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医智BioMind正在帮医生挽救更多生命

动脉网
关注

急性缺血性卒中(下称“AIS”)——中国人终生发病率居全球首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正在以每年100多万人的速度夺走生命,每5位死者中至少1人死于脑卒中。它发病急、变化快,每耽误一分钟,脑细胞都以百万级的数量死亡,有可能致残甚至致死,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用医疗人工智能赋能AIS诊疗,提升急性脑梗死救治水平,改善中国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为国家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医疗难题之一。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下称“天坛会”)上。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人工智能公司,安德医智BioMind此次携重磅产品“iStroke-急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智能决策平台”(下称“iStroke”)亮相,带来了AIS诊疗的医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辅助临床精准诊断 治疗窗口期可延长至24小时

及时、有效的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是AIS的主要治疗手段,提高AIS再灌注治疗质量这个临床目标已上升为国家行动。今年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称“国家卫健委”)颁布了《2021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下称《目标》),《目标》明确提出了包括“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的十大目标,并要求各级各专业质控组织要将《目标》改进工作作为核心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据悉,在今年3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就发起了“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

本次天坛医院重磅发布的iStroke作为“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的高科技工具,以患者为中心高效协同医疗资源,优化急救流程,打造高效率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溶栓与取栓“一键绿通”协作团队,提升整体救治能力,形成覆盖院前急救、院中影像评估、再灌注治疗决策、院内二级预防、院后随访管理的一体化协同救治系统。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教授介绍,“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作为AIS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指在窗口期(一般为6小时内)给AIS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动脉取栓治疗。如何从超时间窗的AIS患者中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是临床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而iStroke能将有效治疗时间窗口从传统的6小时延长至24小时,对于“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提高AIS再灌注治疗率和提升AIS治疗质量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

这是因为,iStroke是急性脑梗死一站式解决方案(One-stop solution),能够实现出血病灶识别及血肿扩大预测(i-ICH)梗死,梗死病灶识别和病灶严重程度评分(i-ASPECTS),大动脉闭塞自动识别(i-LVO),支持多模态脑组织灌注自动分析(i-Mismatch)。

正常每100克脑组织每分钟血流量为70毫升,一旦血管被阻塞至血流量低于20毫升,就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低于8毫升就会出现梗死。而8-20毫升之间称为“半暗带”。缺血之后已经梗死的组织是无法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有梗死风险但仍可挽救的脑组织,即挽救缺血性半暗带。

但现实情况是,AIS发作后,要在传统窗口期之内必须做出一个治疗方案,这对相当一部分医生来说,并非易事。特别是患者发病6小时以后,其脑组织大部分区域遭到破坏,而基层医生诊断能力不足,加上临床缺乏可靠准确的自动化评估工具,无法精准识别患者的核心梗死区以及无法判断出还可以挽救的脑组织区域,导致再灌注治疗率迟迟无法提高。从2015年至今,我国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发病4.5小时内且没有禁忌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实际执行率只有22.9%。

安德医智BioMind首席技术官吴振洲表示,iStroke能够精确完成梗死病灶的检出,并根据不同的医疗需求完成血供区域、分水岭区域和结构区域的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分割,从而实现梗死病灶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多重区域同步分割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7.5%。

具体来说,iStroke能够识别CT和MR扫描多重序列,从像素级和区域级等不同维度,挖掘各种病灶的独有特征,5秒内高速完成病变的精确分割和性质判定和定量评估,同时给出精确的病灶解剖定位、病灶总体提及等精密的定量评估,并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

“立足于天坛医院优质医疗数据,iStroke深度学习天坛医院资深临床专家的诊疗技术,支持多模态影像自动分析,包括CTA(CT血管成像)/CTP(CT灌注成像)分析、核磁分析等,满足不同等级医院的设备条件需求,能辅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研究员熊云云医生在介绍iStroke产品时表示。

急救绿通全赋能  iStroke有望将术前决策时间减半

“对于AIS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缪中荣教授说。

但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AIS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神经内科医生做出急救决策这一过程就长达100分钟,还不算上送往医院的时间,往往就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

“iStroke有望通过技术支撑,将术前决策时间缩短一半,让更多AIS患者尽早得到救治。”缪中荣教授表示,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吴振洲进一步解释道,iStroke可极大缩短影像诊断时间,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自动化评估提供快速精准的影像分析手段,最后直接由神经科医生评估、做手术。iStroke将针对AIS患者的院内急救环节变为中心辐射圆环模式:即以iStroke为中心,影像分析结果即刻反馈到各科室医生,同时共享接诊信息、AI影像信息、重要临床检验信息。改变原有的直线流程,可极大提高AIS救治效率,让更多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同时,iStroke支持多模态影像自动分析,包括智慧CTA(CT血管成像)/CTP(CT灌注成像)分析、智慧核磁分析,满足不同等级医院的设备条件需求。

未来,iStroke将由PC端、App端、智能手环、人工智能图像算法服务器共同组成,为卒中患者的救治提供完整的一站式辅助平台。

“比如通过配套App,iStroke可为卒中急救提供移动智慧医疗服务。家属可第一时间填写患者基本信息和发病时间;医生据此判断卒中可能性并一键启动急救绿道;卒中地图自动推荐就近医院;患者信息和救护车位置实时推送给相应医院,以便患者抵达医院直接到CT室进行影像检查。”吴振洲说。

市场规模超千亿 安德医智BioMind加速商业化进程

据《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现阶段AI医疗影像的院端付费渗透率为4.5%-7%。未来随着AI医疗影像产品价值不断被认可,医院付费意愿提升,2023年渗透率或达到15%-20%。

目前中国卒中治疗的市场已规模超千亿,但未来远不止于此。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建成高级卒中中心562家,能常规开展溶栓的区县医院有607家。此外,卒中急救地图体系已纳入全国26个省的170余个城市、2000多家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在此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起了千县万镇中风识别行动和中国卒中急救地图“百城百图建设行动”。也就是说,卒中中心将会在全国遍地开花,深入基层。

安德医智BioMind已连续四年在天坛会上发布行业重磅产品。去年10月,安德医智BioMind在天坛会上发布了脑动脉瘤辅助诊断产品。

医疗AI已然进入诊疗一体化新时代,满足多模态、适用全身的AI产品将面临极大的市场机遇。BioMind “影像辅助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双管齐下,可实现从诊断、决策 、治疗到预后全过程的AI赋能,且覆盖CT、MR、超声等影像设备,全面支持多模态影像数据AI分析、全身级别布局AI应用、全医疗需求AI响应,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吴振洲认为,在分级诊疗的政策下,AI产品只有真正帮助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解决急难危重疾病、为基层医院提供全域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才能得到市场认可,体现应有的价值。

作者:动脉网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