙嗅到商机,创办了数字零售药房“叮当快药”,主打全天候28分钟送药上门的“快送”服务。

成立之初,叮当健康的经营模式是与线下的药店进行合作。由于供给端在药房,叮当健康只扮演交易平台的角色,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非24小时营业药店无法及时供货、起送费用产生分歧等等,一再出现的矛盾导致“28分钟送药上门”的服务承诺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

此路不通另寻它路,做交易平台的轻资产模式跑不通,那就转向“自营药房+自建配送团队”的重资产模式。2016年初,叮当健康开始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布局线下智慧药房连锁店,并建立自有的药品配送系统和团队。这一战略调整也颇有成效,年末,公司在北京市场的单日订单量就突破了2万。

2017年,叮当健康在包含北上广深在内的7座城市,建立了超过200家自营门店。随后,在2018年年底,公司启动“百城千店”计划,期望在3年内覆盖300个城市、开设2000家药店。截至最新的招股书披露日,叮当健康已在17个城市建立348家智慧药房。

不过,由轻资产向重资产的模式转变并未为公司寻得一条一通百通的道路,从公司连年不断的亏损状况就能略窥一二。自2018年至2021年,叮当快药的净亏损则分别为1.03 亿元、2.74亿元、9.20亿元、15.99亿元,亏损逐年递增,至今尚未盈利。

除了数字医药零售业务外,叮当健康也在积极探索新业务,如在线诊疗、慢病与健康管理,欲打造“医、药、检、险”健康生态。目前,公司的医疗团队拥有18名全职、73名兼职医生,800多名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医生,及427名药师。这支团队除了为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外,还为用户指导慢性病相关的专业问题,包括用药剂量、处方续方、医疗健康知识管理等。

新业务能否撬动营收增长,为叮当健康带来利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不过,纵观大健康行业,赚钱的机构靠的还是卖药。

02

行业第三的首战失利

行业总览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大健康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2020年的医疗总支出超过7.2万亿元,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7.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3%。此外,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正在不断增长,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21.9%。

数字大健康市场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3,074亿元,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4.2万亿元。

数字零售药房是这一市场的核心细分领域,也是叮当健康及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势力的核心业务。2020年,中国数字零售药房商品成交金额达1,727亿元,预期将于2030年达到1.4万亿元。

(来源:招股书)

那么作为即时药品零售的先行者,叮当健康在数字零售药房市场的实际表现又如何呢?

基于2020年的收入情况,公司的市场份额仅1.0%,排名第3,与后两位差距不大。但与排名Top2的公司相比,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市场份额,差距都十分显著。两家公司线上直销产生的年收益均在百亿元以上,市场份额分别为9.7%、6.6%。据推测,这两家公司应系阿里健康、京东健康。

(来源:招股书)

首次上市折戟

2021年6月8日,叮当健康完成了2.2亿美元的C轮融资。十几天之后,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不过这之前,公司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5月20日,包括泰康人寿在内的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俞雷、于庆龙、冯钢等11名董事/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其中,俞雷此前为叮当快药CEO,冯钢为东南事业部总经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也接近腰斩。

有媒体将此解读为,叮当健康在筹备上市,也有人猜测,公司可能业绩低于预期且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外界的质疑声,似乎也为公司首次递表失败埋下了伏笔。

从当时披露的数据来看,叮当健康“烧钱但不赚钱”的问题已经比较明显了。仅2021年Q1季度,公司的净亏损已达到7.67亿元,逼近2020年全年亏损9.2亿元。即使是经调整净亏损,一个季度也达到了0.88亿元,而这一指标在2018年-2020年的全年分别为0.7亿元、1.23亿元、1.49亿元。

在疫情的加持下,叮当健康的快药业务年销售总订单量(线上直营渠道+线下渠道)从2019年的2640万单,增至2020年的4050万单,增长53.4%。为何亏损反而扩大了呢?

问题还是要说回「自营药房+自建配送」的重资产模式。近年来,公司的战略目标从“百城千店”到“千城万店”,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断加速的网点布局,带来了不断抬升的成本。此外,叮当健康的智慧药房仅有300多家,无法与线下药品零售巨头老百姓药房近5000家门店的规模抗衡。

线下渠道规模太小,即便单店的年销售额十分客观(500万元以上),也溅不起太大的水花。线上渠道,又背负着高昂的营销成本。2020年的整体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到总收入的19.8%。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