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郎·眼|
侃透天下专利事儿
今天聊科创板的海正生物这家材料公司。
为啥聊它?
因为在科创板领域,它是个典型代表——科创板的“柳倪之争”。
公司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期合作、承接国家863计划项目,完成重大科研成果后,产业化困难重重,然后长春应化所另选合作伙伴,踢开了公司,双方分道扬镳后,公司靠着边做生意边积累生产工艺经验,最终突破“丙交酯——聚乳酸”工艺,成功大规模量产咸鱼翻身!
这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当年柳传志和倪光南联想路线“贸工技、技工贸”之争的公司版。
科研机构和市场公司的恩怨情仇从来类似。
从科研机构的角度出发,科研成果产业化、国产化,人家能吹牛一辈子,名利双收,自然赶紧催促企业产业化。
对企业来说,科研成果哪怕产业化,也没啥可吹的,因为拼不过国外成熟、性价比高的竞品,反而会越做越亏,到时候扩了生产线负债累累、产品还积压库存卖不出去,一屁股债债主们找上门找谁还钱?除非有更成熟的工艺降低成本。
企业都是理性、谨慎的,当然政府兜底白给钱不用还除外。
否则,必然是,两边闹翻、互不买账、各找各妈、各回各家,戏路都类似。
最近看公司IPO申报材料多了,总有一种错觉,似乎每家上会公司都宣称自己有核心技术,不说接近国际顶流水平,至少在国内,肯定是扛把子级别。
唉,挺装逼的。
总让人感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创新之源、技术井喷之地。
都是吹牛说说画画图纸容易,做起来做透做到同行无话可说就难了。
知情郎的脾气,就是看不得人装,作为IP知产界的打假斗士,有机会一定要深入挖掘下这些公司宣称的牛逼核心技术。
去伪存真,提示风险,这就是知情郎的价值。
那句话咋说的,混金融投资领域最懂专利的,在专利IP圈子最懂金融投资的,大家都是这么吹捧自己的。
^_^,大家吃瓜,看看哪些公司装逼装过头被当成傻逼看。
01海正生物基本面
海正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聚乳酸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掌握了纯聚乳酸制造和复合改性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并实现多牌号聚乳酸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的公司。
9月24日,海正生物材料被科创板受理。承销商为中信建投。目前经过第一轮问询回复。
股东是谁?
招股书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为海正集团,持股51.68%,实际控制人为椒江国资,持有79.86%股份。
中石化资本也是股东之一,石化资本在找可降解的材料公司作投资!
公司卖点核心技术——聚乳酸、丙交酯
根据申报材料,海正生物作为牵头单位于2011年承担863计划之“新一代聚乳酸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课题任务,该课题任务由发行人、长春应化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合作完成,海正生物负责“聚乳酸产业化生产及其制品的市场应用推广”。
海正生物认为前述项目的成果为现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2016年,公司在此基 础上起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形成了目前覆盖聚乳酸关键生产环节的核心技术。
目前,海正生物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乳酸全流程商业化生产线,涵盖了“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工艺产业化流程,完整掌握了“两步法”工艺全套产业化技术。
同时,公司通过在乳酸脱水酯化、环化、丙交酯纯化精制、增链生成聚乳酸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核心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的高光学纯度以及制造过程的高收率。
国内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
财务状况如何?
根据海正生物招股书披露,2018~2020、2021Q1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8亿元、2.32亿元、2.63亿元、1.25亿元。
与之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877.73万元、1,000.16万元、3,033.06万元、1,397.49万元。
2018年-2021年第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6.76%、16.73%、25.98%和21.29%。由于前期亏损较多,导致海正生物最近一期仍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合并报表中未弥补亏损为2,839.64万元。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3.36%、 3.48%、3.54%和 2.01%。
资金募集额度?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06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13.26亿元,募得资金中12.38亿元将用于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8812万元将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02聚乳酸科普
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材料。
聚乳酸(PLA)是以玉米、甘蔗、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提取制得乳酸,再经过脱水酯化、环化、纯化精制、增链等工序生产而成。
PLA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废弃后能在较短时间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生成CO2和水,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PLA本身属脂肪族聚酯,具有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性,有着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能够胜任大多数合成塑料的用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级的包装及餐具、吸管、膜袋类包装品、纤维、织物、3D打印材料等下游产品和应用领域。
一句话说,这玩意儿,绿色环保!
03聚乳酸的应用领域
1、生物医学领域
目前已在骨外科、胸外科、颌面外科、肿瘤的靶向治疗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2、食品包装材料
聚乳酸与聚乙烯 (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材料相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优良的抑菌和抗霉特性。
3、工业和农业领域
聚乳酸的可塑性、耐热性和物理加工性能良好,可以将其加工成农用地膜,用来弥补传统地膜易碎且不可降解的缺陷,还可以将其加工成汽车行业的配件工程材料、建筑用绳索、农药化肥缓释材料等。
在供给方面,2020年全球聚乳酸产能近40万吨,目前美国Nature Work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商,产能占比达40%;
而我国聚乳酸的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需求方面,2019年,全球聚乳酸市场规模已达6.608亿美元,预计2021-2026年期间,全球市场将保持7.5%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
全球聚乳酸现有产能及新建产能
04 863计划海正生物有多少贡献?
科普完了,看看公司含金量,要上科创板,总要有点真东西。
公司申报材料里反复吹的863计划之“新一代 聚乳酸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课题任务,海正生物有多少贡献?
科普下863计划,对老一辈而言,这名字如雷贯耳,基本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计划的全称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863计划”有7个领域:生物、信息、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激光。
2016年,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出台,863计划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能领到863课题的公司,含金量都不低,因为这是国家级别的。
不是龙头公司真难接这活儿。
海正生物在国内聚乳酸产业化方面处于龙头地位,所以当年才能领863计划科研任务。
知情郎重点解读下这个项目。
从申报材料来看,海正生物作为牵头单位于 2011 年承担 863 计划之“新一代聚乳酸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课题任务,该课题任务由海正生物、长春应化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合作完成。
海正生物负责“聚乳酸产业化生产及其制品的市场应用推广”。
陈学思是该课题任务的主要负责人,其为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同时是海正生物发起人之一,目前持有发行人股份比例为 1.39%。
陈学思履历,长春应化所研究员,生物高分子研究组组长,2019 年获评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司坦承,承担了上述课题任务是海正生物符合科创属性指标的依据之一。
即海正生物能IPO全靠当年这个项目研发成果,你说它重要不重要?
上交所,自然追问来龙去脉。
在回复文件中,公司表示,公司承担的角色更偏重对聚乳酸的产业化落地全套技术及工艺进行研究和开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聚乳酸全套生产工艺研究,包括:完成“两步法”工艺应用于万吨级 聚乳酸生产线的完整工艺包、保证聚乳酸热稳定性的方法等;
2)关键工艺及具体设备的研发、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包括:脱水反应釜优化、丙交酯提纯工艺的研发、丙交酯生产设备的优化等;
3)万吨级聚乳酸生产线设计和建造,包括:生产线的工艺设计、专有设备选型与设计、安装调试,使生产线达到连续稳定的生产能力等;
4)对特定性能或用途聚乳酸或其下游应用相关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包括 根据聚乳酸下游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牌号的聚乳酸树脂加工技术,开发聚乳酸进一步用做吹塑成膜、纺丝、无纺布、发泡等用途的加工技术等;
5)由于公司是 863 计划任务课题的牵头承担单位,公司还需承担聚乳酸产业链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设立原材料及聚乳酸的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检测方法等。
不用怀疑,在专业性上,这家公司申报材料写的很科技范儿。
重点聊聊两步法工艺的重要性,国产聚乳酸混不出头主要因为两步法工艺不成熟。
“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工艺过程即被称为“两步法”工艺,丙交酯是塑料材料制造的关键中间体。
丙交酯生产为特殊的手性化工中间体制造过程,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晚,物理性质参数不全,设计基础信息欠缺,缺少适用设备,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
尽管聚乳酸“两步法”工艺的理论已提出近 70 年,但直到今天,全球范围内仍然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完整地进行聚乳酸“两步法”工艺的规模化生产。
公司表示,在上述863计划课题任务中,在突破“两步法”工艺关键技术、实现聚乳酸的规模化生产以及聚乳酸产品的市场应用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解决了聚乳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问题,也拓展了聚乳酸的应用领域,保证了该863计划课题任务总体目标的实现。
04
与长春应化所常年合作
共有专利多
从知产角度出发,这公司毛病是多的,为何?
因为太依赖长春应化所,太依赖陈学思了,大量共有专利摆在那,且长春应化所不止和海正生物一家合作,下游还有其他的合作单位。
大家都是利益纠葛、互相间有竞合关系。
这就挺虚的!相信第二轮问询,上交所还是会追问这些专利问题。
据了解,自设立至 2021 年6月,公司累计开展研发项目 93 个,其中,完全由公司独立进行的研发项目61个,占比超过60%;与长春应化所及其他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课题项目合计10个,委托长春应化所及其他科研院所研发的项目共 22 个。
国家级别的项目就不下4个。
两家单位常年合作,为了防止专利纠纷,还签了协议,确认各自的专利权利不扯双方后腿。
离开长春应化所,有没有独立研发能力?
申报材料一路看下来,知情郎就一个感觉,就是长春应化所和陈学思带着公司入局玩聚乳酸产业,公司自己仅是个载体。
这是最忌讳的,毕竟手握真正核心技术的长春应化所未必只找一家公司合作,也未必事事都要选择海正生物。
2015年前后,长春应化所和海正生物就对业务发展路径产生了分歧。
从申报材料看,双方分歧的原因也很简单,长春应化所希望扩大外部投资、尽快将聚乳酸生产工艺应用到产业化大规模生产。
海正生物则反对,参考NatrureWorks 等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并结合公司截至 2015 年尚未实现稳定盈利的财务状况以及拟实施聚乳酸产业化的主体海诺尔尚待完成填海造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状况,认为在完全攻克丙交酯大规模生产这一关键工艺之前,公司的聚乳酸尚无法与国外聚乳酸企业的产品展开正面竞争,因此,短期内不宜对聚乳酸产业化规模进行大幅提升。
说白了,海正生物不看好市场,也没把握在丙交酯不成熟工艺条件下和外国巨头直接竞争,怕亏损无上限,不如直接进口丙交酯,边做边看。
长春应化所的角度则觉得,公司实力不够无法产业化,所以打算另选合作对象、另起炉灶,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不!
2015 年,长春应化所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共同成立长春宸泰,将其作为实现聚乳酸技术产业化的又一尝试,该项目于 2017 年建成。2015 年以后,以陈学思、边新超为代表的长春应化所及其团队,将工作重心更多转移到长春宸泰、长春海正等公司的合作建设 中。
此外,长春应化所还尝试与会通股份通过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方式,开展聚乳酸可降解塑料相关的产业化合作。
知情郎插句,长春应化所与海正生物的矛盾,大概率就是当年中科院计算所柳传志与倪光南的矛盾,技术产业化优先还是赚钱优先。
海正生物选择了赚钱优先!没钱,企业屁都不是!
作为已经市场化的企业,直面巨头公司成熟工艺产品的低价倾销,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思路完全不同,科研机构的逻辑希望自己技术国产化对抗外资巨头,在企业看来,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自寻短见,除非有国家的巨额补贴,否则拿不成熟、价格高企的国产货去拼成熟、价格低的外国货,企业绝对亏死。
正常企业是不会这样干的。
离开了长春应化所的支持,有戏吗?
公司自称,这几年,一方面通过进口丙交酯生产聚乳酸,以维持财务状况和企业生存,另一方面坚持 1000-2000 吨级以乳酸投料进行聚乳酸不间断的生产,最终于 2019 年在聚乳酸两步法生产中“乳酸-丙交酯”工段卡脖子技术的关键突破,实现了万吨级聚乳酸生产线全部切换至乳酸投料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于 2020 年末实现海诺尔3 万吨聚乳酸生产线的稳定量产,逐步走上了正轨。
公司称,目前已具有独立面向市场经营所需的完整知识产权和技术工艺能力,同时具备对现有技术独立进行改进、迭代更新、新品研发能力,对陈学思、边新超或长春应化所不存在依赖。
市场占有率,海正生物在国内厂商中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 70%。
(公司工艺发展历程)
05丙交酯核心技术有多牛?
知情郎非常感兴趣丙交酯这个概念,因为海正生物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突破了丙交酯工艺,才能高效量产。
否则材料也不可能通过受理阶段,企业也不会有脸要求上市。
这玩意很专业,知情找了找关于丙交酯的具体专利情况。
在德高行全球专利数据库中,检索聚乳酸、丙交酯、海正生物关键词,搜出的具体专利,发明人是陈学思,专利权人是海正生物。
陈学思不用多说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专利量上,丙交酯的研究上,公司确实有下真功夫。
横向同行公司比较下,在德高行全球专利数据库以聚乳酸、丙交酯为关键词搜索竞争对手丰源生物、中粮科技、金丹科技的专利量。
横向比较,海正生物数量稳居第一。
专利量不会骗人,至少说明公司在做事,就怕那些包装技术概念吹的天花乱坠,实际技术和自身专利都无法强关联的骗子公司。
对类似行研的、科创板审查人员来说,技术牛不牛的直接体现是专利量,要是吹了半天牛,却发现没几个专利!很尴尬。
也许对行内人而言,不申请专利、通过秘密技术保护是一种策略,但对行外人尤其类似行研、上交所审核人员,他压根就无法判断这公司技术含金量,因为连基本专利都没,如何佐证?
唉,这也是科创板审核的为难之处,如果一家企业无法通过收入流水、盈利、市场占有率说话,要全凭技术先进性、技术独立性说话,还没有专利量支撑核心技术,这没法让市场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公司到底质量几何!
太主观!
原文标题 : 柳传志与倪光南之争翻版—海正生物与长春应化所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