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疗法“遇”上脑科学

动脉网
关注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以及数字化医疗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数字疗法正在为整个医疗领域带来全新的想象空间。

现在,这一新型IP已经开始“瞄准”脑科学领域。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到要瞄准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在类脑智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焦点板块,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全力谋划布局一批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期待已久的“中国脑”计划终于在今年进入了实际落地阶段。科技部正式发布《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10月9日开始项目申报。

据悉,该《指南》在2021年度将重点围绕脑认知原理解析、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发病机理与干预技术、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技术及应用、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技术平台建设5个方面共59个研究方向,将由国家拨款经费概算31.48亿元。另外,根据科技部介绍,未来国家将拿出540亿元,全力推进中国脑计划的发展。

可以看到,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脑科学正在进入一个应用的爆发期,一个全新的基于脑科学的万亿级产业正在快速形成。站在这一关键节点,数字疗法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脑科学领域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两大创新IP又该如何擦出火花,推动其最大限度地释放产业潜力?

为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数字疗法产业中国行”第十一期10月15日落地北京,深度聚焦脑科学领域,与知名数字疗法创新企业、临床科研学者、投资公司等生态元素一同思考数字疗法在脑科学领域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促进数字疗法价值产业链相关方的协同合作。

聚集数字疗法产业前沿,多视角探讨“数脑”结合的新趋势

产业的发展与推进并不是一场孤军奋战的战役,尤其对于脑科学来说,它是人类科学的“终极疆域”,是科研桂冠上最难以企及的明珠,因此更需要企业、投资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等不同维度的从业者深度参与其中,共同探寻脑科学与数字疗法合力发展的最优路径。

在此次北京峰会上,行业大咖汇聚一堂并倾情分享,以“临床-投资-支付-商业”等多维度视角讲述其基于数字疗法在脑科学领域的创新型思考。以下为动脉网整理的嘉宾演讲观点精华。

蛋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绍波:《数字疗法白皮书2.0》

我们把《数字疗法白皮书2.0》浓缩成了十个关键观点:

1.数字疗法的内涵实质上是服务的数字化;

2.数字疗法有靶点,它的靶点就是这个产品在干预疾病过程中人体通路中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关键的物质;

3.截止到9月份,中国一共有73家数字疗法的企业,疾病覆盖了呼吸系统、内分泌、神经、精神类、循环系统、眼科、肿瘤还有一些其他代谢慢病类的共八大类系统;

4.数字疗法对疾病的种类并没有太多的局限性,而是对于疾病的诊疗过程和干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起到一小部分服务的代替作用;

5.数字疗法的临床试验有患者数据积累的话可以做回顾性研究,如果没有可以做前瞻性研究;

6.数字疗法的注册认证流程相对漫长,但临床试验和准备注册文件是可以同步进行;

7.截止到9月份,国内目前已经获批注册证的产品一共超过17款;

8.数字疗法一共有五种商业模式,根据支付方的不同,一共有2C消费者、2H医院、2B企业、2G政府、2I保险五种模式;

9.数字疗法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数字疗法分类界定、临床试验差异大、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医生和患者对数字疗法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比较低;

10.解决现阶段难点的建议:要明确数字疗法产品的分类界定,要加速审批拿证的流程,要构建数字疗法的临床试验基地,要推动数字疗法标准的出台,政策应该扶持产业创新和多元化的发展,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瘾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可冰:《成瘾领域临床治疗与数字疗法的应用》

首先在定义上,现在临床当中所有成瘾类的疾病,都可以归结到脑部疾病,它寻求治疗的驱动力是他整个治疗康复环节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其次在应用前景上,对于患有成瘾类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更需要数字疗法的评估和检测;最后在研究成果上,数字疗法基于成瘾类疾病的研究正进入快速落地期。

强联智创?创始人兼CEO刘文哲:《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脑卒中全诊疗流程解决方案》

强联智创?是作为中国首家从脑血管病治疗强痛点切入的高科技公司,从临床治疗切入,并向前延展到筛查和诊断端、向后延展到患者随访端,打造了一个脑卒中智能诊疗的全流程管理平台。实质上,强联智创在治疗流程上做了一颗颗珍珠,未来希望通过数字疗法延伸出更多的技术路径,把每一颗“珍珠”串联起来,成为一条闪耀的珍珠项链,引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智能诊疗领域的发展,把脑卒中相关和脑血管病相关的整个生态体系建设的更好。

望里科技创始人兼CEO李岱:《数字疗法在精神疾病的研究与应用》

当前,FDA获批的都是围绕精神科的,这主要是因为精神科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价值洼地,患者数量众多且发病率在逐步上升,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市场。站在这一基点之上,数字疗法本身作为一种良好的评估和治疗方式,可以在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上实现比传统方式更好的效果。

博斯腾科技合伙人邱琰:《数字疗法和保险创新的融合之路》

数字疗法和保险创新具有同一底层逻辑,即预防技术。基于这个核心,博斯腾科技提出以早筛为起点的“预防式医疗保险”战略,形成用户链和保险链的无缝衔接;并实现了业务合作的五层进阶,覆盖促活、拉新、权益、单病种保险、普惠型保险。公司当前合作伙伴,包括支付宝、京东健康、大家人寿、太保蓝基金、慕尼黑再保险等多个平台。

公司的数字疗法产品,从三方面融合进保险的全链条:工具给核保,数据给精算,服务给理赔;并于本月联手众安在线和前海再保推出了首款专病保险:“脑无忧”认知症防护险。

邱琰提出,数字疗法将有三个终极特点:干预即检测、真实即临床、上瘾即依从;与保险创新的三要素(高频核保、海量数据、动态定价)有惊人的相似性。

针对不同病种的数字疗法,会成为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的无限战场。下一款网红保险,我们期待在与数字疗法的融合中产生。

圆心惠保科技副总经理张亮:《数字疗法与保险的碰撞》

张亮表示:保险不光是收保费、付赔款这么简单,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做医疗管理、健康管理,以及相关的服务。这些管理服务所涉及的金额,远大于保险公司的商业险保费。数字疗法的诞生,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也就降低了保险公司和医保基金的成本。

为进一步探索数字疗法与脑科学结合的最优路径,峰会现场还举行了互动问答环节,大家围绕脑科学“临床-投资-支付-商业”等核心维度进行了激烈探讨。

除了前沿“对话”,本次峰会还特别设立了“实战环节”。与会人员对北京智精灵科技(六六脑)进行实地考察,从标杆企业的成长之路中加深对行业的认知,找到数字疗法与脑科学更好结合的可能性。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数字疗法的未来还需要持续探索

北京峰会是“数字疗法产业中国行”今年的最后一站,它的落幕也意味着基于数字疗法的产业探索已暂时告一段落。

作为中国数字疗法的产业盛会,“数字疗法产业中国行”由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数字疗法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筹)(以下简称专委会(筹))发起,旨在连接全国数字医疗基础雄厚区域的核心力量,共同探讨中国数字疗法未来发展趋势和打造创新实践案例。

据悉,专委会(筹)是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的二级分支机构,由我国从事数字疗法领域的临床与科研专家学者、产业界精英,以及有科技管理、技术检测等多方人才、临床机构、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自愿组成,是数字疗法系统工程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第一个数字疗法行业组织,专委会(筹)目前已加入企业/机构超60家,均为数字疗法价值产业链相关方,目前已成功举办8次数字疗法城市峰会,已累计为1000+参会代表提供了交流平台,大大促进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疗法在国内的广泛落地。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这条充满着想象力和无限挑战的路径上,专委会(筹)已经站在了风口,并将在未来诚邀更多“同行者”,一同奔赴数字疗法这一创新型领域的星辰大海,助推国内数字疗法产业向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迈进。

作者:动脉网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