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合成生物学创新平台(Synbiobeta)发布合成生物学领域 2021 年Q1季度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仅 2021 年Q1季度,融资金额同比 2020 年Q1季度翻了逾2倍,与 2017 年Q1季度相比翻了逾10倍。
2016-2021年Q1季度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资总额
仅 2021 年Q1季度,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资就超过 2009-2019 年 11 年的总额,仅略低于 2020 年全年的投资。如果当前的融资率维持不变,预计合成生物学行业将比 2020 年增长 200%-400%。2021年,或将成为合成生物学投资创纪录的一年。
合成生物学领域近年来投资情况及2021年市场投资预测
在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融资态势愈发火热的同时,中国本土合成生物学企业的表现也不甘落后:4月22日,华恒生物登陆科创板,成为继凯赛生物之后在科创板上市的“合成生物学第二股”。2021上半年,公开披露融资消息的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有4家,均获得了亿元级大额融资。
2021年上半年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主要融资事件
Delonix Bioworks(中文名:羽冠生物,以下简称“Delonix”)作为其中最年轻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可以说是十分亮眼。成立不久便获得来自勃林格殷格翰风险基金(BIVF)、IDG 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基金的重金加持,在业界着实是吸引了一大波好奇的眼球。
成立于2020年底,总部位于中国上海,Delonix致力于利用合成生物学的创新方法来开发针对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合成疫苗及活菌药物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其合成生物学和抗原发现平台能够对病原菌进行理性化设计和再编程,从而快速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疫苗。
能够在创立初期便吸引到如此众多的知名投资机构为其背书,这家初创合成生物学公司究竟拥有哪些“过人之处”?动脉网对Deloni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秋彬博士进行了专访。
创始团队:因iGEM大赛结缘,创业基于对多年优质科研成果的转化
Delonix三位核心团队成员之间的缘分,与多家知名合成生物学企业团队成员的背景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均亲历国际合成生物学赛事iGEM,是中国最早参与合成生物学的一批人。
iGEM的全称是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最初是麻省理工大学(MIT)校园范围内的比赛。因为比赛中的科研项目质量不错,在2005年的时候MIT将该赛事进行了推广,将这个比赛从MIT内部扩散到了整个北美。2006年开始有很多国际队伍参加,实现了国际化。
2007年,天津大学和清华北大等五个高校的队伍最早参加了iGEM比赛,而那一年,林秋彬刚进入天津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读大一。怀揣着对生物技术的梦想,林秋彬很快就被师兄师姐们正在参与的iGEM比赛吸引了,并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与合成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iGEM比赛的契机,林秋彬结识了香港大学参赛队伍的带队老师黄建东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位。在港大求学期间,林秋彬结识了正在攻读疫苗方向博士的张宝中。两人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在合成生物学、疫苗和肿瘤的免疫治疗等领域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并获得了许多积极的数据成果。前期的扎实研究积累为Delonix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在细菌抗原发现、疾病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独特经验,在医学转化领域卓有成效的探索以及配合默契的国际一流水平研发团队……这些特质都是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对Delonix青睐有加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像Delonix这样有完全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背景并磨合多年的优质团队是投资机构“打着灯笼”都想找的标的。
林秋彬博士对此做了更进一步的阐释:“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高度融合交叉的学科,不是简单地将不同背景的科学家放在一起就能把事情做好,这里面的壁垒其实还蛮高的。你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一个研究疫苗的科学家,一个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的科学家,或者其他专业背景的科学家,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科学家的简单组合就是一个好的合成生物学团队。有时候你会需要常年在不同领域涉猎所带来的灵感和直觉。”
专注于抗微生物耐药性(AMR)问题,理性化的设计让疫苗更加安全有效
目前,抗微生物耐药性(AMR)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威胁之一。预计到2050年,AMR问题每年将会导致约1000万人死亡。传统的疫苗技术在开发耐药细菌疫苗上屡屡受挫,例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至今尚未有疫苗成功上市。
利用自身团队在在细菌抗原发现、疾病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独特经验,Delonix瞄准该市场痛点进行精准打击。Delonix的首个产品管线即是针对耐药细菌的合成疫苗项目,专注于解决抗微生物耐药性(AMR)问题。3月获得的近亿元大额融资即是助力公司快速推进AMR合成疫苗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技术平台。
自1796年第一支疫苗(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问世,人类在探索通过接种疫苗来抵御疾病的征程上已经走过了逾200年。翻开历史画卷,人类通过接种疫苗,已经基本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白喉等曾经对人类生存产生重大威胁的可怕疾病。但2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在探索如何研制疫苗的方式和原理上似乎同200余年前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研发疫苗的过往经验参比极重。无论是灭活疫苗也好,重组疫苗也罢,都属于传统意义上针对病毒或细菌抗原进行开发的疫苗。一旦遇上难以找到合适的抗原,疫苗的研发便进入了瓶颈期,这往往为疫苗研发事业添上一层“运气”成分。
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季节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也是新生儿因病毒感染而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全球每年的 RSV 发病人数约 6400 万、死亡人数约 16 万。在想着如何对付这样的一种可怕病征,人们已经在研制RSV疫苗的道路上走过了50余年,至今尚未有疫苗问世。
合成生物学通过结合工程学理念,采用基因合成、编辑、网络调控等新技术,能够实现“书写”新的生命体或者改变已有的生命体这一目的,打破了传统生物学科的研究范式,被看作是自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两次生物科技革命之后,引领世界的“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
那么,合成生物学技术能否打破传统药物开发掣肘,进而为疫苗开发领域带来变革性的推动并助推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Delonix在国内进行了优先尝试。
疫苗与肿瘤是未来将持续专注和发力的两大领域
Delonix团队不满足于将疫苗直接打进体内后依靠人体的自然反应机制,而是希望通过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疫苗菌株进行理性化的设计,从而能够精准预测和控制疫苗菌株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进而提升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于现有减毒活菌概念以及合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Delonix 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合成生物学疫苗技术,并获得了2020年勃林格殷格翰创新大奖。
林秋彬博士告诉动脉网,Delonix团队在初期发展阶段会以细菌疫苗开发为主,将此前团队在该领域积累的优质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这也是Delonix对于其新研究策略的一个概念验证,去证明以合成生物学的新理性设计路径能够研发出更安全有效的疫苗。
在公司发展中后期,Delonix团队则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肿瘤疾病的攻克上,拓展团队此前在细菌治疗肿瘤领域上的相关研究。总的来说,疫苗与肿瘤是Delonix将持续关注和瞄准的两大重点领域。
写在最后
过去的十年间,各项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速度如同按下了快捷键。
DNA阅读、写作和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DNA 测序时间和成本的持续降低以多种方式驱动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合成基因关键原材料(即寡核苷酸)的成本降低也推动了市场对合成生物产品的需求;生物铸造厂(平台型生产公司)设计、制造、测试新型微生物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学、计算工具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都极大地拓展了分析和编辑设计基因的能力。
在国家政策层面,主要的一些科技强国纷纷发布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发展,合成生物学领域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科技强国的“兵家必争之地”。我国政府近年来更是持续大力地扶持合成生物学产业领域,出台了一揽子鼓励政策并积极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成生物学配套设施的建立,以推进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蓬勃发展。合成生物学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在人才方面,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合成生物学人才被大量地培养,国外大量优秀的青年才俊也纷纷踏上了归国发展的步伐。中国优质人才和企业的不断聚集,更是吸引了一大波优质的产业资本携金而来。我们相信,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态势已经不可阻挡,山雨欲来。
作者:陈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