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似市值500亿美元的直觉外科公司,天智航能否打破盈利魔咒?

亿欧网
关注

在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手术舱”的出现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当女主角躺进去后,手术舱便开始自动为她扫描身体并作诊断。随后,几只机械臂便有条不紊地开始手术,一帧帧画面展现了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医学的憧憬。

事实上,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将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带入现实:电影中手术舱的原型就是手术机器人。

天智航是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自2010年成立伊始便专注于“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它也是唯一一家获得CFDA认证的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制造企业。

近年来,天智航发展迅速,2017年至2019年,其营收从7329万元增至2.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77%。截至目前,其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覆盖20多个省市,74家三甲医院、骨科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其中就包括全国知名的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

但是,在营收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天智航依旧没有摆脱暂无盈利的局面:2019年亏损达3416万元。

眼下,天智航即将登陆科创板,能否一扫亏损阴霾,逆转局势?

手术机器人难盈利?

手术机器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医疗机器人细分领域,它能有效解决传统外科手术精准度差、手术时间长、医生疲劳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问题。

国内上市的手术机器人主要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辅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的“主从机器人”,它如同“提线木偶”一般,医生可以通过操作台控制机械臂完成手术,直觉外科公司(ISRG)的“达芬奇”手术系统就是典型的主从机器人;第二类则是导航机器人,它能够为外科医生规划手术路径,主要应用在“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领域,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创伤骨科和脊柱外科领域,它有效解决了传统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的难题,降低了骨科手术对医生经验的依赖,让基层医院也具备实施高难度手术的能力。对患者来说,骨科手术机器人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风险。

目前,天智航95%的营收来自于其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然而由于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处于产业化初期,市场接受度较低,天智航手术机器人并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2019年销量仅为41台。不仅如此,平均520万元/台的单价,以及高于传统手术模式的手术费用,也成为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进一步打开市场的障碍。

纵观全球骨科机器人市场,并非只有天智航一家面临市场开拓和亏损问题。当前骨科手术机器人推广较好的是美敦力旗下Mazor Robotics公司的Mazor X脊柱手术机器人,从2016年上市至2019年三季度,但该产品也仅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了大约248台。

Mazor Robotics是一家以色列手术机器人研发商,先后在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并于2018年12月被美敦力(MDT)收购。其主要产品为骨科手术机器人。

在美敦力将其收购之前,Mazor Robotics也没有实现盈利,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分别亏损1538、1866、1241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在还未被并购之前,Mazor Robotics就已经与美敦力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即便利用美敦力在医疗界的影响力,它依旧没能扭亏为盈。

同样亏损的还有法国手术机器人系统制造商MEDTECH,其主要产品为脑部手术和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2013年至2015年,该公司分别亏损125、200、262万欧元。与Mazor Robotics的命运相似,MEDTECH也于2016年被全球骨科巨头捷迈邦美(ZBH)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美敦力的Renaissance和捷迈邦美的ROSA ONE这两款骨科手术机器人,都已取得国家药监局核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将与天智航在国内市场展开正面对决。

美敦力和捷迈邦美通过并购来获得核心技术,资金实力并不占优的天智航选择了另一条路:通过超高研发投入来保持技术的领先。2017年至2019年,天智航研发投入占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

不过,虽然天航智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以临床精度为例,天智航的“天玑”与美敦力的Renaissance在临床精度上几无差距,都可达到“亚毫米级”(<1mm)。目前,天智航在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中的销售数量和手术量都位居榜首。

接下来,在国际巨头的“夹击”中,进一步打开市场,冲破盈利难魔咒就成为重中之重。

复刻“达芬奇”的辉煌

说到手术机器人,就不得不提起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它是目前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中最成功的产品,主要用在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和腹部外科等领域。

自2000年首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美国FDA审核后,这款产品便一骑绝尘,帮助直觉外科公司在行业中建立了绝对垄断地位。截至2018年底,达芬奇系统覆盖了美国72%的社区医院,全球共计销售4986台,累计实施超过500万例手术。

据直觉外科公司年报显示,2019年营收高达4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净利润也达到13.79亿美元。

事实上,即便强如直觉外科公司,也要经历市场开发这个“难熬”的阶段,它的成就也并非一蹴而就。2000年其产品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后,由于当时市场认知度低,会使用的医生少之又少,直觉外科公司也在亏损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4年才首次实现盈利。随后才在美国巨大的外科手术需求中,一步步成长为市值超过500亿美金的庞然大物。

直觉外科公司1999年至2004年盈利状况

天智航当前发展阶段,与21世纪初的直觉外科公司有相似之处。

20年前,直觉外科面对的是美国外科手术领域的一片蓝海;如今,同样面对几乎是一片蓝海的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天智航有望复刻“达芬奇”的辉煌战绩。

从需求端来看,人终究会“生老病死”,这让骨科手术的需求变得强大且永不枯竭。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以及中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脊柱疾病、关节损伤、骨科创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骨创伤病例高达2000万例,其中接近80%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庞大的手术需求将加速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医院落地。

此外,手术机器人也将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2019年,中国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

更重要的是,“达芬奇”以及越来越多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已经让市场对手术机器人不再陌生,天智航的市场开拓虽然困难,但已不再是“地狱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直觉外科的配套设备及耗材业务收入高达24.08 亿美元,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而手术机器人系统则为13.4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0%。从中不难看出:随着市场开发步入中后期,单纯依靠手术机器人的销售,将一定程度上限制公司发展,而“后市场”就成为手术机器人企业新的成长点。

这在美敦力和捷迈邦美已经得到体现:在收购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之后,手术机器人产品可以与耗材业务形成搭售,带动耗材业务发展。

天智航已走上这条道路:在其上市募投项目中有5200万元将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手术耗材、手术工具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天智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专用手术工具、专用手术耗材的年产能将分别提升至3000套和10万套。

等到市场逐步打开,配套设备及耗材业务将成为天智航新的业务支柱。

所有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暂时的亏损并不能说明一切。已有成功先例可循的天智航,只需稳步打开市场,庞大的手术需求将推动其业务快速发展并帮助其扭亏为盈。过去十几年间,美国巨大的外科手术需求成就了直觉外科,而未来,我国骨科手术的需求也将催生出世界级骨科手术机器人供应商。

作者:乔浩然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